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蘭州交通大學賦
- 外文名稱: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Fu
- 作品別名:蘭交賦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中華辭賦》雜誌
- 文學體裁:辭賦
- 作者:馬同儒 筆名 席珍
作品內容,注釋,押韻,特點,
作品內容
丙申季春,起于山海之關,憑於六河之鄉。斯時興學,名冠北洋鐵路官學堂。繼而傳習京師,倚燕山,臨渤海,相得益彰。奉“各出所學,各盡所知”,囑為國強。兩廂逢迎,滿座盈視,學子知行於四方,鐵路蜿蜒於八荒。風謠曰火車飆馳,扶搖夢想。
丁酉季春,應於三線建設之備,睹京唐兩院精英,始於千里之外,車駕勞頓於金城仁壽山下,行囊身負於九顛黃河之畔,歌詠於徜徉。仰以史觀,徒見向風沐雨,安有曲水流觴。步蘅薄之地,懷天懸之輪,何其蘭香。茲有經年,廣博徵文,教理工之章。夫君子之守,守操如常。
癸未季春,應解呼名,望天佑之望,乘時空之乘,溯源之謂。曰:或工理,或經管,或文法,亦有農,品類之盛,相行旋歸。賦有天路與鳴笛延伸,贊有聲光共信號逞飛。欲借龍門而躍,走區域而出國門,趟大洋而略風情,何為?孔子云:“後生可畏!”
注釋
⑴ 丙申季春:即清光緒二十二年三月,公元1896年5月,吳調卿任津榆鐵路總局總辦兼鐵路學堂總辦(校長),學校初名為“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 1896年11月20日,北洋鐵路總局在上海《申報》上刊登《鐵路學堂告白》,開始招生。
⑵ 六河:唐山主要有灤河、青龍河、陡河、還鄉河、薊運河、沙河等6條河流。
⑶ 傳習:北京鐵道學院淵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創辦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 京師:指北京:引《春秋·桓公九年》卷之二:“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宋元人註:《四書五經》下冊,中國書店,1985年版,第78頁)⑷ 即詹天佑語:“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古華:《我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傳承》,2009 第23期, 第39-41頁)
⑸ 兩廂逢迎:即唐山鐵道學院和北京鐵道學院之間的依存關係。 盈視:充滿著希望的目視。
⑹ 八荒:八方邊遠地區。引劉向《說苑·辯物》:“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島。”(《辭源》1 冊,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299頁)
⑺ 風謠:古代指民謠或風俗歌謠。
⑻ 丁酉季春:1958年5月1日,(鐵人教專滕[58]字第224號)鐵道部決定:“先設鐵道建築、鐵道橋樑及隧道、鐵道運輸、機械、電信信號等五個系”,分別從唐山鐵道學院和北京鐵道學院劃撥各系成建制搬遷於蘭州,成立蘭州鐵道學院。
⑼ 三線:即經濟相對發達且處於國防前線的沿邊沿海地區向內地收縮劃分三道線。甘肅烏鞘嶺以東屬於三線地區。
⑽ 京唐:指唐山鐵道學院、北京鐵道學院。
⑾ “車駕……之畔……徜徉”三句:即校訓“奮發向上、艱苦樸素、刻苦鑽研、嚴謹治學”之概括。 金城:指蘭州市,自北宋始。 仁壽山:蘭州市安寧區北山。
⑿ 史觀:史館。
⒀ “向風沐雨,安有曲水流觴”兩句:向風:亦作“鄉風”。引《史記·儒林列傳第六十一》卷一百二十:“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司馬遷撰:《史記》10冊,中華書局,1982,第3118頁) 沐雨:猶淋雨。 曲水流觴:引《蘭亭序》:“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神龍本蘭亭)
⒁ 天懸之輪:比喻月亮。 蘅薄(héng bó):蘅:杜蘅。一種香草。薄:樹林,草叢。這裡泛指草叢。
⒂ “君子之守,守操如常”兩句:引唐·韓愈對孔子《猗蘭操》的注釋:“蘭之猗猗,揚揚其香……君 子之傷,君子之守。”(《全唐詩》卷336-3,揚州詩局本)
⒃ “癸未季春,……溯源之謂”:即2003年4月16日,蘭州鐵道學院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
⒄ 天佑之望:即注⑷之意。亦指蘭州交通大學傳承傳統文化,以“天佑文化”為標誌的校園文化。
⒅ 相行旋歸:指各專業、學科,突出特色,全面發展。
⒆ “賦有……延伸”兩句:概括性比喻蘭州交大嚴謹教學,崇尚治學,以研究理論轉化成果,積極支持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所取得可喜成果。 賦:《漢書·藝文志第十》卷三十:“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漢·班固撰:《漢書》,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342頁) 贊:一種抒情文體,情調激揚、風格精煉。
⒇ 引《論語·子罕第九》語。(金良年撰:《論語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頁)
押韻
第一、二自然段押《平水韻·下平聲》七陽,諧《平水韻·上聲》二二養;第三自然段押《平水韻·上平聲》四支、五微,諧《平水韻·去聲》五未。[注釋]第三自然段取仄聲去聲發音高遠之義。
特點
《中華辭賦》雜誌2015年第5期全文刊發了由馬同儒同志創作的《蘭州交通大學賦》,這是繼人民網、中國作家網、中文百科、新浪網等媒介發表引發社會各界好評後,該文再次獲辭賦界名刊的發表和肯定。
《蘭州交通大學賦》是《中華辭賦》雜誌創辦以來作為大學賦題材所發表為數不多的辭賦作品之一,在國內外宣傳蘭州交通大學、弘揚天佑文化精神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產生了廣泛影響,是蘭州交通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取得的一大豐碩成果。
《蘭州交通大學賦》的創作,既傳承了辭賦文體所倡導的溫文爾雅的一面,又保持了辭賦所主張的通俗易懂的一面,其整體採用大開大合的手法,將古老的文學體裁賦予時代精神。該賦共有三個自然段,將我校的歷史演變和發展融為一體。
第一自然段,回顧了我校建校的發端和由來,勾勒出我校的雛形,即當時由唐山鐵道學院、北京鐵道學院成建制劃撥系(室)組建而成新的學府之事實。文中緊緊圍繞我校起初辦學,以“火車飆馳”為標誌的工科性質,突出鐵路之父詹天佑所倡導“各出所學,各盡所知”的思想,昭示出我校今日辦學的歷史淵源和雄厚底蘊;
第二自然段,讚揚了來自京唐兩院教師,在蘭州創辦我國第三所鐵路高校所經歷的“徒見向風沐雨,安有曲水流觴”真實寫照,謳歌了先師們“君子之守,守操如常”的堅韌品質,頌揚了他們為我校建設發展而做出的里程碑貢獻;
第三自然段,立足學校建立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實際,瞻望未來,開拓進取,抒發了“走區域而出國門,趟大洋而略風情”的豪邁氣概,激勵學子擔當起“後生可畏”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