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齶型(desmognathism)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索齶型
- 外文名:desmognathism
- 所屬學科:動物學
- 公布時間:1996年
索齶型(desmognathism)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
索齶型(desmognathism)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公布時間1996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動物學名詞》第一版。1...
索齶型頭骨。腳和趾強健有力,通常3趾向前,1趾向後,呈不等趾型。頭骨寬闊,上眼眶骨擴大,眼球較大,視野寬闊,視覺敏銳;聽覺發達。常棲息於森林、草原,有時也見於水庫、沼澤等濕地環境。肉食性,多以小型至中型脊椎動物為主食,主要以野鴨、海鷗、雷鳥、松雞、岩鴿等各種鳥類為食,也捕食中小型哺乳動物,...
鵑形目(學名:Cuculiformes)指的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的一目。有2科34屬159種,中小型攀禽。頭骨的跗蓋型為索齶。嘴形稍粗厚,微向下曲,但不具鉤。翅有第5枚次級飛羽。尾8~10枚。具適於攀緣的對趾型足,腳小而弱,足呈對趾型,即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後。雛鳥為晚成性。尾脂...
黑巨隼(學名:Daptrius ater):隼科、黑巨隼屬的鳥類。體長41-47厘米,體重330-440克。兩性相似,雌性略大於雄性。晝行性猛禽。嘴、腳強健並具利鉤,適應於抓捕及撕食獵物。喙基具蠟膜;翅強而有力,善疾飛及翱翔。索齶型頭骨。腳和趾強健有力,通常3趾向前,1趾向後,呈不等趾型。頭骨寬闊,上眼眶...
索齶型頭骨。腳和趾強健有力,通常3趾向前,1趾向後,呈不等趾型。頭骨寬闊,上眼眶骨擴大,眼球較大,視野寬闊,視覺敏銳;聽覺發達。體羽大多灰、褐或褐色。 喜歡乾燥環境的荒原猛禽,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從海平面的山腳闊葉林到2000米的混交林和針葉林地帶均有分布,也棲息於荒漠、半荒漠、草原、無樹的...
索齶型頭骨。眼球較大,視野寬闊,視覺敏銳;聽覺發達。通常上體體羽是棕灰色,下體灰白色,有紅褐色斑紋 。 棲息於潮濕的森林,喜歡低地和丘陵地帶的原始森林,分布高度從海平面至海拔2,000米。非遷移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在開闊、多石而又乾燥的不毛之地。主要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蜥蜴和蛇為食。分布於多米尼加共和...
矛隼歐洲亞種是隼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嘴、腳強健並具利鉤,適應於抓捕及撕食獵物。喙基具蠟膜;翅強而有力,善疾飛及翱翔。索齶型頭骨。腳和趾強健有力,通常3趾向前,1趾向後,呈不等趾型。頭骨寬闊,上眼眶骨擴大,眼球較大,視野寬闊,視覺敏銳;聽覺發達。多以小型至中型脊椎動物為主食,特別是鼠類及...
叫巨隼(學名:Phalcoboenus chimango):隼科、巨隼屬的鳥類。體長43厘米,翼展80-100厘米,是一種小型猛禽,喙先端兩側具單齒突,基部不被蠟膜或須狀羽。翅長而狹尖。嘴、腳強健並具利鉤,適應於抓捕及撕食獵物。喙基具蠟膜;翅強而有力,善疾飛及翱翔。索齶型頭骨。腳和趾強健有力,通常3趾向前,1...
頭骨為索齶型(desmognathous)。齶骨發達,形成下垂的側扁板;無基翼突。嘴很短厚;上嘴基部具蠟膜(cere),端部向下曲成鉤狀;嘴鉤內具有銼狀結造;這樣的嘴端特徵,不但適於輔助攀登樹枝,而且也與啄食果實等行為相適應;上嘴與頭骨的連線,猶如鉸鏈一樣,故能活動自如,這點是鸚鵡與其他各類的鳥顯著不同的...
隼雕屬(學名:Hieraaetus):是鳥綱、鷹科的一屬晝行性中型猛禽。共有5個物種。嘴、腳強健並具利鉤,適應於抓捕及撕食獵物。喙基具蠟膜;翅強而有力,善疾飛及翱翔。索齶型頭骨。腳和趾強健有力,通常3趾向前,1趾向後,呈不等趾型。頭骨寬闊,上眼眶骨擴大,眼球較大,視野寬闊,視覺敏銳;聽覺發達。體...
白尾鸏(學名:Phaethon lepturus)是中型海鳥,體型呈流線型,體羽以白色羽毛為主,通常略有輕微的粉紅色色調。翅膀有黑色寬條狀斑紋,有黑色眼紋。具全蹼足,蒔後趾轉向前面,而與內趾相聯著,四趾之間均具有極發達的蹼互相連結。眼先通常裸出;尖尾,中央尾羽延長。跗蹠短,被以網狀鱗。頭骨為索齶型(desmogna...
雁形類是鳥綱雁形目(Anseriformes)所有種類的統稱。包括鴨、雁、天鵝及叫鴨等中至大型水棲鳥類。形態特徵 【特徵】︰頭顱索齶型(上齶骨與齶骨癒合)和全鼻型(鼻孔後沿圓形);一對後胸骨切跡;每足4趾;翅上第4與第5次級飛羽間有間隙;初級飛羽11,最外側的一枚退化;油腺簇生;卵無斑紋,雛鳥孵出即被厚層...
頭骨為索齶型或裂齶型,嘴短弱,嘴裂闊;嘴須甚長;鼻孔呈管狀或狹隙狀。翼長而尖,具10枚初級飛羽,第二枚通常最長;缺第五枚次級飛羽。尾呈凸尾狀,尾羽10枚。腳和趾大小居中或稍弱,跗跖短,被羽或裸出;外趾僅具4枚趾骨;中爪具櫛緣。尾脂腺裸出或退化。眼形特大。體羽柔軟,色呈斑雜狀。雌雄...
索齶型頭骨。眼球較大,視野寬闊,視覺敏銳;聽覺發達。體羽通常是淺灰色,尾巴黑色有三個白色條紋。棲息于山地森林、稀疏樹木和河岸森林、林緣地帶,半乾旱地區。主要以森林鼠類為食,食量甚大,除嚙齒類外,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鳥和大型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分布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
頭骨索齶型,基翼突退化或不存在;胸骨後方具2~4個切刻;足的肌肉缺棲肌,但有股尾肌、半腱肌和副半腱肌,深蹠腱再分向各趾之前,並在屈趾長肌延伸至後趾的小狹片下某點完全或不完全地拼合(戴勝例外);鳴器結構發生於氣管與支氣管間位置。分布範圍 佛法僧目的鳥在除兩極和部分海洋島嶼外地區都有分布...
腿短,腳弱,並趾型,足的前三趾基部有不同程度的併合;翅短圓;索齶型頭骨,喙長而寬闊。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和上嘴邊緣白色,腳和趾暗灰色。體長240毫米,嘴峰46毫米,翅105毫米,尾66毫米,跗蹠16毫米。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沿海或近水開闊區域及淡水渠道、蘆葦叢、紅樹林、潮間帶叢林、灌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