蘮是漢語漢字,基本意思為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似芹,可食。分布於全國產小麥和大麥的各地。[ 基本介紹 中文名:蘮拼音:jì部首:艹總筆畫:23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部外筆畫:17,總筆畫:20 ; 繁體部首:艸,部外筆畫:17,五筆86&98:ALDJ 倉頡:TWLN筆順編號:12225221134334433422 四角號碼:4422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62E基本字義● 蘮jìㄐㄧˋ◎ 〔~蒘(rú)〕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似芹,可食,子大如麥粒,俗稱“鬼麥”。古籍解釋康熙字典《唐韻》《集韻》𠀤居例切,音罽。《玉篇》蘮蒘,似芹。《爾雅·釋草》蘮蒘,竊衣。詳蒘字注。《王逸·九思》蘮蒘兮靑蔥。又《集韻》《類篇》𠀤其例切,音偈。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