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洋鄉

蛟洋鄉

蛟洋鄉地處閩西上杭縣的東北部,位於華南虎的故鄉,國家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的東北邊緣,是國道319線與省道306線的相接地,方圓228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蛟洋鄉
  • 所屬地區:福建省龍巖市
  • 政府駐地:臨江鎮
  • 電話區號:0597
  • 面積:228平方公里
  • 人口:23677人
介紹,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資源優勢,歷史沿革,沿革區劃,鄉鎮建設,經濟狀況,工業興鄉,特色村屯,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建設方面,科技文衛,服務行業,地理位置,

介紹

蛟洋鄉地處閩西上杭縣的東北部,位於華南虎的故鄉,國家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的東北邊緣,蛟洋鄉位於龍巖全市地理中心,交通發達,國道319線與省道306線的交會於此,贛龍鐵路和龍長高速貫穿全境,境內擁有高速出入口一個,縣級火車站(上杭)一座,鄉級汽車站一個,出行轉乘非常便利。方圓228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積28.04萬畝,有耕地2.79萬畝,現有26個行政村,144個自然村,267個村民小組,6293戶,23677人口。總人口中除了兩個自然村約300餘人是畲族居民,其餘人口均屬漢族客家居民。
蛟洋文昌閣蛟洋文昌閣

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2007年,蛟洋鄉實現農業總產值7794萬元(1990年不變價),比增22.61%。財政收入965萬元,比增95.34%。農民人均純收入4519元,比增7.98%。
糧食播種面積28545畝,糧食總產11330噸,比增7.47%。種植烤菸5556畝,菸葉產量633噸,比減4.52%。種植蔬菜17899畝,花卉158畝。造林面積736畝。食用菌產量175噸,比增1.97倍。果園面積3453畝,水果產量1532噸,比減8.37%。水產面積321畝,水產品產量68噸,比減33.33%。茶園面積1070畝,茶葉產量109噸,比增1.95倍。年末,耕牛存欄1898頭,羊存欄939頭;生豬存欄34128頭,出欄生豬55212頭;家禽存欄367723萬羽,禽畜肉類總產5803噸,比增28.53%。
鄉鎮企業(含個私)1378家,從業人員4131人。鄉鎮企業總產值22928萬元,比減42.41%。
本年,繼續實施“一村一品”工程,因地制宜重點扶持發展優質家禽、反季節蔬菜、毛竹林等三大產業。丘坊、蘇坑、豐源、貴竹、文都等村重點發展優質家禽養殖;蛟洋、丘坊、華家、梅壩、蘇坑等村建立毛竹豐產片,發展竹業。
本年,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文昌路拓寬硬化、建設垃圾填埋場和排污溝;實施蛟洋村森坑自然村、崇頭村東山自然村造福工程。
年末,總戶數5992戶,總人口23819人。本年出生255人,出生率10.76‰,其中政策內生育245人,計生政策符合率96.08%,人口自然增長率6.46‰,落實節育措施68例。

資源優勢

蛟洋鄉平均海拔667米,平均氣溫為17.1攝氏度,無霜期約260天,年平均降雨量為1680毫米,這裡屬閩西高寒山區地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境內山清水秀,風景旖旎。
蛟洋鄉資源豐富,物資豐饒.有萬畝優質米生產基地,有六、七千畝省主要煙基地和萬畝高山反季節蔬菜基地木村、毛竹儲量達800多萬立方米,年盛產桃、李、梨、柿、柑、奈等水果1000多噸,此外還有大紅菇、銀杏、早春茶、苦筍、狀元豆、香菇等名優特產,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鐵、錫、鈉等,還有輝綠石、花崗岩、鉀長石、石英石、瓷土、稀土等。可供開發的水產資源達8000千瓦,有35萬伏變電站一座。這裡還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風景優美的雙髻山;建設奇特的蛟洋文昌閣;華家千年銀杏,清代著名畫家華喦的作畫遺址;以及正在開發的坪埔千畝生態觀光園等人文景觀,自然景觀,都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蛟洋鄉蛟洋鄉

