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虎[虎、
虝,讀音作hú(ㄏㄨˊ),亦可讀鞏燥榜作māo(ㄇㄠ)或hǔ(ㄏㄨˇ)]
姓氏源流
虎(Hǔ,Māo)姓源出有五:
源於
姬姓,出自遠古“八元”之一伯虎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
《風俗演義》、
《左傳》等記載,“八元”,即遠古傳說中八個具有才德之士,其中之一為伯虎,其後裔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虎氏,讀音作hú(ㄏㄨˊ)。
源於姬姓;西周末年,有大臣召(讀shao音)公姬虎,為周武王之弟召公奭之後。是時,周厲王無道,召公力諫而不從,“防民之口,勝於防川”便出於召公諫文。最終
國人暴動,歷王出逃,召公匿王子於其家,而使自己兒子代死。後周公召公同輔政,是謂共和。召公歿,謚穆公。其召國後被戎狄所滅。召國亡後,部分後人為念先祖護國之功,及懷念故國之意,遂以先祖之名為姓,是為虎(音hu)氏。召公即為虎氏人中所傳“姬邵虎”耳。(另:姬虎後人分支頗多,後人分為虎氏、姬氏、召氏、穆氏,秦漢之際,召(音shao)又分為召和邵二支)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中的虎姓,取自祖上名首音。如明代西域人忝克里別兒,其子虎歹別兒,以虎為姓。
據文獻《回回姓氏考》記載,“唯成都虎氏,音不讀虎而讀貓音。”四川成都地區的虎氏回族讀音作māo(ㄇㄠ)。
源於古老的虎
圖騰信仰,屬圖騰信仰避諱轎歡臭懂改音為姓氏。今四川省南部縣
五靈鄉岐山壩村有八十餘名村民姓虎,但虎氏讀音卻為“貓”。岐山壩村第八組被當地人稱作虎家灣,它的得名不僅因為這個小山灣里的村民
都姓虎,而且還因為這裡有一處地名,名叫虎家埡,讀音作māo(ㄇㄠ)。
在南部縣其他鄉鎮也有虎氏,但他們不像岐山壩村貓家灣的村民那樣集中,牛炒才其姓氏讀音為“虎”字本音hǔ(ㄏㄨˇ)。但在南部縣的五靈鄉,虎氏的姓氏讀音又都讀作māo(ㄇㄠ)。此外,在雲南省也有些地方把虎氏的姓氏讀音讀作māo(ㄇㄠ)。
遷徙分布
虎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古老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五百七十七位,以晉陽為郡望。
今寧夏回族自治區
吳忠市、
固原市、
彭陽縣,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湟中縣,甘肅省的慶陽市、岷縣、
靖遠縣三灘鄉、環縣、平涼市、定西市
香泉鄉,甘肅省的隴南市
成縣,西和縣;雲南省的
昭通市,湖北省的武漢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南部縣
五靈鄉、巴中市巴州區
光輝鄉、廣元市
青川縣,江蘇省的南京市,河南省的鄭戒采戀囑府嬸臘州市、洛陽市、平頂山市、開封市、南陽市,安徽省的宿州市,北京市,陝西省的西安市、
漢中市,貴州省的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天津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昌吉市、哈密市、伊犁市、焉耆縣、米泉縣,上海市的
崇明縣,台灣省等地,均有虎氏族人分布。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晉陽堂:以望立堂,亦稱太原堂。
字輩排行
安徽宿州虎氏字輩:“紫燕鳴震永井玉德發春立山林威武行峻岭英姿”。註:該虎氏字輩漢、回兩族通用。
陝西西安棄欠斷虎氏字輩:“廷賓(春)世文林漢良元堂新(親)崇德廣先業修道樂天倫”。註:該支虎氏讀音作hú(ㄏㄨˊ)。
家譜文獻
雲南昭通虎氏家譜,著者待考,明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雲南省昭通市博物館、雲南省昭通市東大寺。
貴州威寧虎氏家譜,著者待考,清朝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貴州省威寧市楊灣橋鄉
獅子山村虎慶德處。
宗祠用聯
摧陣奪纛;具疏諫燈。
——佚名撰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四川人虎坤元,字子厚,鹹豐年間從軍,官至提督。每作戰都往前沖,喜歡奪敵軍大旗,後戰死於秣陵關。下聯典指明代
麟遊人虎臣。
歷史名人
虎臣:明代陝西麟遊人,成化末年入太學。一次,孝宗準備在萬歲山上搭建棕棚,用來遠眺觀燈,他具疏諫阻。祭酒擔心自己遭禍,下令把虎臣綁了起來。不久,孝宗下詔慰問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從此聞名京城。
虎坤元:字子厚,清代四川成都人。父嵩林,鹹豐初,以湖南遊擊調廣西剿匪,從向榮戰紫荊山,攻永安,解桂林、長沙圍,並有功。從至江南,累擢湖北宜昌鎮總兵。偕巡撫吉爾杭阿克上海,遂從攻鎮江,屢破賊於寶蓋山、倉頭、下蜀街、高資。在江南軍中稱宿將。
虎大威:陝西榆林人,當過山西總兵官,
崇禎年間,他在對
後金作戰中立有戰功。
虎大威後來在河南對農民軍作戰中,中炮陣亡。
虎嵩林:虎嵩林和
虎坤元是父子,在對太平軍作戰中,都立有赫赫戰功。虎嵩林當了總兵,曾經駐軍於鎮江高資,參加攻克
溧水、
句容、鎮江等戰役,在清院膠軍中是公認的悍將。虎坤元則死於戰場,其事跡還被寫入了《
清史稿》。
虎勇:本衛中所正千戶
朵兒只藏卜六代孫,功升
指揮同知振之子,襲指揮同知職。 萬曆十一年,以功升西固營守備。歷升甘州
都司,陝西行部司,三十五年掌本衛印.
