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茴芹(學名:Pimpinella cnidioides Pearson ex Wolff)是傘形科、茴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長圓錐形。莖中空直立,外有細條紋,基生葉和莖下部葉有柄,與葉片近等長,葉片下部的羽片有短柄,上部的羽片無柄,末回裂片線形,全緣,有疏柔毛;莖上部葉羽狀分裂,裂片線形。傘形花序有短梗;無苞片;無萼齒;花瓣倒卵形,白色,基部有短爪,小舌片內折;花柱與果實近等長。果實卵形,果棱不明顯;6-9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河北。長生於海拔500-1000米山地混雜的闊葉林下、灌木叢中、山坡草地、山溝濕地、山地溪流旁或腐殖質豐富的地方。
蛇床茴芹其嫩莖葉可食用,是中國山東山區農民習慣採集的山區野菜。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近種區別,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長圓錐形。莖直立,中空,外有細條紋,被疏柔毛。基生葉和莖下部葉有柄,與葉片近等長,一般長5-20厘米;葉片2回羽狀分裂,1回羽片5-6對,下部的羽片有短柄,上部的羽片無柄,末回裂片線形,全緣,長5-15毫米,寬1-2毫米,有疏柔毛;莖上部葉較小,無柄,羽狀分裂,裂片線形。
傘形花序有短梗;無總苞片;傘輻15-25,長2-4厘米;無小總苞片;小傘形花序有花15-20;無萼齒;花瓣倒卵形,白色,基部有短爪,頂端凹陷,小舌片內折;花柱基短圓錐形,花柱與果實近等長。果實卵形,果棱不明顯;每棱槽內油管3,合生面油管4。花果期6-9月。
產地生境
近種區別
蛇床茴芹與羊紅膻(Pimpinella thellungiana Wolff)相近,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蛇床茴芹的基生葉和莖下部葉2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線形,長5-15毫米,寬1-2毫米。而羊紅膻的基生葉和莖下部葉為羽狀分裂,羽片長10-40(-70)毫米,寬5-20(-40)毫米。
繁殖方法
蛇床茴芹適應性強,生長旺盛,對土質要求不嚴,人工栽培較容易。
- 無性繁殖:於春季上山挖取野生幼苗進行移栽。選擇粗壯、根系發達的植株採挖,儘量少傷根,並按行距25厘米、株距10厘米定植,每穴35株。
- 有性繁殖:採集種子於春天進行播種育苗或於秋季播種,使其在第2年早春萌發。但蛇床茴芹種子同芹菜種子一樣,發芽較困難,出苗不整齊。如用赤黴素處理,可提高發芽率。當苗長到8-10厘米時進行栽培。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蛇床茴芹栽培當年不採收。7月份抽薹開花,8月底種子成熟,可收集用於播種。同時根部分生出3-5株幼株,當年也不採收。該菜比較耐旱,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天氣乾旱時適當澆水,但水量不可過大。追肥從第2年開始,可於早春當植株萌發出土10厘米高時,畝施15千克尿素,促進莖葉生長。
採收:當幼株長到15厘米以上時即可採收。一般每年早春採收一次,以後再長出的植株隨氣溫升高很快變硬,不再長高而轉向生殖生長,並分櫱出很多新株。然後採集其種子用於播種,新增植株可提高下一年的產量。蛇床茴芹的採集一般在4-5月份採集其幼苗。
主要價值
蛇床茴芹口味鮮美,營養豐富。每100克鮮品中含蛋白質2.16克,維生素含量可達209毫克,還含有一般蔬菜中沒有的多種胺基酸。蛇床茴芹中無機鹽含量豐富,尤其是微量元素含量較高,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每100克品含鈣1890毫克、鎂172.5毫克、磷145.4毫克、鈉4783毫克、鉀289毫克、鋅16.1毫克、銅3.87毫克、鐵110.9毫克、錳5.9毫克、鈷0.025毫克。蛇床茴芹其嫩莖葉可食用,是中國山東山區農民習慣採集的山區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