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姓

蘭姓

蘭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今中國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54位。蘭姓人口約104萬。蘭姓源於姬姓羋姓姬姓蘭氏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公族之後,屬於以為氏。 羋姓蘭氏出自楚莊王之幼子蘭,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另有很多蘭氏是因《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中的藍姓簡化而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姓
  • 外文名:Lan
  • 年代:春秋時期
  • 分布地區:晉、蘇、皖、浙、豫、蜀等地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淵源一,淵源二,淵源三,淵源四,淵源五,淵源六,淵源七,淵源八,淵源九,淵源十,淵源十一,淵源十二,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歷史名人,

基本介紹

蘭[蘭、,讀音作lán(ㄌㄢˊ)]
清曲散人書寫清曲散人書寫
蘭姓

姓氏淵源

淵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穆公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期鄭國君主為鄭穆公姬蘭。在周宣王執政時期,把同父異母少弟姬友封於鄭(今陝西華縣),稱鄭桓公,為西周最後分封的一個諸侯國。鄭國傳至周襄王姬鄭二十五年(鄭穆公姬子蘭元年,公元前627年),鄭桓公的孫子姬子蘭即位。傳說,鄭穆公之母在生他時,夢見天使手執一株蘭草,異常恭敬地贈予她,其時幽香撲鼻,醒來似乎餘味無窮,不久即產下一子,遂將其取名為“蘭”。姬子蘭在位二十二年,逝世後諡號為“穆”,史稱鄭穆公。其支庶子孫中有的以王父之名為姓氏者,稱蘭氏,世代相傳至今,文字簡化改革之後,蘭氏簡筆為蘭氏,史稱蘭氏正宗。
蘭氏族人大多尊奉鄭穆公姬子蘭為得姓始祖。

淵源二

源於羋姓,出自楚莊王之幼子蘭(熊蘭),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楚莊王羋旅熊侶,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敕封他的小兒子羋蘭(熊蘭)為上官邑(今河南滑縣)大夫,在羋蘭的後代子孫中,有以先祖所封邑名為姓氏者,稱上官氏;亦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蘭氏,世代相傳至今。

淵源三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大夫食采於蘭邑(今山東棗莊),其後裔子孫中有以邑名為姓氏者,稱蘭氏。

淵源四

源於匈奴族,出自古匈奴族休屠部烏洛蘭氏、拔列蘭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匈奴族休屠部的涼州烏洛蘭氏、拔列蘭氏,在南北朝時,歸附於北魏政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後,推行漢化政策,烏洛蘭氏、拔列蘭氏兩氏族被改漢姓為蘭氏、石氏。

淵源五

源於鮮卑族,出自鮮卑族拓跋部,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後,推行漢化政策後:
①鮮卑族拓跋部中的是蘭氏,亦稱是連氏,後多改為改蘭氏、連氏。
②拓跋部嗢石蘭氏,亦稱烏石蘭氏,後多改為蘭氏、石氏。
③拓跋部烏洛蘭氏,後改為蘭氏。
④拓跋部仆蘭氏,亦稱普蘭氏、蒲蘭氏,後多改為仆氏、普氏、蒲氏,亦有改為蘭氏者。

淵源六

源於鮮卑族,出自鮮卑族獨孤部,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南北朝初期,鮮卑族獨孤部為北魏初期核心的八大家族之一,亦是構成北魏王朝的三十六部之一,除了部分族人仍為獨孤氏外,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以前即有改為漢字單姓者,為蘭氏、卜氏。

淵源七

源於羌族,出自古羌族白蘭氏部落,屬於以部族稱謂漢化改姓為氏。古羌族白蘭氏,是在歷史上開發青海的少數民族姓氏之一。後在南北朝時期大舉遷徙於中國西南地區,在雲南、貴州地區為古蘭若人,其族後逐漸演進為彝族,其中即有以原部落稱謂為漢姓蘭氏者;在廣西地區的族人逐漸演化為壯族,其中亦有以原部落稱謂為漢姓蘭氏者。

淵源八

源於女真族,出自金國女真族後裔,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①滿族額哲氏,滿語為Eje Hala,漢義為“騸牛”,世居蘭河山,後有以居地名稱取諧音漢姓為蘭氏、哲氏者。
②滿族輝羅氏,源於金國時期古女真族姓氏“會蘭氏”,以姓為氏,滿語為Huilo Hala,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烏拉、松花江沿岸,后冠漢姓為蘭氏、輝氏、何氏等。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拉庫勒氏,亦稱喇庫勒氏、蘭庫拉氏,滿語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龍江牡丹江穆稜林區),后冠漢姓為蘭氏、郎氏。

