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生物)

蛟(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生物)

蛟是古代中國傳說中能發水的廣義類而有時稱蛟龍,但並非龍(猶如貓科動物里的獅子並非貓),由於蛟龍常被人們目擊,而廣為人知,蛟棲息在湖淵等聚水處,也會悄悄地隱居在離民家很遠的池塘或河流的水底。隱棲在池塘與河川的蛟龍,一般會被稱作“潛蛟”。傳說“蛟”修煉一千年便“走蛟”沿江入海化龍,懸劍橋就是防備走蛟傷害橋樑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蛟
  • 外文名:flood dragon
  • 拼音:jiāo
  • 釋義:古代中國傳說中能發水的廣義
簡介,外形習性,區別於龍,原型考據,古文記載,

簡介

蛟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廣義類。蛟是古代中國傳說中能發水的廣義類而有時稱蛟龍,但並非龍(猶如貓科動物里的獅子並非貓)。
相傳蛟龍得水即能興雲作霧,騰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關於蛟的來歷和形狀,古典文獻中說法不一,有的說“龍無角曰蛟”,有的說“有鱗曰蛟龍”。而《墨客揮犀》卷三則說得更為具體: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倘蛟看見岸邊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繞之,使人墜水,即於腋下吮其血,直至血盡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中有周處入水三天三夜斬蛟而回的故事。

外形習性

蛟與龍非常相似,一般全長三米左右,個頭大的寬度超過幾米。模樣很像龍,但角很短,甚至沒有。蛟的頸子有著白色的花紋,而且背上有藍色的花紋,胸是赭色,身體兩肢像錦鍛一樣有五彩的色澤。有四隻腳,為了划水前端就像很寬的槳一樣,尾巴尖上有著堅硬的肉刺,蛟眼睛上眉部份,有突起的肉塊在眼睛之間交叉,所以才會稱為“蛟”。
蛟
蛟常常會為了湖泊等地的控制權而進行爭奪,強大的蛟龍能夠奪得住起來較舒服的湖泊,而弱小的蛟則只能住在細小的池塘或者河流里,蛟龍常常會咬魚,令漁民損失慘重,不過,傳說只要把一隻鱉放在魚群,就不會有蛟龍來了。 蛟龍在冰冷的水中潛藏五百年後,就能夠羽化成為龍升天而去,但也不是所有的蛟龍都能升天,其中也有一些流進了海里,成為龍王的部下,被迫過著不自由的宮廷生活。

區別於龍

傳說蛟是龍的前身,蛟異於龍,蛟在水裡,而龍則可以變形飛行。
“蛟”,隱於湖泊、深潭、水庫、江河支流、地洞之中。傳說“蛟”修煉一千年,便“走蛟”,會沿江入海化龍。所謂“走蛟”就是蛟(也有少數修煉得道的魚類和龜鱉)沿著江河幹流入海的過程,一般“走蛟”都伴隨著狂風暴雨、江河暴漲、洪水等擁有巨大破壞力的自然現象。懸劍橋防備的是走蛟傷害橋樑的。
龍是一種神物,蛟是一種動物,又稱地隱。
1、尾巴不同。蛟的尾巴光禿禿的。與蛇的尾巴根本就沒有區別。相傳,一隻老虎到思州一個水潭飲水,潭中的蛟龍(大概是龍的模糊集合對象之一灣鱷吧)認為這隻虎侵犯了自己的領地,就跳出水面與虎搏戰,結果渴虎不敵餓蛟,被“尾而食之”,即用尾巴擊昏纏起吞吃了。蘇東坡據此作詩道:“潛鱗有餓蛟,掉尾取渴虎”。
2、爪子。龍有兩對爪子,但是蛟卻只有一對爪子。
3、角 蛟頭上無角,或只有一直角。蛟龍的角是直而短,沒有分岔,不像龍。龍是兩隻分叉的。
4、龍的眼睛是鼓出來的。而蛟龍則不是那樣。
5、蛟是水龍,被認為是主江河的。 而龍是通稱,如果有特指,應該是翻騰在雲里,負責主雨的。