歷史沿革

蛟洋鄉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著名蘇區。1928年6月爆發了閩西“四大暴動”之一的蛟洋暴動,在上杭打響了工農武裝起義的第一槍。1929年,中共“閩西一大”在蛟洋文昌閣召開,毛澤東、譚震林、蔡協民、江華、曾志等同志出席並指導會議。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給蛟洋人民帶來了發展的機遇:特別是在1992年,國省道改線經過蛟洋後,又為蛟洋注入新的生機,在上級黨政的領導下,蛟洋鄉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引導全鄉廣大人民民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轉變觀念、艱苦奮鬥、開拓創新,把調整農業結構在首要位置上來,努力實現農民增收,紮實推進全鄉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持續發展。如今,蛟洋在發展農業生產、鄉鎮企業、個私經濟設施,集鎮建設以及科教文衛等事業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
蛟洋鄉
自國省道改造後,該鄉黨委、政府注重投入,同時發動鄉村組織扶貧攻堅奔小康,大力改造、改進基礎設施,交通、電信、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至今,國省道途經蛟洋鄉7個行政村,蛟洋鄉30多公里,由此,蛟洋成為通往廣東、江西和本省龍巖、廈門的交通要道。同時,25個行政村都通路通電,蛟洋鄉22個村通了電話。
位於國省道相接處的蛟洋新區開發,日新月異,新區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農貿市場、新政府辦公大樓、交通警察、電信、郵政、工商財政、變電、文化中心、敬老院、土管、菸草等縣、鄉部門辦公服務大樓拔地而起,蛟洋、華家、坪埔的新村建設成績斐然。蛟洋邊貿商城生意紅火、美名遠播。
蛟洋鄉蛟洋鄉
蛟洋人傑地靈,文教事業昌盛發達。中國清代著名畫家華曲的故鄉就在華家村,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傅柏翠先生創立的古蛟中學(即今蛟洋中學)早巳桃李滿天下,為國家、社會培養許多棟樑之才。蛟洋鄉有中學一所,完小6所,初級國小27所,中國小教職員工300餘人,中國小學生達4500多人,每年中考升學率都在全縣名列全矛。全鄉文化、廣播事業不斷發展,鄉有文化站、廣播站、農民文化中心,一些村莊還有自行組織的業餘文藝隊、民樂隊、廣播電視覆蓋率已達100%。
蛟洋鄉

沿革區劃

收穫的喜悅
1950年設蛟洋鄉,
1958年改上游公社,
1965年更名蛟洋公社,
1984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222平方千米,人口2.3萬,
轄下道湖村、坪埔村、崇頭村、蛟洋村、塘廈村、東乾村、陣坊村、文地村、楊梅坑村、桃源村、達理村、丘坊村、蘇坑村、梅壩村、小和村、秋竹村、豐年村、貴竹村、華家村、文都村、再興村、鄒坑村、中村村、坪上村、磜嘉村25個村委會,鄉政府駐丘坊。2000年,蛟洋鄉政府駐地從丘坊村遷移到蛟洋村。

鄉鎮建設

蛟洋鄉位於國道319線和省道306線的交叉口,全鄉有25個行政村;儘管有獨特的地理位置,但由於種種原因,這裡的基礎設施差,鄉村公路路況差,人們改變現狀的要求十分強烈。
2003年4月開始,鄉黨委政府就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鄉村道路硬化上,按每年完成50公里的水泥硬化任務為目標,以國家路網改造的優惠政策為契機,大造“要致富,先修路”的輿論氛圍,廣泛發動民眾出錢出力,投工投勞,在全鄉掀起集資鋪路的熱潮。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完成路面硬化約100公里,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革命基點村小和村離鄉政府所在地約15公里,華丕林2003年被公推為村主任後,便一心撲在村裡的事業上。由於缺口資金較大,華丕林就把自己準備建新房的6萬多元墊付給工程隊先期開工,並堅持在施工現場監護。後來患病轉至福州某醫院治療,就在處於危險期的時候,他對來看望他的鄉、村幹部隻字未提自己的事,而是講要儘快把公路硬化任務早日完成。路修好了,農民出行不但方便了,而且種的反季節蔬菜也賣上了好價錢,還帶動了周邊養雞場、養豬場、機磚廠和小水電的規模發展,農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桃源村原離鄉政府所在地約25公里,這裡地處偏遠,農民致富無門,被列為省重點扶持的207個貧困村之一。2008年以來,該鄉爭取省里的支持,徵求民眾意願,把桃源村列入“造福工程”,實行整體搬遷。在省、市有關部門和福建日報社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200萬元資金建設桃源新村。如今,桃源新村就建在國道319線旁,農民就業就醫、孩子就讀也更方便了。2002年上杭縣政府決定在蛟洋村設立上杭第二工業區,分別是郭坑、余坑、平埔三大片區。
蛟洋鄉蛟洋鄉