淵源九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①蒙古族扎賴氏,亦稱札答蘭氏、札只剌氏、茶赤剌氏,是成吉思汗的勁敵札木合的後裔,世居錫喇塔拉。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alai Hala。其族人中後有冠漢姓為蘭氏者。
②蒙古族烏蘭氏,漢義為“紅色”,世居呼倫貝爾、黑龍江。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Ulan Hala。其族人中後有冠漢姓為蘭氏、洪氏者。

淵源十

源於達斡爾族,出自金國女真族後裔,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達斡爾族必喇氏,亦稱別蘭氏、畢力揚氏,源於金國時期古女真族姓氏“必蘭氏”,世居和悠、長白山、黑龍江、烏蘇里江口等地區。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ira Hala,漢義“河川”。后冠多漢姓為蘭氏、楊氏等。據史籍《黑龍江志稿·人物誌》記載,達斡爾族瓦蘭氏,亦稱瓦然氏,為托莫氏的一個分支。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alan Hala,漢義為“巧妙”。后冠多漢姓為蘭氏、喬氏等。

淵源十一

源於回族,出自元朝官員諳都刺家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據文獻《回族人物誌·元》中記載,回族中的蘭氏,源自元朝官員諳都刺家族。諳都刺,字瑞芝,生於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祖父阿思蘭,元朝初期隨從大將軍阿術征伐南宋,轉戰於河南江北各地,因功官至冀寧路(今山西太原)達魯花赤(縣令)。子孫因其中文音譯名蘭,遂以蘭為氏。
回族姓氏中雖有音同字不同的“同源異姓”現象,但回族蘭氏與藍氏卻不同源,不可混同!

淵源十二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土家族、瑤族、回族、苗族、傣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蘭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蘭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

蘭姓多以中山、東莞為郡望。
鄭穆公時,鄭國已遷都於新鄭(今河南新鄭)。公元前375年鄭國為韓國所滅。蘭氏子孫紛紛外遷,大多西遷陳(都城今河南淮陽)、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間地。此後至秦漢,蘭氏基本上在中原一帶繁衍發展。
百家姓百家姓
兩漢時期
見諸史冊之蘭氏僅有武陵太守蘭廣和蘭夫人,且只有隻言片語,讓人難知其詳。魏晉南北朝時,前秦有將軍蘭殊,南朝有蘭子云,中昌魏(今河北大名)人蘭欽蘭夏禮父子。可見此際已有蘭氏因仕宦之故徙居江南。
唐朝時期有涪州人(今重慶涪陵區)蘭沖虛。證明在重慶、江蘇等南方亦有了蘭氏人活動的身影。蘭氏曾長期稱盛於今河北定州,山東莒縣、河南平輿一帶。
宋、元之際,蘭氏因仕宦,躲避兵火、瘟災等原因始大舉播遷江南各地,廣泛分布於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
元朝末期
山西因處於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對當時中原、江東一帶飽受戰火的老百姓而言,簡直就是人間天堂,世外桃源,故山西蘭氏繁衍得較為興盛。
明朝初期
山西蘭氏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明末滿清軍隊屠川,使川地百姓人口銳減。
清朝
伴隨湖廣填四川的運動,兩湖之蘭氏入遷四川。明、清兩代,始有沿海之蘭氏飄洋過海,或遷居台灣,或遷居東南亞各地。如今,蘭氏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為多,這三省蘭氏族人口總數約占全國蘭氏族人口的57%。
今四川省的成都龍泉驛、雅安市、滎經縣、涼山彝族自治州、廣安市、閬中市,吉林省的長春市,青海省的大通縣、湟源縣,江西省的上饒市,河北省的石家莊無極縣、趙縣、泊頭市、保定市、滄州市南皮縣、廊坊市三河縣、冀州市,山東省的平度市、菏澤市東明縣、日照市、煙臺市龍口市、萊西市,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常德津市市、邵陽市新寧縣、岳陽市平江縣,山西省的運城市、臨汾市洪洞縣、原平市,江蘇省的連雲港市灌南縣、淮安市漣水縣、揚州市,甘肅省的天水市,黑龍江省的海倫市,陝西省的延安市,河南省的偃師市、平頂山市寶豐縣,南陽市唐河縣,洛陽市孟津縣,雲南省的昆明市,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海南省的三亞市,湖北省的團風縣,安徽省的阜陽市、安徽省淮北市、巢湖市和縣,上海市,北京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均有蘭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中山郡:中國古代稱“中山”者有四:①戰國時期原為顧國的都城(今河北定縣),一度為魏所滅,復國後遷靈壽(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為趙國所滅;秦朝時期歸屬於巨鹿郡。②西漢漢高祖劉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設定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漢景帝執政時期改回為中山國,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與河北省正定縣之間一帶,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國、唐縣、新樂、無極、滿城、完縣、望都和保定一帶;南北朝時期後燕以為都城;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國置郡。③宋朝時期以定州為中山府,治所為安喜(今河北定縣)。④宋朝時期的香山縣;民國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民國政府將其改為中山縣,今為廣東中山市,孫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東莞郡:西漢時期有東莞縣,治所在今山東沂水。東漢末建安初年(丙子,公元196年),分琅琊郡齊郡城陽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沂水縣東北,領八縣。晉朝晉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改置為東莞郡,置於晉陵(今江蘇常州)東南一帶,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末年廢黜,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臨朐、沂水、蒙陽、沂源、莒縣一帶。今廣東省東莞市建制置於唐朝,後世所稱“東莞”皆指廣東沿海的東莞。

