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虎睛丸
-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 組成:虎睛、防風、秦艽、防葵、龍齒、黃芩、雄黃、防己、山茱萸、茯苓、鐵精、鬼臼、人參、乾地黃、大黃、銀屑、牛黃、獨活、遠志、細辛、貫眾、麝香、白蘞、升麻、白鮮皮、茯神、石膏、天雄、鬼箭羽、露蜂房、寒水石、蛇蛻
- 主治:風癲掣疚,口眼張大,口中出白沫,或作聲,或死不知人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附註,附方,
組成
虎睛(酒浸一宿,炙)一具,防風、秦艽、防葵、龍齒、黃芩、雄黃、防己、山茱萸、茯苓、鐵精、鬼臼、人參、乾地黃(一方雲乾薑)、大黃、銀屑、牛黃各四分,獨活、遠志、細辛、貫眾、麝香、白蘞(一作白薇)、升麻、白鮮皮各三兩,茯神、石膏、天雄各五兩,鬼箭羽、露蜂房各二分,寒水石六分,蛇蛻一尺。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稍加至二十五丸,酒送下,每日二次。
主治
風癲掣疚,口眼張大,口中出白沫,或作聲,或死不知人。
方義
虎睛、龍齒定魄安魂,牛黃、麝香滌痰利竅,蜂房、蛇蛻攻毒祛風,鐵精、銀屑辟邪鎮驚,雄黃、石膏破惡散結,防葵、天雄出陰入陽,升麻、大黃升清降濁,人參、地黃導氣和血,其餘風藥、毒藥總皆匡佐之流耳。如無虎睛,珍珠代用可也。
附註
《聖濟總錄》有川芎、飛鴉頭,無雄黃、茯神。
附方
名稱:虎睛丸
組成:虎睛仁(微炙)、牛黃(細研)、真珠末、犀角屑、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巴豆霜、吳藍、赤芍藥、桔梗(去蘆頭)、漢防己、牽牛子(微炒)、牡蠣(燒為灰)、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裯)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溫水送下
主治:小兒百病,寒熱,鬼氣,症癖,贏瘦,諸痢,驚癇,腹脹喘促,痰結胸中滿悶
出處:《太平聖惠方》
名稱:虎睛丸
組成:虎睛(酒浸,炙令黃)、犀角屑、子芩、山梔子(去皮)、川大黃(銼,微炒)、麝香(細研)、天竹黃(細研)、龍膽(去蘆頭)、巴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黃礬(燒令赤)、真珠末(研入)、牛黃(細研)
用法:上為未,煉蜜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奶汁送下
主治:小兒驚疳或腦疳,眼熱澀,多睡,心悸不安,不吃奶食,肌肉黃瘦
出處:《太平聖惠方》
名稱:虎睛丸
組成:虎睛(酒浸一宿,微炙,細研)、硃砂(細研,水飛)、鐵粉、露蜂房(微炙)、羌活、鉤藤、牛黃(細研)、蚱蟬(去翅足,微炙)、防葵、麻黃(去根節)、龍齒(細研)、川升麻、細辛、石膏(細研,水飛)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
主治:小兒癲癇,至大不愈,或發即口出白沫,並大小便出不知
出處:《太平聖惠方》
名稱:虎睛丸
組成:虎睛(微炙,取仁)、牛黃(微研)、真珠末、硃砂(細研)、甘遂(煨黃)、赤芍藥、赤茯苓、甘草(炙微赤,銼)、牡蠣(炒黃)、麝香(細研)、犀角屑、巴豆(去皮心,紙裹壓去油)、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用法:上為末,糯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荊芥湯送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主治:小兒食癇,及驚風百病
出處:《太平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