經濟狀況

蛟洋鄉是一個農業鄉、在發展家業生產方面,以繼續深化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為重點,依靠科技,依託市場,大力發展高優農業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引導該鄉的粗放型傳統農業逐步向集約型現代農業轉變.進一步調優減糧食作物,圍繞發展反季節蔬菜,烤菸、狀元豆、水果、花卉、等優勢產業,通過協作發展“訂單農業”、“契約農業”不斷提高全鄉的種植經濟效益,把糧經比調整到3:7為目標。
2002年上半年全多種植反季節蔬菜達1.9萬畝(含複種)種植烤菸7058畝,夏季覆土香菇6萬袋,在文地村建立了100畝膠股藍基地,發展花卉100畝。同時,蕉芋、地瓜等經濟作物都保持一定的種植規模。農副產品的銷售市場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展,特別是引進廣東蔬菜行銷大戶列該鄉發展“訂單農業”確定最低保護價,以維護菜農的利益,逐步實現市場轉移或“擴大市場”的戰略,也為樹立自己的蔬菜品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該鄉認真貫徹落實各級制訂的關於發展鄉鎮企業和個私經濟的優惠政策,不斷完善投資環境,轉變環境,最佳化服務,積極鼓勵、扶持鄉鎮企業和個私經濟的發展。全鄉現有鄉辦企業30多個,個私營經濟1000多家,年產值在100萬元以上的骨幹企業11家,小水電站、機磚建村、食品加工、竹木製品,土紙生產、活性碳、醫用氧氣、梅花鹿養殖以及花卉開發成為主體產業。
蛟洋鄉蛟洋鄉
該鄉的項目開發和招商引資也職得了新的進展,通過不斷加大對項目開發的儲備,實施全方位的招商引資戰略,努力加強山海協作,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從而進一步促進了蛟洋鄉內引外聯工作的發展。2002年上半年,新開發項目2個,總投資額280萬元,完成簽約項目4個,投資總額1100萬元。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服務行業越來越重要。為實現科技興農戰略。該鄉組建鄉各科委、科協組織,加強對農技、菸草等部門人員韻技術培訓。為更好地指導農民科技種養發揮“二傳手”作用。
[招商引資促發展]
2007年,蛟洋鄉充分發揮區域、交通優勢,繼續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全年簽約項目6個,計畫投資23172萬元,其中上杭鴻達機械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鼎鑫儀表有限公司投資3640萬元、宏達礦業投資4520萬元、龍氟化工投資6012萬元、上杭清華合金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上杭亮煌門業投資1000萬元;新開工項目6個,總投資21272萬元;新竣工項目3個,分別是亮煌門業有限公司、富康飼料有限公司、坤華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完成總投資5100萬元。
[工業集中區征地拆遷]
2007年,蛟洋工業集中區共征控工地8421.7畝,房屋69373平方米。其中,梅壩村完成簽訂協定3087畝,房屋69373平方米;坪埔村完成簽訂協定2467畝;蛟洋村完成簽訂協定2566.7畝;下道湖村完成簽訂協定301畝。共發放征地補償款1945.68萬元,其中蛟洋村發放征地補償款1270萬元,梅壩村發放征地補償款675.68萬元。
2012年蛟洋劃入古蛟新區,並撤鄉設鎮。