原型考據

古人所說的蛟應是在綜合鱷魚大魚蟒蛇等動物特點的基礎上組合而成的一種具有神化色彩的動物。許慎《說文解字》卷十三云:“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苟水中即蛟。”三國時訓詁學家張揖在《廣雅》卷十中說蛟云:“蛟狀魚身而蛇尾,皮有珠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晉郭璞《山海經傳》對“虎蛟”的解釋是“蛟似蛇,四足龍屬,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山海經·南山經》)。郭璞不僅從形態學的角度對蛟做了一番描繪,還談到其藥用價值。而唐代經學大師顏師古在《漢書注》卷五七中引郭璞對蛟所做的另一更為詳細的解釋是:“其狀雲似蛇,而四腳細頸,頸有白嬰,大者數圍,卵生子如一二解瓮,能吞人也。”
蛟的體形兼具魚、蛇之形,正所謂“魚身而蛇尾”,且擁有四足;其二,蛟為性情暴烈的食肉動物,攻擊性強。這兩大特點,不禁使人聯想到另一水中猛獸—鱷魚。而宋代文人彭乘在《墨客揮犀》卷三中對蛟的形態、生活習性及危害性的生動描述,則為這一猜想提供了又‘佐證:“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數丈。多居溪潭石穴,聲如牛鳴。岸行或溪行者,時遭其害。見人先腥涎繞之,即於腰下吮其血,血盡乃止。”有學者認為“兩項對照,蛟龍特徵與鱷魚一一對應,可見古人視鱷為蛟龍,蛟龍是以鱷魚為原型的神靈。蛟的部分特徵與鱷魚的特徵相對應,但是我們不能就此妄下斷言說蛟就是鱷魚,很多學者把二者等同起來,這是不正確的,我們只能說蛟是以鱷魚為原型而虛構出來的。但根據此點蛟很可能是史前滄龍。
對於“蛟為鱷魚”這一觀點最早提出質疑的人是顏師古。他在《漢書注》中對張揖關於蛟的解釋提出異議:“張說蛟者是鮫魚,非蛟龍之蛟也。”那么,鮫魚到底是何魚種?漢代淮南王劉安在《淮南鴻烈解》中對蛟做了最早的注釋,他說:“魚二千斤為蛟。”從體形上而言,蛟魚應是一龐然大物。另外,蛟魚還具備一定的攻擊能力。因而,秦時山東琅娜術士徐市等人也才會以鮫魚為藉口,搪塞其不能完成替秦始皇登蓬萊仙島求取長生不老藥的罪責。《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此事云:“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者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而急求長生之術的秦始皇對徐市的謊言也不能釋懷,以至於晚上“夢與海神戰,如人狀”。負責為其解夢的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為候。今上禱祠備謹,而有此惡神,當除去,而善神可致。”於是,秦始皇“乃令入海者齊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而射之”。一番追捕之後,最終於山東萊州海面射殺一頭巨魚,以了卻心愿。
唐本草》對“蛟魚”釋名稱“沙魚、鰭魚、蝮魚、溜魚”。李時珍對其註解為:“蛟波有沙,其文交錯鵲駁,故有諸名。古曰蛟,今曰沙,其實一也;或曰:本名鯨段,訛為蛟。”這樣看來,蛟魚所指應該是鯊魚。因鯊魚皮可為服飾的上等原料,所以,唐時沿海各縣在上貢京師的物品中,鮫魚皮為必備之物(《通典·食字貨》)。宋寇宗爽在《本草衍義》卷十七中也認為鮫魚是沙魚,並對其皮的用途聖著重敘述:“鮫魚,沙魚,皮一等形稍異,今人取皮飾馬鞍劍。”唐人釋玄應在《一切經音義》中說明了唐代時“鮫”與“蛟”在某些時候可以通用,而宋人羅願的解說則證明了魚與蛟的關係,他在《爾雅翼》卷三十中說:“是以,二物為一物也。皮有珠,飾刀劍者是鮫鯖之鮫;滿二千斤為魚之長是蛟龍之蛟。”由此看來,水中大魚也是蛟的原型動物之一。
洪邁《夷堅志》中所述之“閣山蛟”身長九尺,以身纏人,並吸人血,以致人身亡。而清人薛福成對蛟的描述則表明清時蛟的形象組合已經完成。蛟是首似牛,而身體兼具龍、蛇特點的動物(《庸盒筆記·述異》)。所以,我們可以斷言,蛟是在以鱷魚為原型的基石上,綜合大魚、蟒蛇、牛等動物特點後形成的一種妖物。蛟形象的出現與龍密切相關,因而人們也將它稱之為蛟龍。

古文記載

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即蛟去。——《說文》
有鱗曰蛟龍。——《廣雅》
母龍曰蛟。——《抱朴子》
蛟,龍屬。無角曰蛟。——《韻會》
蛇雉遺卵於地,千年而生蛟龍屬——《續水經》
虺五百年為蛟,蛟千年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述異記》
蛟,其狀似蛇而四足,細頸,頸有白嬰,大者數圍,卵生,眉交,故謂之蛟。——《埤雅》
“翼望之山,……貺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漢,其中多蛟。”郭璞註:“似蛇而四腳,小頭細頸,頸有白癭,大者十數圍,卵如一二石瓮,能吞人。”——《山海經·中次十一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