虒是一個不常用的漢字,在古書上說的一種似虎有角的獸。讀音為sī,部首為虍,筆畫10畫,半包圍結構,形聲字。
基本介紹
文字讀音
宋本廣韻:息移切,上平五支,sī,止開三平支A心。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羅馬字 | 國際音標 |
斯 | 息移 | 心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sie | sĭe |
粵語:si1。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海陸豐腔):sii1 ti3。(客英字典):sii1。
文字結構
首尾分解查字:⺁虎(changhu)。
部件分解構造:廠虍幾。
簡體部首:虍,總筆畫:10,部首筆畫:6,部外筆畫:4。
繁體部首:廠,總筆畫:10,部首筆畫:2,部外筆畫:8。
筆順編號:3321531535。
筆順讀寫:ノノ丨一フノ一フノフ,撇撇豎橫折撇橫折撇折。
五筆86碼:RHAM,五筆98碼:RHWV,倉頡:HYPN,鄭碼:PDIH,四角碼:72217,統一碼UniCode:U+8652,規範漢字編號:7094。
文字涵義
常用詞組
【虒祁宮】:春秋時晉平公為效楚靈王之章華宮而築虒祁之宮。
【虒亭】:地名,在山西省襄垣縣。
【綿虒鎮】:地名,位於汶川縣城西南。鎮域東部與都江堰市接壤;南與銀杏鄉交界;西連草坡鄉;北靠威州鎮,距汶川縣城18公里。
參考索引
《故訓彙纂》:1994|2072.2。
《說文解字》:編號3113,卷五上,虎部,虒。清代陳昌治刻本,卷五,虎部,虒。
《康熙字典》:第1073頁,第14字。
歷史解釋
2.[zhì]《集韻》丈尒切,上紙,澄。義未詳。
3.[tí]《集韻》田黎切,平齊,定。亦作“傂3”。
古地名用字。漢有虒奚縣,在今北京市密雲縣東北。
《唐韻》息移切。
《集韻》相支切,音斯。
《說文》委虒,虎之有角者。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蜀郡緜虒。又上虒,亭名。
《水經注》斷梁城卽上虒亭也。又下虒,台名。
《劉歆·遂初賦》過下虒而嘆息兮,悲平公之作台。又虒祁,宮名。
《左傳·昭八年》晉平公築虒祁之宮。又。
《類篇》田黎切,音題。虒奚,縣名。又丈爾切,音豸。
《司馬相如·上林賦》偨池茈虒。
《注》茈虒,不齊也。
《直音》作虒虒。虒字中的虎從人作,虒字從從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