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非處,教義名詞。“是處”與“非是處”的合稱。即“是”與“非”,意謂正確觀念與錯誤觀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處非處
- 解釋:意謂正確觀念與錯誤觀念
- 性質:教義名詞
- 出處:《瑜伽師地論》
處非處,教義名詞。“是處”與“非是處”的合稱。即“是”與“非”,意謂正確觀念與錯誤觀念。
處非處,教義名詞。“是處”與“非是處”的合稱。即“是”與“非”,意謂正確觀念與錯誤觀念。出處解釋《瑜伽師地論》卷五七等,以是否合“理”作為是非的標準,故謂“於彼彼事,理無相違”名“處”;“於彼彼事,理有相違”名“非處”。...
言是處者有所攝受。謂離殺者能感長壽。離不與取能感大富。離邪欲者感貞良妻。如是說者斯有是處。複次舍利子。如是一切善不善業道是處非處。今當略說顯示其要。謂妄語者不感誹謗。無有是處。若能感者斯有是處。離妄語者能感誹謗。無有是處。不感誹謗斯有是處。離間語者若能感得不壞眷屬。無有是處...
《處與非處》是已完結的一部原創類輕小說,作者是青衣墨發。內容簡介 本故事由真實故事改編。不過結局不同,兩人有了孩子所以並未離婚。章節內容 跟初戀交往了兩年,在大學畢業的那一天我們滾了床單。發生關係前我天真的以為這是蓋章決定一輩子的行為,從未想過會分手,將自己交給他是忠於自己的身體和靈魂的,我不...
善巧五所緣,佛教術語。分類簡介 ①蘊善巧,能了知除蘊更無我與我所;②界善巧,“界”即十八界, 廠知諸界從自種生,即知因緣;③處善巧,“處”有六處、十二處之分,了知內六處為六識增上緣,知外六處為所緣緣,知無間滅意為等無間緣;④緣起善巧,了知緣起是無常性、苦性及無我性;⑤處非...
是時佛告諸苾芻言。汝等當知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有十種力具是力者。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何等為十。所謂如來於一切處如實了知。一切非處亦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為如來第一處非處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複次如來於過去未來...
十、有為無為善巧,為依他圓成之二性。見辨中論。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對“十善巧”解釋如下:【十善巧】 緣覺乘行人所觀察的十種項目,即蘊善巧(五蘊)、處善巧(十二處)、界善巧(十八界)、緣起善巧(十二因緣)、處非處善巧、根善巧、世善巧、諦善巧、乘善巧、有為無為善巧。
處非處智力 又作知是處非處智力、是處不是力、是處非處力。處,謂道理。謂如來於一切因緣果報審實能知,如作善業,即知定得樂報,稱為知是處;若作惡 業,得受樂報無有是處,稱為知非處。如是種種,皆悉遍知。業異熟智力 又作知業報智力、知三世業智力、業報集智力、業力。謂如來於 一切眾生過去...
非道行淫,讀音fēi dào xíng yín,是一個佛學術語,指行不正當之淫事。佛學術語,指行不正當之淫事。其意有二:(一)除夫妻之外,凡與一切男女、鬼神、畜生而行淫,皆為非道行淫。(二)又作非處行淫,蓋雖是夫妻,亦須避於‘非處’行淫。所謂非處,即指口道、大便道等。若妻子已得孕,或遇佛菩薩...
二、處善巧,為十二處。二、處善巧,為十二處。三、界善巧,為十八界。三、界善巧,為十八界。四、緣起善巧,為十二因緣。四、緣起善巧,為十二因緣。五、處非處善巧,善之因果為處惡之因果為非處。五、處非處善巧,善之因果為處惡之因果為非處。六、根善巧,信等五根總為二十二根。六、根善巧,信...
知是處非處智力。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知諸根勝劣智力。知種種解智力。知種種界智力。知一切至處道智力。知天眼無礙智力。知宿命無漏智力。知永斷習氣智力也。四無所畏者。一切智無所畏。漏盡無所畏。說障道無所畏。說盡苦道無所畏也。)三色相土謂如來微塵相海身所依之土。以自行...
力無所畏,佛學術語, 指如來之十種智力及四種無所畏。法華經方便品(大九·五下):‘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十力,即:(一)處非處智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七)知一切至...
《智者入門》,藏傳佛教著述。作品簡介 局米旁·絳陽朗傑嘉措(1846—1912)著。全書一帙,有拉薩、德格木刻版傳世。有1988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印本。內容簡介 是一部有關修道的知識性讀物,著重論述了一個學者應當掌握的蘊、界、處、緣起、處非處、根、時、諦、乘、有為無為等佛學理論和知識,對“四律”、“四無...
⑶菩薩乘的四重二諦中︰第一,世間世俗諦,是說瓶、軍、林,及我、有情等假法;第二,道理世俗諦,是說十善巧(蘊、界、處、緣起、處非處、根、世、諦、乘、有為無為)或大善巧(十善巧中的前六種);第三,證得世俗諦,是說三性、三無性等唯識妙理;第四,勝義世俗諦,是說二空真如。第一,世間...
在法相方面,廣辨種種不相應行法、五十一心所及六種善巧(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相善巧)。「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無尋無伺地」等三地(卷五十八至六十一):在本地分的五門施設建立中,提出雜染施設建立,作進一步的說明。雜染有三,一、煩惱雜染:即煩惱的自體...
十力,漢語詞語,拼音是shí lì,佛教謂佛所具有的十種力用。出自《俱舍論》。詞語信息 詞語:十力 釋義1 南朝·齊·謝鎮之 《與顧道士書》:“運十力以摧魔,弘四等以濟俗。”一、知處非處智力。即知事物理與非理的智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即知一切眾生三世因緣業報的智力。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即...
了解國外婦女兒童狀況,編寫對外宣傳資料及國際婦女運動信息;負責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婦女組織、婦女人士及海外女僑胞的聯誼工作。內設機構 辦公室 亞洲處 西亞非處 歐洲處 美大處 港澳台處 聯合國處 宣傳處 項目處 交流與合作中心 ...
於念處中不忘宿善根為最。於正勤中正方便為最。於如意足中身心輕為最。於諸根中信首為最。於諸力中摧伏煩惱為最。於諸覺中悟平等為最。於八聖道度一切邪道為最。於佛法中菩提心為最。於攝法中財法為最。導化眾生中說法為最。於方便中處非處智為最。於般若波羅蜜中知一切眾生心行相續到彼岸為最。於六...
佛教術語,瑜伽五十六卷十四頁云:云何眼處?謂若眼,已得不捨;於無間體,非斷滅法。如眼處相,余處自性,當知亦爾。問:處、觸處,何差別?答:處、如前說。觸處者:謂與觸俱,或能無間引發諸觸,隨順於觸,所有諸處。問:若眼,亦處耶?設處,亦眼耶?答:有眼,非處。謂若眼,已得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