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大百科全書

蘇聯大百科全書

全書系統地反映了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知識,新版突出了社科條目。附有大量的參考書目和社科文獻,適合大學生及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

基本介紹

  • 書名:蘇聯大百科全書
  • 又名: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 作者:多位首席科學家及政治家
  • 頁數:共30卷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1950年代
簡介,版本,編輯人員,翻譯,有關書籍,

簡介

蘇聯大百科全書》(俄語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縮寫БСЭ拉丁化Bolshaya sovetskaya entsiklopediya)是俄羅斯及全世界最大規模及最完整的百科全書之一。該百科全書是根據蘇共中央的決定, 由蘇聯百科全書出版社負責組稿、編纂和出版的。蘇共中央的決定規定了《大百科》的編纂方針和綱要, 其基本內容後來以“編者的話”的形式載於全書卷首。該書在1926至1990年間出版。2002年起,以《俄羅斯大百科全書》的名義重新出版。

版本

蘇聯綜合性大型百科全書。第一版出版於1926~1947年,共65卷。第二版出版於1950~1957年,共50卷。1958年出版補遺卷。1960年出版全書索引2卷。從1957年開始逐年出版《蘇聯大百科年鑑》。第三版於1969~1978年出版,共30卷,收10.2萬條目。有插圖3.6萬幅。有地圖1650幅。圖文比約為1∶600詞,內容包羅廣泛,材料比較精新,屬於高級成年讀者的百科全書。第三版的特點是:①更傾向於小條目主義編法,重視工具書的尋檢方便。②在科學技術內容方面更重視先進的尖端技術和新的學科。③條目規範性較高,但由於體例控制過嚴,釋文撰寫程式比較拘謹,不免有損可讀性。④裝幀在各國著名百科全書中稍嫌遜色;插圖質量、紙張和印刷均較差;新版的版式改為3欄,加上字型縮小,版面顯得擁擠呆板。第三版的總編輯是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蘇聯物理學家A.M.普羅霍洛夫院士。

編輯人員

《蘇聯大百科全書》由多位首席科學家及政治家所編寫,包括了哈密德·阿里米揚、維克托·安巴楚勉、尼可萊·拜巴可夫、米可拉·巴尚、尼可雷·波哥留波夫、安垂·巴布諾夫、尼古拉·布哈林、尼哥萊·布登柯、米哈伊爾·伏龍芝、維克多·古魯許柯夫、伊果·古拉巴、維尼亞明·卡甘、伊凡·克努揚茲、安德雷·柯爾莫哥洛夫、瓦勒里安·庫比雪夫、安那托里·魯那查斯基、伏拉迪莫·歐布魯契夫、亞歷山大·歐帕林、尤里·瓦西雷維奇·普羅霍洛夫、卡爾·拉迪克、尼可萊·塞馬許柯及克里門特·伏羅希洛夫。

翻譯

1950年代,中國翻譯出版過《蘇聯大百科全書選譯》,由人民出版社三聯書店等出版。英譯本(英語:Great Soviet Encyclopedia)由美國麥克米倫公司1973一1983年陸續翻譯出版,共32卷。基本上反映了原書的內容,省略的只是某些純粹是百科式的小條目(在英譯本總條目表上有*符號),不到全部字數的百分之一。

有關書籍

Great Soviet encyclopedia, ed. A. M. Prokhorov (New York: Macmillan, London: Collier Macmillan, 1974–1983) 31 volumes, three volumes of indexes. Translation of third Russian edition of Bol'shaya sovetskaya entsiklopediya(英譯本)
Kister, Kenneth. Kister's Best Encyclopedias. 2nd ed. (199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