蜀葵根

蜀葵根

蜀葵根,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inn.) Cavan.的根。分布於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排膿之功效。用於淋證,帶下,痢疾,吐血,血崩,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燙傷燒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蜀葵根
  • 別稱:葵花根、土黃蓍、棋盤花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錦葵目
  • :錦葵目
  • :蜀葵屬
  • :蜀葵
  • 分布區域: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 採收時間:冬季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甘、鹹,性微寒。

歸經

歸心、肺、大腸、膀胱經。

功效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排膿。

主治

用於淋證,帶下,痢疾,吐血,血崩,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燙傷燒傷。

相關配伍

1、治赤白帶下:蜀葵根15g,椿根白皮12g,雞冠花根30g,煎服。或蜀葵花研細末,每次3g,每日2次,加白糖適量,米湯調服。
2、治熱毒下痢:蜀葵花根15g,地錦草30g。煎服。(1-2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3、治腸癰:蜀葵根一錢,大黃一錢。水煎服。(《經驗良方》蜀葵湯)
4、治血崩,吐血:棋盤花根100g。煨甜酒吃。(《貴州草藥》)
5、治婦女倒經(經閉、鼻中流血):蜀葵根15-60g。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冬季挖取,颳去栓皮,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性

蜀葵又名:菺、戎葵、胡葵、一丈紅、白蜀葵、小蜀芪。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2米,莖枝密被刺毛。葉近圓心形,直徑6-16厘米,掌狀5-7淺裂或波狀稜角,裂片三角形或圓形,中裂片長約3厘米,寬4-6厘米,上面疏被星狀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狀長硬毛或絨毛;葉柄長5-15厘米,被星狀長硬毛;托葉卵形,長約8毫米,先端具3尖。花腋生,單生或近簇生,排列成總狀花序式,具葉狀苞片,花梗長約5毫米,果時延長至1-2.5厘米,被星狀長硬毛;小苞片杯狀,常6-7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10毫米,密被星狀粗硬毛,基部合生;萼鐘狀,直徑2-3厘米,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2-1.5厘米,密被星狀粗硬毛;花大,直徑6-10厘米,有紅、紫、白、粉紅、黃和黑紫等色,單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狀三角形,長約4厘米,先端凹缺,基部狹,爪被長髯毛;雄蕊柱無毛,長約2厘米,花絲纖細,長約2毫米,花葯黃色;花柱分枝多數,微被細毛。果盤狀,直徑約2厘米,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圓形,多數,背部厚達1毫米,具縱槽。花期2-8月。

生長環境

本種原產我國西南地區,現各地廣泛栽培。

藥材性狀

根圓錐形,略彎曲,長5-20cm,直徑0.5-1cm;表面土黃色,栓皮易脫落。質硬,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纖維狀,切面淡黃色或黃白色。氣淡,味微甘。

藥理作用

根可作潤滑劑,用於黏膜炎症,起保護、緩和刺激的作用。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月經不調,泌尿道感染,帶下,痢疾,崩漏,瘡瘍和水火燙傷等。

相關論述

《陝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止痢。治刀傷,燒傷,痢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