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穀子(虛谷之人)

虛穀子(虛谷之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虛穀子,余良友也。其名頗類道人名號,余識其時日非短,雖疑其系化名,然數探之,終未果,遂無人復問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虛穀子
  • 姓名:余良友
  • 出處:虛谷三雅
  • 類別:道人名號
虛谷三雅,詩宗三子,

虛谷三雅

初識,會於一友人家。友人為其贊余,視之,身材方中,麵皮白淨,微泛紅潮。然雙頰削,顴骨聳,似病癆之形,與膚色頗不稱。未冠,蓬頭,著裝簡陋,粗布敝袍,麻鞋。與之處,言辭甚少,貌雖和善,然靜時常現憂鬱之態。詢之,則笑而不語,其笑亦有戚戚之色矣。
嘗言之曰:“聞子家道殷實,何故陋裝至此,子好簡甚乎?”則曰:“吾非生性好簡者,時或用錢如流水。奈何戀舊,惟不喜華服也。”問:“何哉?”曰:“是人也,衣冠誠可飾美。夫錦衣艷冠者,視其表但覺華威,安知其非金玉於外而敗絮於中者也?土衣敝袍者,雖視若窮困潦倒之徒,又安知其非飽學之名宿乎?吾遇人異於世俗,誠非虛取其表。況華服綴飾,非行止不便,但著之則頗耗時光,故不服之矣。”
又言之曰:“子是年幾何?”曰:“虛度四五春秋。”曰:“是佳歲矣,可獲良偶?”竟正色曰:“虛谷此生絕獨處百年,不復結偶。”驚問其故,則曰:“是人生者,百年了矣。韶光寸尺之間,屈指而過,而男女相悅,誠為虛耗良辰矣。”余頗不為然,拂袖曰:“子言差之甚矣,胡為是語?男女相悅乃情之至華,豈可撇做是論?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汝既不復結偶,安其有後?”對曰:“先生之言,誠有是處,然以余之說,亦不乏其謬也。情之一道,世人但知有男女相悅為歡,而不知其別有天地也。情之至者,但意會神達,不復更求。形居是處,神遊體外,三界四方,傾之殆遍。夫世之佳人,雖言傾國絕艷者,亦皆有不足,未見有完者矣。人言天仙妙絕,而仙子究為何狀,美艷若何,吾輩凡人皆不得謁,惟以至美言之耳。而處日所逢,皆俗之所謂佳人者也。凡俗則生不足,不足則心有所蔽,而心蔽則不能盡悅其情矣。今虛谷,性不好色,然遐間所處,皆完美之玉人,雖形幻而神實,豈不強似俗之暇璧乎?余性本木訥,遇女子而腆澀,故長日不復有此念,豈不兩妙?無後不孝之言,誠俗之弊論矣。世人無數,都鎮之民襟舉連雲,袖舞生風,揮汗成雨,豈其曰無虛谷之後而可斷國人之根乎?”
未服其說,又言之曰:“識子久矣,子誠性情中人,然則何故於是處情薄若此?是子有傷情之事,抑或未遇適性之佳人?”對曰:“余誠性情中人。夫以曰聖賢所為悲切之作,常愴然涕淚俱下,悲不自掩。而觀夫喜樂之事,則欣然欲狂,尤甚書中之人,故自以為至情至性。使路遇潦困老人,憨幼頑童,無由而心生戚感,憐惜甚矣。每覺彼以古稀之年,謝世尚留幾日?三尺幼童,毫不諳世,成人或誑之,或責之,惟啼而已,實足憐。餘二十年中,絕未曾欺凌但一幼兒也。故謂之多情。然言及男女之事,每生厭惡。或可曰余目高過頂,徒負狂妄,俗之粉黛未有入眼者耳。”余無言,心下實生波,此子之狀,豈非余之當年乎?
又問之曰:“子志向若何?”笑曰:“餘生性淡泊,不圖富貴名利,但求淨土一方,誠能如元亮先生詩中所述之桃花源,修心養性,無憂無慮,無爭無亂,樂此逍遙,了余殘生。如是而足矣。”余頗感詫異,疑謂之云:“汝何生是念?”答曰:“生性所使耳。”惜其才,不勝嘆惋。後遂無復多言與過。
虛穀子,真天下奇士也。彼胸中才略,十倍與余。凡事必有獨到之論,不群世,不合俗,甚類陶潛當年。而以其歸老園田之志,更是此也。其不好服飾之華,不貪佳人美色,不圖功名利祿,甚是罕逢。故余作文,謂之云:虛谷三雅也。

詩宗三子

〔一〕文心子、痴意子虛穀子,全稱“詩宗三子”或“三子”。三人分別代表文學創作的三種境界,即“文學三境”或“詩三境”。排名不分先後。
文學第一境:
作文應有心,下筆水勢出。有心則不章法不亂,無心則天道自然。大丈夫寫文章當胸懷水勢,意在筆先。明代作家袁宏道說:“文心和水機,真是悉悉相通啊!”
文學第二境:
文當有情、有意、有痴。對人痴,對物痴,對情最痴。故張岱有云:“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誠如斯。自痴心起,境界渾然而生。
文學第三境:
欲成大事業者,必先修身養性。虛穀子,名如其人。虛懷若谷,才能達人,謙謙君子。故天將降大任,必先磨練其心志。所以古往今來成就文學大業者大都是品德高尚之人。也就是說要不斷地提高自身品德修養。不論是寫文章還是接人待物,都要有一顆謙虛包容宏大感恩的心。有容乃大,江湖不納細流,豈能長久?山川不納微塵,豈能壯觀?
〔二〕又有一說“詩宗三子”是海子書生霸王、文心子。海子是太陽,書生霸王是月亮,文心子是星星。
三人都是平民藝術家,是屬於大眾的通俗的。前者雖然未開宗立派,但是卻因為臥軌自殺而名動後世。後二位,書生霸王開創了“新國風”現實主義詩詞創作,詩友多回響之,乃創立“彼岸詩社”,影響頗大。文心子乃後起之秀最為著名,號稱“才子狂人”、“白衣卿相”、“謫仙龍隱”。文心子,八十後一代,開創“千尋體”或“千尋派”風格,主張詩詞在於表達情感自由放縱,不拘一格,頗似蘇辛豪放派後勁。
綜觀三位,雖然都是詩人,雖然所寫詩歌不同體,但同樣表達了最低下層的知識分子的激情和落魄。文心子被譽為“才子詞人”、“白衣卿相”柳永在世,不正說明了這一點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