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四賢詠

《蜀四賢詠》是南朝宋詩人鮑照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首四句為總贊,說漢室盛明,所以群賢畢集。中間十六句各以四句分別詠司馬相如嚴君平王褒揚雄四人,讚美他們的道德修養。最後四句為總結,說以上四人雖然各人所走的道路並不相同,但殊途同歸。這首詩語意含蓄,通俗易懂,直白無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蜀四賢詠
  • 創作年代:南朝宋
  • 作品出處:《謝靈運鮑照集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鮑照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蜀四賢1
渤渚2水浴鳧3,舂山4玉抵鵲。
皇漢方盛明,群龍5滿階閣。
君平6因世閒,得還守寂寞。
閉簾注道德7,開封述天爵8
相如9達生10旨,能屯11復能躍。
陵令12無人事,毫墨13時灑落。
14氣有逸倫15,雅繢16信炳博17
如令聖納賢,金璫18易羈絡19
20遮神明游21,豈伊覃思22作。
玄經23不期賞,蟲篆24散憂樂。
首路25或參差,投駕26均遠托。
身表既非我,生內任豐薄27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四賢:指司馬相如、嚴君平、王褒、揚雄。
2.渤渚(zhǔ):即渤海。
3.浴鳧(fú):野鴨,狀如家鴨而略小。
4.舂(chōng)山:即陰山。
5.群龍:指群臣。
6.君平:漢代蜀人嚴遵,字君平。他在成都市中以賣卜為生,每日得百錢則閉門下簾讀《老子》,一生不求仕進。
7.道德:指老子《道德經》。
8.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養。
9.相如:即西漢司馬相如。
10.達生:指參透人生、不受世事牽累的處世態度,《莊子》有《達生》篇。
11.屯:艱難,困頓。
12.陵令:司馬相如曾作孝文園令。
13.毫墨:筆和墨,借指文字、圖畫。
14.褒(bāo):東漢王褒。
15.逸倫:超過同輩。
16.雅繢(huì):典雅而有文采。
17.炳(bǐng)博:謂文章絢爛,學識淵博。
18.金璫(dāng):漢代侍中、常侍的冠飾。踏當冠前,以黃金為之,故名,這裡指高官。
19.羈(jī)絡:馬絡頭。
20.良:當作“雄”,指東漢揚雄。
21.遮神明游:謂揚雄遮神明之庭而游。遮,攔。《後漢書》本傳有揚雄“游神之庭”之語。
22.覃(tán)思:深思。
23.玄經:指揚雄模仿《周易》所作的《太玄》。
24.蟲篆(zhuàn):猶蟲書,又名鳥蟲書,秦八體書之一。
25.首路:開始走的道路。
26.投駕:拋開車駕,指離開官場。
27.生內任豐薄:指不在意一生的貧賤和貴顯。

白話譯文

渤海里有許多野鴨,陰山上有許多喜鵲。
漢代時非常盛明,所以群賢畢集。
君平甘於淡泊的生活,樂於仁義而不倦。
閉簾下帷注釋老子的《道德經》,有著高尚的道德修養。
司馬相如不受世事牽累,安心於著書立說,以文章自娛。
孝文園令里沒有人事,文字、圖畫都很精通。
王褒的才氣超過同輩,典雅而有文采,學識淵博。
以賦《聖主得賢臣頌》,而得到高官的賞識。
揚雄遮神明之庭而游,不需深思,一時而成。
作《太玄》不以此邀功求賞,以鳥蟲書取樂。
開始走的道路或許不平坦,離開官場也很困難。
我應該甘淡自守,不在意一生的貧賤和貴顯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嚴君平、司馬相如、王褒、揚雄是漢代蜀地四位以道德文章著稱的人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生都沒有任過顯要的職位,不為事務所牽累,也不斤斤計較一時的得失。這首詩就是為讚美他們這一方面的品質而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首四句為總贊,因為所歌詠的都是漢代蜀中人物,所以詩發端以“渤渚水浴鳧”二句起興,以引出“皇漢方盛明”二句,說漢室盛明,所以群賢畢集。“渤渚”,語出揚雄《解嘲》:“譬如江湖之崖,勃解之鳥,乘雁集不為之多,雙鳧飛不為之少。”與此詩讚美揚雄等四人相當協調。
“君平”以下,各以四句分別詠四賢,嚴君平以賣卦為生,日得百錢即閉簾下帷,注釋老子的《道德經》,甘於淡泊的生活,樂於仁義而不倦,詩重在讚美嚴君平高尚的道德修養。司馬相如通達人生的志趣,能順應窮通的變化,在漢景帝時擔任孝文園令這樣為君主守陵墓的小官而不以為恥,安心於著書立說,以文章自娛,詩重在讚美司馬相如對於窮通的認識。王褒才氣橫溢,文章高妙,絕倫離類,以賦《聖主得賢臣頌》而立時得到帝王的賞識,其後則自動解職歸家,重在讚美王褒對仕宦淡然超脫的態度。揚雄則能游於神明之中,在撰寫著名的《太玄》之時,不需深思,一時而成,下筆如有神助,但卻不計較功名利祿,並不以此邀功求賞,重在讚美揚雄在學術上的重大貢獻和高蹈心態。
最後四句為總結,說以上四人雖然各人所走的道路並不相同,但殊途同歸,他們都有著遠大的人生目標,並不計較自身的得失。嚴君平等蜀地四賢雖然都不是達官貴人,卻能夠淡泊自守,並以文章顯名於世。詩人詠此,一方面表現了對他們的景仰,也表示了他在受到挫折的情況之下,將甘淡自守,以道德文章名世的心理。

名家點評

蘇州大學終身教授錢仲聯《鮑參軍集注》:“言身外固無與於我,即生內或豐或薄,亦任之可也。”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4~466年),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一說上黨(今屬山西)。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一帶度過的。26歲時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毛遂自薦,初不得重視,後終得賞識,獲封臨川國侍郎,後來也做過太學博士、中書舍人之類的官。後因宮廷內部鬥爭,死於亂兵之中。他與謝靈運、顏延之合稱“元嘉三大家”。有《鮑氏集》、《鮑參軍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