蘮蒘是一種中草藥,古代叫鬼麥,現在稱為麥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蘮蒘
- 外文名:Ustilago nuda (Jens.)Rostr
- 起源:醫術
- 相關:資料有待更新
- 特點:資料有待更新
- 別名:鬼麥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性狀,釋義,
形態特徵
寄主的整個花序被侵染後,每個籽粒變成了一個孢子堆,內含的黑色粉末即黑粉孢子,孢子堆長7-12mm,直徑3.5-6mm。黑粉孢子呈球形、近球形或卵形,有小刺,暗黃綠色,一端色稍淡,(6-8)μm×(4-7)μm。
生長環境
寄生於大麥和小麥等果穗上,也生於裸麥、黑麥和燕麥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全國產小麥和大麥的各地。
主要價值
【功能主治】解肌清熱;除煩止渴。主熱病發熱;心煩口渴;溫瘧;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0.06~0.15g。外用:適量,麻油調敷。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熱煩,解丹石、天行熱毒。
2.《本草綱目》:治陽毒溫毒,熱極發狂,大渴及溫瘧。
【摘錄】《中華本草》
性狀
.性狀鑑別 本品為麥散黑粉菌寄生在麥穗各籽粒上形成的孢子堆。每個孢子堆長7-12mm,直徑3.5-6mm,黑色或黑褐色,外被薄膜,質疏鬆散。膜破裂後,可見黑色粉末(孢子)。氣微,味淡。
2.顯微鑑別 孢子球形至類球形,具細刺,直徑5-8μm,淡黃褐色,有的一端色稍淡。
釋義
草名。古書上說的一種草,也叫“鬼麥”。
郝義行疏:“此草高一二尺,葉依椏缺。莖頭攢蔟,狀如瞿麥。黃蕊蓬茸,即其華旉粘著人衣,不能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