堂號

中山堂:以望立堂。
東莞堂:以望立堂。

家譜文獻

江西桃江蘭氏族譜,民國年間鉛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江西省博物館。
山東青島蘭氏族譜不分卷,(現代)蘭澤春、蘭永春編纂,1997年重修,2000年1月1日重印。原稿現被收藏在山東省青島市平度縣張舍鎮官北村蘭永壽處。
福建上杭城區蘭氏家譜,(現代)蘭漢民編纂,2002年計算機雷射照排膠印版。原稿現被收藏在福建省上杭縣縣誌辦公室。
四川廣安蘭氏族譜,民國三十七年(公元一九四八年)鉛印版,現收藏花橋甘家灣蘭氏祠堂,2013年續修,新版分上下兩冊,本支因”湖廣填川“於湖北麻城遷入四川。
蘭姓

字輩排行

四川廣元蘭氏字輩:“秀文登仕芝庭明陽開天樣德武安邦連科及弟永宗太平昌”
四川彭州蘭氏字輩:“克光盛德昌明裕”
四川廣安蘭氏字輩:“大敦本宗 崇曾祥兆 必重明德 以之克紹”。
四川火井蘭氏字輩:“道傑清春萬,自桂陽美任,子文登應其,嘉肇錫樹鴻,榮恆怡心庭”
四川涼山蘭氏字輩:“文朝秀天庭程宗正順發”。
四川自貢蘭氏字輩:“世家中華 富貴永遠 長發其祥”
四川南充蘭氏一支字輩:"天芳大開 香盈庭階 為國祥瑞 恩榮自來"。
四川蘭氏一支字輩:“福通永發明壽祿增昌泰”。
四川儀隴馬鞍字輩:“穩重君子南,軍國然已美,正直常發祥,高大七元道,富貴傳家寶,必定響英豪”。
湖北宜昌蘭氏字輩:“家澤長茂道德永昌學成有用萬世流(祿)芳(雙)”。
重慶涪陵蘭氏字輩:“清方永遠華太國民安事為登經榜富貴得九成”。
湖南土家族、瑤族蘭氏字輩:“宗支立萬世美”。
湖南瀏陽蘭氏字輩:"仲育英奇祠璉德柯佳香"。
湖南嶽陽湘陰蘭氏字輩:“始水流宗開,拾得佑仁財”。
安徽阜陽蘭氏字輩:“廣鳳永雲……”
河北冀州蘭氏字輩:“明清鳳文生世再平安”。
貴州蘭氏一支字輩:“天世玉從金應紅朝國明榮華中之夢四在正常春”。
山東泰安蘭氏字輩:“炳培毓茂 永盛傳繼光慶”
蘭氏一支字輩:“學成明顯……”
蘭氏一支字輩:“福通永發明壽”。
河南平頂山蘭氏字輩:" 光庭澤國,樹德立仁,根深葉茂,萬世永昌”。
陝西安康蘭氏字輩:" 正國傳加遠,宗功世澤長,朝廷文學順,中厚自雲昌“。