虎符:勇之子,襲
指揮同知職,以功任文縣守備。萬曆四十一年掌本衛印。
虎英:符之子,襲指揮同知職,以功任起台堡守備。天啟三年掌本衛印。歷升陝西部司,甘州
參將。
虎威:本衛中所正千戶朵兒只藏卜四代孫。正德五年應襲正千戶職,以父虎雄軍功升本衛指揮儉事。
虎雄:本衛正千戶朵兒只藏卜三代孫,襲正千戶。正德五年,征漢中流寇至金州尖山子殺賦有功,具奏升職老。
虎振:雄之孫,襲指標儉事。嘉靖十五年,以功升指揮同知,任本省甘州
都司。
虎盤:本衛正乾戶
朵兒只藏卜之子,襲正千戶職。盤子忠,忠子文,俱襲。
虎臣:盤之五代孫,功升
指揮同知振之子,襲指揮同知職。臣之曾侄孫標襲。
虎
朵兒只卜藏本衛人,父虎舍那藏卜,元時為挑州衛元帥府
世襲達魯花赤,洪武三年串眾歸附,除河州衛土千戶。朵兒只卜藏襲,洪武十二年調本衛中所正千戶。
晉陽堂:以望立堂,亦稱太原堂。
字輩排行
安徽宿州虎氏字輩:“紫燕鳴震永井玉德發春立山林威武行峻岭英姿”。註:該虎氏字輩漢、回兩族通用。
陝西西安虎氏字輩:“廷賓(春)世文林漢良元堂新(親)崇德廣先業修道樂天倫”。註:該支虎氏讀音作hú(ㄏㄨˊ)。
家譜文獻
雲南昭通虎氏家譜,著者待考,明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雲南省昭通市博物館、雲南省昭通市東大寺。
貴州威寧虎氏家譜,著者待考,清朝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貴州省威寧市楊灣橋鄉
獅子山村虎慶德處。
宗祠用聯
摧陣奪纛;具疏諫燈。
——佚名撰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四川人虎坤元,字子厚,鹹豐年間從軍,官至提督。每作戰都往前沖,喜歡奪敵軍大旗,後戰死於秣陵關。下聯典指明代
麟遊人虎臣。
歷史名人
虎臣:明代陝西麟遊人,成化末年入太學。一次,孝宗準備在萬歲山上搭建棕棚,用來遠眺觀燈,他具疏諫阻。祭酒擔心自己遭禍,下令把虎臣綁了起來。不久,孝宗下詔慰問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從此聞名京城。
虎坤元:字子厚,清代四川成都人。父嵩林,鹹豐初,以湖南遊擊調廣西剿匪,從向榮戰紫荊山,攻永安,解桂林、長沙圍,並有功。從至江南,累擢湖北宜昌鎮總兵。偕巡撫吉爾杭阿克上海,遂從攻鎮江,屢破賊於寶蓋山、倉頭、下蜀街、高資。在江南軍中稱宿將。
虎大威:陝西榆林人,當過山西總兵官,
崇禎年間,他在對
後金作戰中立有戰功。
虎大威後來在河南對農民軍作戰中,中炮陣亡。
虎嵩林:虎嵩林和
虎坤元是父子,在對太平軍作戰中,都立有赫赫戰功。虎嵩林當了總兵,曾經駐軍於鎮江高資,參加攻克
溧水、
句容、鎮江等戰役,在清軍中是公認的悍將。虎坤元則死於戰場,其事跡還被寫入了《
清史稿》。
虎勇:本衛中所正千戶
朵兒只藏卜六代孫,功升
指揮同知振之子,襲指揮同知職。 萬曆十一年,以功升西固營守備。歷升甘州
都司,陝西行部司,三十五年掌本衛印.
虎符:勇之子,襲
指揮同知職,以功任文縣守備。萬曆四十一年掌本衛印。
虎英:符之子,襲指揮同知職,以功任起台堡守備。天啟三年掌本衛印。歷升陝西部司,甘州
參將。
虎威:本衛中所正千戶朵兒只藏卜四代孫。正德五年應襲正千戶職,以父虎雄軍功升本衛指揮儉事。
虎雄:本衛正千戶朵兒只藏卜三代孫,襲正千戶。正德五年,征漢中流寇至金州尖山子殺賦有功,具奏升職老。
虎振:雄之孫,襲指標儉事。嘉靖十五年,以功升指揮同知,任本省甘州
都司。
虎盤:本衛正乾戶
朵兒只藏卜之子,襲正千戶職。盤子忠,忠子文,俱襲。
虎臣:盤之五代孫,功升
指揮同知振之子,襲指揮同知職。臣之曾侄孫標襲。
虎
朵兒只卜藏本衛人,父虎舍那藏卜,元時為挑州衛元帥府
世襲達魯花赤,洪武三年串眾歸附,除河州衛土千戶。朵兒只卜藏襲,洪武十二年調本衛中所正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