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睛丸(《仁齋直指小兒附遺方論》)

虎睛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仁齋直指小兒附遺方論》卷二。主治小兒驚癇,邪氣入心。

基本介紹

  • 名稱:虎睛丸
  • 出處:《仁齋直指小兒附遺方論》卷二
  • 組成:虎睛、遠志、犀角、大黃、石菖蒲、麥門冬、蜣螂
  • 主治:小兒驚癇,邪氣入心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虎睛(細研)、遠志(姜制,焙)、犀角、大黃(濕紙煨)、石菖蒲、麥門冬各一分,蜣螂(去足翅,炒)三枚。

用法用量

上為末,粟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竹葉煎湯調下;或金銀煎湯調下。

主治

小兒驚癇,邪氣入心。

附方

名稱:虎睛丸
組成:虎睛(細研)、牛黃、麝香(細研)、川升麻、鉤藤、甘草(炙微赤,銼)、犀角屑、天竹黃(細研)、梔子仁、川大黃(銼碎,微炒)、蚱蟬(去翅足,微炒)、蜣娘(去翅足,微炒)、蛇蛻皮(燒灰)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三丸,粥飲研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主治:①《太平聖惠方》:小兒驚癇邪氣,皮肉壯熱,嘔吐心煩,不得安睡。②《聖濟總錄》:小兒下痢五色
出處:《太平聖惠方》
名稱:虎睛丸
組成:虎睛(酒浸,微炙)、牛黃(細研)、麝香(細研)、鉤藤、犀角屑、茯神、人參(去蘆頭)、硃砂(細研,水飛過)、川大黃(銼碎,微炒)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一歲兒,每服一九,金銀湯化服,每日三次;兒稍大,加丸數服之
主治:小兒熱癇,搖頭吐舌,四肢抽掣,心神驚悸
出處:《太平聖惠方》
名稱:虎睛丸
組成:虎睛(酒浸,炙令黃)、硃砂(細研,水飛)、麻黃(去根節)、鉤藤、鐵粉、防風(去蘆頭)、子芩、川大黃(銼碎,微炒)、龍齒(細研)、銀屑(細研)、梔子仁、羌活、柴胡(去苗)、白鮮皮、牛黃(細研)、雷丸、沙參(去蘆頭)、細辛、石膏(細研,水飛)、川升麻、蚱蟬(微炙,去翅足)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三歲以下,每服三丸,薄荷湯送下,每日三次;三歲以上,以意加丸服之
主治:小兒風癇,自三歲以來,至十歲不愈,發時口中白沫,大小便不覺
出處:《太平聖惠方》
名稱:虎睛丸
組成:虎睛(微炙,細研)、牛黃(細研)、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川大黃(銼碎,微炒)、蛇蛻皮(微炙)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一二歲兒,每服二丸,以乳汁化服;三四歲兒,每服五丸,薄荷湯化服
主治:小兒二十四種驚癇,壯熱,手足抽掣,嘔吐夜啼,睡臥不安
出處:《太平聖惠方》

重要文獻摘要

《廣嗣全訣》:“虎睛丸。治驚癇邪氣入心。虎睛(細研)、遠志(姜制,焙)、犀角、大黃(濕紙煨)、石菖蒲、麥門冬各等分,蜣螂(去足翅,炒)三枚。上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一二丸,竹葉或金銀或薄荷煎湯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