歷史名人

蘭姓名人有:漢武陵太守蘭廣;十六國有後燕皇帝蘭汗、後燕北平王蘭審,還有前秦將領蘭殊;南朝梁有名將蘭子云、蘭欽;唐朝有登第蘭承、真州刺史蘭火逵,還有蘭宗周;明朝進士蘭侃、蘭玉,詩人蘭廷瑞;清朝有蘭第錫等。
蘭建:蘭審父親慕容垂舅父,蘭堤、(後燕廢帝)蘭汗蘭加難長兄
蘭汗(?-398年):慕容垂舅父慕容楷慕容盛的岳父。其兄長為蘭堤、弟弟是蘭加難。生有三子:太子蘭穆、魯公蘭和、陳公蘭揚。398年4月,蘭汗建元稱帝,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昌黎王,改元青龍。
蘭加難(?~398年):後燕車騎將軍。在家排行第四,也是最小的兒子。他的哥哥依次是:蘭建、蘭堤、後燕廢帝(昌黎順文王)蘭汗
蘭審:蘭建之子,慕容垂的表兄弟,後燕北平王。
蘭殊:十六國時前秦人。原為苻洛手下將領。在苻洛舉兵攻打苻堅時,兵敗被俘,苻堅將其赦免,並任命為將軍。
蘭子云:中昌魏人,南朝梁著名將領蘭欽的父親。天監年間,官至雲麾將軍,冀州刺史。
蘭欽:字休明,中昌魏人,南朝梁將領。隨父北征,屢立戰功,因為軍功先後封光烈將軍、平西校尉、梁州刺史,進爵為侯,智武將軍,增封二千戶,衡州刺史。詔加散騎常侍,進號仁威將軍,至衡州,進號平南將軍,改封江縣公。在州有惠政,吏民詣闕請立碑頌德,詔許焉。征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尋改授散騎常侍、安南將軍、廣州刺史。既至任所,前刺史南安侯密遣廚人置藥於食,欽中毒而卒,時年四十二。
蘭京:又作蘭固成,梁朝勇將蘭欽之子。在與東魏交戰時被俘,分配到高澄府中當廚子。蘭京家人多次請以重金贖之,高澄皆不許。公元549年,蘭京刺殺高澄。
蘭夏禮:蘭欽子,南朝梁將領。侯景之亂時,叛軍至歷陽,其率部長途奔襲景軍,戰敗而死。
蘭沖虛:涪州(今重慶涪陵)人,唐代道士。
蘭宗周:唐代地理學家,著有《水氣略》。
蘭以權:字世衡,湖廣襄陽人,明初官吏。
蘭國征:陝西人,明代官吏。潔身自好,不受生徒饋贈。
蘭茂:字廷秀,號止庵、和光道人。雲南嵩陽人,明代學者、醫藥學家。
蘭玉:直隸趙州(今河北趙縣)人,明成化八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四十三名。
蘭第錫:字龐章,山西吉州(今吉縣)人,清代官吏、水利家。
蘭芝堂:一作蘭之堂。四川郫縣人,清乾隆十七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九名。
蘭敏:天津人。早年參加革命。
蘭偉成:廣西陸川人,正姓藍。早年參加抗日戰爭,系第五戰區報送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湖北均縣第八分校學員總隊學員,於桂系第15軍第173師任職。1937年9月,該軍隸屬的第21集團軍奉命北上,參加淞滬會戰。會戰失利以後改隸第8集團軍第31軍,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同年10月25日,武漢失守後,退往安徽大別山區休整。1942年春,第173師與第7軍第174師對調建制。1946年5月,國民黨軍隊進行整編時,該軍改編為整編第48師。1948年春,該師原轄整編第174旅與整編第97師第175旅對調建制。同年9月,國民黨軍重新規定序列和番號,整編第48師恢復為第48軍,隸屬第3兵團。1949年人民解放軍解放柳州後由柳州軍管會接管。
蘭振灘(1904--2006),字明山、名山,浙江湖州人。當代道士,精通易理、相術風水、五行八卦,人稱“神道人”,亦善書法、繪畫、太極拳。
蘭貴祿: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吉林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