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利號航空母艦(獨立級航空母艦 CVL-27)

蘭利號航空母艦(獨立級航空母艦 CVL-27)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蘭利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Langley CVL-27),是隸屬於美國海軍的獨立級航空母艦六號艦。

該艦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二艘以Langley(蘭利)命名的航空母艦。Samuel Pierpont Langley(塞繆爾·皮爾龐特·蘭利)是美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航空先驅,測熱輻射計的發明者。美國蘭利空軍基地、美國宇航局蘭利研究中心(LRC)、以及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蘭利號航空母艦/水上飛機供應艦(USS Langley CV-1/AV-3)均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為紀念在被日軍擊沉的的蘭利號水上飛機供應艦(AV-3,原航空母艦CV-1), 1942年11月13日改名為蘭利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蘭利號航空母艦
  • 英文名稱:USS Langley CVL-27
  • 服役時間:1943年8月31日
  • 國家:美國
  • 艦級:獨立級航空母艦
  • 美軍退役時間:1947年2月11日
  • 法軍服役時間:1951年6月2日
  • 法軍退役時間:1963年3月20日
發展沿革,性能數據,服役事件,馬紹爾群島戰役,馬里亞納海戰,菲律賓海戰,貝里琉島戰役,恩加尼奧角海戰,對日本本土作戰,戰後轉隸,

發展沿革

1940年9月9日,美國海軍訂購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指定舷號為CL-85,以北達科他州城市法戈命名。法戈號(CL-85)於1942年4月11日在新澤西州卡姆登由紐約造船公司定製,改為航空母艦(CV-27),並重命名為王冠點(Crown Point,皇冠點、皇冠角、克朗波因特)號,以紀念獨立戰爭中的同名堡壘戰役。
建成下水建成下水
1942年11月13日更名為蘭利,以紀念1942年2月27日陣亡的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蘭利號(AV-3);1943年5月22日由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特別助理哈里·勞埃德·霍普金斯的妻子主持下水儀式;1943年7月15日重新分類為輕型航空母艦(CVL-27);並於1943年8月31日服役,指揮官W.M.狄龍上校;二戰期間曾在運輸特遣隊服役;於1947年2月11日退役。
1951年1月8日移到至法國,大修期間重新啟動。1951年6月2日更名為拉法耶特號(紀念獨立戰爭英雄法國人拉法耶特Lafayette),並投入法國海軍服役,舷號R96。於1963年3月20日退役交回美國,同日銷毀拆解;1964年在巴爾的摩報廢。

性能數據

艦長
622'6"(189.7米)
船幅
109'2"(33.3米)
排水量
11000噸
航速
31節
艦載機
45架
艦員編制
1569人

服役事件

馬紹爾群島戰役

蘭利號在加勒比海地區試航後,於1943年12月6日離開費城,前往珍珠港參加訓練行動。1944年1月19日,與海軍少將馬克·米切爾的第58特遣部隊一道出航,準備攻擊馬紹爾群島。1月29日至2月6日,航母飛行中隊對沃特傑和塔拉進行了突襲,以支持盟軍在夸賈林環礁的登入,並於2月10日至28日在埃尼威托克島重複了這一表演。蘭利號在新赫布里底群島埃斯皮里圖桑托島短暫休整後,於3月30日至4月1日在帛琉雅普島和卡羅林群島的沃萊伊島擊中日軍陣地。接著前往紐幾內亞,參加4月25日對霍蘭迪亞的攻擊。僅僅4天之後,不知疲倦的航母對日軍的特魯克島堡壘進行了2天的打擊,使這個被稱為“日本之子”的強大海軍基地對幾乎毫無用處。在這次突襲中,蘭利號和其艦載機造成約35架敵機被毀或損壞。
與提康德羅加號並航與提康德羅加號並航

馬里亞納海戰

蘭利號隨後於6月7日離開馬朱羅環礁參加馬里亞納海戰。6月11日,米切爾中將的航空母艦群接管了陸基陸軍空軍轟炸機。13時,特遣部隊向塞班島天寧島的敵人基地和機場發動了208架戰鬥機和8架魚雷轟炸機的攻擊。從6月11日到8月8日,爭奪馬里亞納群島控制權的戰鬥激烈起來。盟軍6月15日攻打日本內防要塞,迫使敵軍自中途以來首次與美軍艦隊交戰。

