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口夜鷹科

蛙口夜鷹科

蛙口夜鷹科(學名:Podargidae):鳥綱、蛙口夜鷹目的一科鳥類,全世界記錄有3屬14種。體長在25-55厘米之間。該科物種口裂極大,如同蛙口,口邊有須。全身羽毛柔軟,呈保護色,是紅棕色或灰色,羽色較暗並具斑紋。

是高度夜行性鳥類,一般不在白天活動,白天它們半閉著眼睛棲息在樹枝上。利用其羽毛的花紋來偽裝成樹樁,一旦發現危險便採取類似“凍僵”的姿勢使它們更加像一截斷了的樹樁來躲避危險。巢築於樹權上,卵1-3枚,一般呈白色。食物包括甲蟲、蠍子、蜈蚣、蝸牛及青蛙等。分布於中亞,東南亞和大洋洲,但不分布於紐西蘭。中國有1屬1種,僅見於雲南西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蛙口夜鷹科 
  • 拉丁學名:Podargidae
  • 別名:蟆口鴟科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蛙口夜鷹目
  • :蛙口夜鷹科
  • :3屬 
  • :14種 
  • 命名者及年代:Bonaparte, 1838
  • 保護級別:近危(NT)6種;無危(LC)8種 IUCN標準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下級分類,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蛙口夜鷹科的鳥類體長約為25-55厘米。口蓋為索齶型,嘴強而有力,嘴基非常寬闊而扁平,嘴裂寬大,上嘴稍曲,端部彎曲成鉤狀,鼻孔呈狹隙狀,被蠟膜掩蓋;嘴基部有長的須狀羽,向前伸掩蓋呈縫隙狀的鼻孔。該科鳥類全身羽毛柔軟,羽毛呈保護色,是紅棕色或灰色,羽色較暗並具斑紋。翅圓,長度中等,第四至第五枚初級飛羽最長。無尾脂腺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亞洲熱帶地區,生活在300-2000米之間的常綠闊葉林、混合針葉熱帶雨林、次生林中和林緣灌叢地區,主要分布在中層和下層。尤其喜歡在有稀疏樹木的陡峻山谷地帶。

生活習性

該科鳥類為典型的樹棲鳥類,夜行性。白天在樹枝上休息,夜晚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空中飛捕食物的能力,不象夜鷹科鳥類能在空中捕食昆蟲,而是從樹枝和地上取食昆蟲,有時也短距離飛行取食正在稍息的甲蟲、蠍子、蜈蚣、蝸牛及青蛙等,食物還包括老鼠及小鳥,偶爾也吃植物果實。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一直到澳大利亞。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主要在4-6月,通常營巢于海拔400-2000米的山地森林中,尤其喜歡在陡的山邊溝谷營巢。巢多置於小樹水平枝分枝處,距地高1.5-5米。巢完全由雌鳥從自己腹部拔下的絨羽和細羽構成,大小為直徑6-9厘米,深2厘米,巢中間稍凹。營巢材料多深深地插入樹皮裂縫中,巢外面再加以苔蘚、地衣和蜘蛛的蛋袋等,將巢緊緊地固定在一起,因此巢不僅相當結實,而且外表看起來,好像樹本身長出的瘤狀突起。每窩通常產卵1-3枚。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進行,雄鳥通常白天孵卵,雌鳥晚上孵卵。雛鳥晚成性。

下級分類

蛙口夜鷹科(3屬 14種)
序號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亞洲蛙口夜鷹屬
Batrachostomus
Gould, 1838
1
大蛙口夜鷹
Batrachostomus auritus
(Gray, 1829)
2
巽他蛙口夜鷹
Batrachostomus cornutus
(Temminck, 1822)
3
栗頰蛙口夜鷹
Batrachostomus harterti
Sharpe, 1892
4
Batrachostomus hodgsoni
(Gray, 1859)
5
爪哇蛙口夜鷹
Batrachostomus javensis
(Horsfield, 1821)
6
雜斑蛙口夜鷹
Batrachostomus mixtus
Sharpe, 1892
7
領蛙口夜鷹
Batrachostomus moniliger
Blyth, 1846
8
蒼頭蛙口夜鷹
Batrachostomus poliolophus
Hartert, 1892
9
菲律賓蛙口夜鷹
Batrachostomus septimus
Tweeddale, 1877
10
鱗腹蛙口夜鷹
Batrachostomus stellatus
(Gould, 1837)
蛙口夜鷹屬
Podargus
Vieillot, 1818
11
雲斑蛙口夜鷹
Podargus ocellatus
Quoy & Gaimard, 1830
12
巴布亞蛙口夜鷹
Podargus papuensis
Quoy & Gaimard, 1830
13
茶色蛙口夜鷹
Podargus strigoides
(Latham, 1801)
所羅門蛙口夜鷹屬
Rigidipenna
Cleere, Kratter, Steadman, Braun, Huddleston, Filardi & Dutson, 2007
14
所羅門蛙口夜鷹
Rigidipenna inexpectata
E. Hartert, 1901

保護現狀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
近危(NT)——6種;無危(LC)——8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