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津古渡

蘭津古渡

永平縣杉陽鎮岩洞村保山市水寨鄉平坡村之間的瀾滄江上,飛架著一座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鐵索橋—霽虹橋。而橋下的蘭津渡亦是雲南省現存最早的渡口,是博南古道橫過瀾滄江的要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津渡
  • 位置:雲南隆陽水寨與永平杉陽瀾滄江
  • 年代:西漢至西漢以前
  • 周圍景點:瀾滄江,霽虹橋,江頂寺
概況,景觀,1.霽虹橋,2.普陀岩摩崖石刻群,文學作品,旅遊攻略,

概況

瀾滄江(意為百萬大象之河)為雲南四大河流之一,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源扎曲昂曲西藏匯合後,向東南流入雲南,縱貫雲南西部,然後從勐臘縣關累流到境外,境外部分稱湄公河
瀾滄江進入雲南後,在橫斷山脈的千里深谷中奔流。兩岸高山聳立,懸崖峭壁,河道礁石密布,險灘眾多,水流湍急,給交通帶來不便。俗語說: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險。幾千年來,居住在兩岸的各族人民,在江上開闢了無數津渡,架設了許多橋樑,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就是蘭津古渡和霽虹橋。
據《永昌府志》記載,早在公元前4世紀,人們已開闢了蘭津渡,用沿江竹木紮成舟筏往來。
漢武帝"通博南山道"以後,作為西南交通咽喉的"蘭津古渡",兩漢時開始用溜索而渡,至唐代,已支木渡江,橋始鼎建。由於僅靠原來的"舟筏通渡"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日漸增多的商旅通渡的需要,到了漢明帝時,終於由官家操辦,民眾出力,在蘭津古渡上修建起了一座竹木軟橋。明成化十一年,即公元一四七五年,蘭津橋再次修葺,由竹木軟橋更新為鐵索吊橋,並改名為"霽虹橋"。

景觀

1.霽虹橋

霽虹橋橋身總長106米,淨跨60餘米,寬3.7米,由18根鐵索組成。底鏈上依次鋪有木板,用鐵絲綁紮在鐵鏈上,各板之間又用木條和抓釘扣牢。橋石礅以條石倚崖築成半圓形,十分堅固。鐵鏈穿墩而過,鉚死在崖縫中。橋台上建有橋樓可供休憩,守橋人也在此食宿。1983年,霽虹橋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今,渡橋兩側高山的博南古道遺蹟仍存。橋東的古道盤山環繞,直通天穹,有“九轉十八彎”之稱。當年商隊的馬蹄印還清晰可見。行走其間,放眼對岸,真有兩山喊得應,相會走一天之感。
距霽虹橋200多米處,有碉堡殘垣,即當年的關卡。再前行數十米,路上有一石券洞,名為緊三步,古稱飛石口。因上面山陡石多,若遇颳風下雨,會有岩石飛落,砸傷人馬,遇此險況,可緊奔入洞躲避。緊三步前數十米,但見峭壁下仞,如刀削斧劈,名為普陀崖。從崖頂到崖腳,大半都布滿了前人的題刻:有詩、有聯、有題詞,其規模之大,保存之好,國內罕見。在題刻中,多數字大盈尺,風骨高古,雄渾壯麗,頗有氣魄。隸、草、楷書各體皆備。
佇立橋上,眺望上游百米之外的江水,銀花雪浪,而近前的江流卻悠緩平穩。當年徐霞客曾以“渾然逝,淵然寂,其深莫測”來描繪這裡的水勢。或許,這正是2000多年前的兩岸人民要選擇這樣一個水流平緩、少有風浪的地方作渡口的原因。現在橫跨於怒濤激盪的瀾滄江之上的霽虹橋,是保山洞經協會的段體才老人四處募集資金,在古橋原址上重新建造而成的“德善橋”。不過,由於瀾滄江水電開發的需要,不久後,霽虹橋的所有遺蹟將被徹底淹沒。目前,“德善橋”上方已凌空新架一座雄偉壯觀的鐵索鋼板吊橋,繼續維繫著南北兩岸人民世世代代的友好往來。

2.普陀岩摩崖石刻群

在題刻中,多數字大盈尺,風骨高古,雄渾壯麗,頗有氣魄。隸、草、楷書各體皆備。從內容上看,第一類是題頌長虹臥波的,如清康熙年間的“霽虹橋”,明代成化年間的“西南第一橋”,及督學使吳鵬的“滄水飛虹”等。第二類是讚美古渡天塹的,如清康熙年間的“天南鎖鑰”,乾隆年間的“懸崖奇渡”,明嘉靖年間的“壁立萬仞”,還有“蘭津渡”、“金齒咽喉”、“要塞天成”等。第三類是稱頌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具有代表性的是每字高約1.8米的“人力所通”。
霽虹橋頭的摩崖石刻造詣較高,是明清以來歷史名人楊升庵、張含、張學庠、孫人龍、汪如祥、屠述廉、顧純、高劍中、擔當和尚等的墨寶真跡遺存。歷代名人及書畫名流潑墨競技,又得工匠再行復刻,至今有字跡清晰可辨的20餘幅真跡可見,且字型有隸有草有篆有楷書,或方正秀美,或雄渾豪放,或清新飄逸,或勁透堅壁,或勢走空靈,各領風騷。刻法有陰刻、陽刻、單線刻和雙線刻。石刻體裁有詩有題詞,字型大小各異,如普陀岩上篆刻,且字大如斗,筆走臂脖。而題刻“西南第一橋”,通體高3.65米,寬0.67米。
題刻布滿於峭壁千仞的羅岷山普陀岩,分東西南壁,後人因難求方寸之地題詠,故有以大蓋小,有的覆蓋竟達三四層之多。普陀岩東側字型大約一米見方的數字則為篆書,鐫刻年代更早。摩崖名刻集書法、藝術、文學為一體,規模宏大,題刻集中,具有較高研賞價值,其高超的石刻技藝征服了往來行者,

文學作品

在詩聯中,首推明代永昌(今保山)人張含的《蘭津渡》
山形宛抱哀牢國,
千崖萬壑生松風。
石路其從漢諸葛,
鐵柱或傳唐鄂公。
橋通赤霄俯碧馬,
江含此煙浮白龍。
漁梁鵲架得有此,
絕頂咫尺樊桐公。
詩用楷書題於壁上,為橫幅,每字約10厘米見方。詩用精妙之筆傳神地稱頌了霽虹橋的悠久歷史和宏偉之勢,表達了作者對前人辟渡建橋開創之功的憑弔之情。此外,還有明代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春,監察御史王大任題寫的“怪石倒懸侵地隘,長江詰曲盤山多”一聯,比喻貼切,對仗工整,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蘭津古渡的地形、地貌特點,給人以如臨天險之境的感覺。這些題刻,既是歷史、文學、書法的瑰寶,又為山川形勝增添了光彩,給遊人增加了逸興雅趣。

旅遊攻略

交通:在大理下關興盛客運站乘坐下關——永平的汽車,最早一班07:25,票價27元/人。到達永平以後坐麵包車即可到達。
美食:黃燜雞、臘鵝、香菇豆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