菲律賓海戰

在6月19日至20日為期兩天的菲律賓海戰中,敵人遭受了如此嚴重的損失,直到入侵萊特島,日軍才能夠再次嚴重挑戰美國的海權。當小澤一郎(Jisaburo Ozawa)將軍率領遭受重創的機動艦隊撤退時,他只有426架飛機和3艘航母。蘭利號增加打擊力度,打破了日本加強馬里亞納群島的努力。
與提康德羅加號並航與提康德羅加號並航

貝里琉島戰役

這艘航母於8月29日離開埃尼威托克島,在威廉·哈爾西上將的指揮下,作為9月15日至20日占領帛琉的初步步驟,與第38特遣部隊出動,對菲律賓的貝里琉島和機場進行空襲。十月期間,蘭利號離開了福爾摩沙和佩斯卡多雷斯群島,轉屬副司令於米切爾中將的快速航母部隊。本月晚些時候,當海軍將麥克阿瑟將軍帶回菲律賓時,蘭利號與謝爾曼少將的任務小組一起保護萊特島灘頭陣地。為了抵擋致命的攻擊,日本奮不顧身地反擊了整個艦隊。10月24日,蘭利號的飛機在向聖貝納迪諾海峽和美國的灘頭陣地飛去時,幫助擊潰了這次反攻的第一支也是最強大的一支,即栗田健男中將的中心部隊。第二天,聽到日本航空母艦在萊特島以北出現的訊息,蘭利號急忙去攔截。

恩加尼奧角海戰

在接下來的恩加尼奧角海戰中,米切爾的部隊粉碎了敵軍艦隊。日軍損失了四艘航母、兩艘戰列艦、四艘重型巡洋艦、一艘輕型巡洋艦和五艘驅逐艦。蘭利號的飛機協助摧毀了瑞鳳號輕型航空母艦瑞鶴號航空母艦,後者是參與偷襲珍珠港的6艘航母中僅存的一艘。由於雷伊泰灣戰役,日本最終獲勝的機會已降為零。
航行中航行中
11月期間,蘭利號支援菲律賓登入,襲擊馬尼拉灣地區,日本增援車隊,以及恩加尼奧角地區的呂宋機場。12月1日,蘭利號撤回烏利西環礁進行重新裝配。

對日本本土作戰

1945年1月,蘭利號參加了對中國南海的大膽突襲,支持林加延灣的行動。1944年12月30日至1945年1月25日對台灣、印度支那和中國海岸進行了突襲。
蘭利號隨後參加了對東京和黑水溝的掃蕩,以支持2月10日至3月18日對硫磺島的征服和占領。接著,突襲了日本本土的機場,並於3月23日抵達沖繩附近。直到5月11日,該船將注意力分散在沖繩島占領和日本九州島的襲擊上,以期摧毀日本南部正在發動絕望和致命襲擊的神風特攻隊基地。
蘭利號因二戰服役而獲得海軍部隊嘉獎和九位戰鬥之星。

戰後轉隸

在停靠了烏利西環礁和珍珠港之後,回到了舊金山,於6月3日抵達,
R96拉法耶特號R96拉法耶特號
進行維修和現代化改造。於8月1日出發前往前方,8月8日抵達珍珠港。在那裡,有訊息說敵對行動已經結束。蘭利號完成了兩次前往太平洋的“魔毯”之旅,並於10月1日啟航前往費城。於11月15日從港口出發,前往歐洲進行兩次旅行中的第一次,運送從歐洲戰場返回的軍隊。於1946年1月6日返回費城,5月31日被分配到大西洋後備艦隊費城中隊。於1947年2月11日退役,1951年1月8日根據美法共同防禦援助協定被調到法國。在法國服役期間,改名為拉法耶特號(R96)。這艘航母於1963年3月20日返回美國,並被出售給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波士頓金屬公司,並於1964年拆解報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