工業興鄉

蛟洋鄉的黨政領導認識到,要加快發展步伐,最終還是要依靠工業興鄉。為此,必須在做好大上工業的準備工作上下功夫。在當時連辦公經費都難以保障的情況下,鄉里向上級爭取支持,果斷決策把政府所在地由丘坊遷到蛟洋。如今,新建的蛟洋鄉政府已在國省道旁拔地而起,正在進入最後的裝修階段。同時啟動硬化、亮化工程,完善農貿市場配套設施等,先後投入90多萬元,使長期沉寂的蛟洋農貿市場重新開業,並很快發展成一個集商貿、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新型市場。
2003年古田生態開發區成立,如何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蛟洋鄉黨政班子認為先上規劃才能為蛟洋鄉贏得大發展創造條件。該鄉先後投資100多萬元,測設了包括蛟洋、坪埔集鎮在內的1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開發區規劃用地,“先謀後動,動則必成”,正是前期打好的基礎,如今蛟洋鄉被列為上杭縣第二工業區。 該鄉一邊征地,一邊開展招商引資工作。2008年7月總投資1.2億元的華強蓄電池廠落戶蛟洋開發區。在項目征地過程中,儘管由於贛龍鐵路和龍長高速公路之前兩次征地,當地人地矛盾已相當突出,但為了蛟洋今後的發展,村裡的幹部民眾還是像當年支持革命一樣熱情支持征地工作。結果,半個月就完成了500畝征地任務。投資1.98億元的精金礦冶煉廠等大型企業也在此落戶,900多畝的征地任務10月底就完成。在推進新一輪跨越式發展進程中,蛟洋鄉需完成征地2000畝工業用地的任務,如今工業區內規劃的8幢標準廠房已被預訂一空。

特色村屯

桃源村是蛟洋鄉最為偏遠的行政村之一,全村一半都是低收入戶、貧困戶、救濟戶。2002年,該村開始組織實施造福工程整村搬遷工程。
搬遷地點確定在距蛟洋集鎮中心僅800米、距中心國小僅600米、位於319國道旁的馬坪里。項目共投入各項資金260多萬元,主要包括省財政捆綁扶貧資金、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掛鈎幫扶資金、造福工程資金、社會各界和地方配套資金等。先後完成了征地、整基、房屋基腳、人飲工程、電網(包括路燈)、排污及後山防洪溝、1.1公里長的村主道硬化、8段總長約400米的擋牆、護坡砌設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經過四年的努力,於2006年桃源造福新村已全面建成。桃源造福新村規劃總用地面積2.1萬㎡,建築總占地面積6500㎡,總建築面積16000㎡,建築密度31%,容積率0.76,綠化率35%。75戶村民全部完成住宅建設並搬入居住,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建好兩層以上住房,建築物全部採用別墅式設計。同時,還建造了一幢占地面積165平方米、建築面積386平方米的村部綜合大樓,完成了標準室外籃球場、健身路徑、中心花園等健身休閒設施,村民住房全部接通了閉路電視,基本安裝了程控電話,絕大多數空閒地都已完成綠化。為保持村容整潔,全部住房建有衛生間,生活污水全部經排污管排放,生活垃圾每日由專人清運並作無害化處理。一個交通便利、規劃整齊、設施完善、衛生整潔的準城市化小區新村展現在人們面前,樓房井然有序,村道寬闊整潔,綠化設施優美。

基礎設施建設

自國省道改造後,該鄉黨委、政府注重投入,同時發動鄉村組織扶貧攻堅奔小康,大力改造、改進基礎設施,交通、電信、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至今,國省道途經該鄉7個行政村,全鄉30多公里,由此,蛟洋成為通往廣東、江西和本省龍巖、廈門的交通要道。同時,25個行政村都通路通電,全鄉22個村通了電話。

市場建設方面

位於國省道相接處的蛟洋新區開發,日新月異,交警、交通、電信、財政、變電、水利水電、文化中心、敬老院、土管、菸草等縣、鄉部門辦公服務大樓拔地而起,一批商住結合樓以及加油站、歌舞廳、餐館等鱗次櫛比。蛟洋邊貿商城和鄉政府辦公大樓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丘坊農貿市場的改造,華家、坪埔的新村建設己取得一定成效。

科技文衛

蛟洋人傑地靈,文教事業昌盛發達。我國清代著名畫家華曲的故鄉就在華家村,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傅柏翠先生創立的古蛟中學(即今蛟洋中學)早巳桃李滿天下,為國家、社會培養許多棟樑之村.現在,該鄉有中學一所,完小6所,初級國小27所,中國小教職員工300餘人,中國小學生達4500多人,每年中考升學率都在全縣名列全矛。
蛟洋鄉蛟洋鄉
全鄉文化、廣播事業不斷發展,鄉有文化站、廣播站、農民文化中心,一些村莊還有自行組織的業餘文藝隊、民樂隊、廣播電視覆蓋率已達100%。

服務行業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服務行業越來越重要。為實現科技興農戰略。該鄉組建鄉各科委、科協組織,加強對農技、菸草等部門人員韻技術培訓。為更好地指導農民科技種養發揮"二傳手"作用

地理位置

蛟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