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竹村位於長汀縣紅山鄉東北部,距縣城100公里,距集鎮22公里,坐落在苦竹山上,四面環山,呈盆地勢,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是第一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子。因古村坐落於高山盆地間,其東、南、西面都是高山峻岭,開基時有連片的苦竹林,故名苦竹山。蘇竹村海拔近700米,建村於元代中期,是客家鐘氏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元末前,開居世祖千十三郎(也叫三世公)在此定居。村莊至今還保留許多明清建築,其建築結構多以土木材料為主,由於歷史原因,很多古建築已成危房。現存的建築多為古老瓦房,其平面基本採用“三合天井”的合院建築布局形式。
基本介紹
革命史,關於蘇竹村,地圖信息,
革命史
三打苦竹山,清除反動武裝
說到四都的革命史,不能不說到苦竹山攻堅戰。苦竹山,位於長汀紅山鄉境內,是個海拔近千米、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山寨。在長汀全縣赤色一片時,鄰近鄉村的地主、惡霸、土匪頭子逃到這裡,建立起一支400多人裝備精良的反動武裝,並在上山必經之路修築了堅固碉堡。
為拔掉這顆蘇區腹地的毒瘤,四都區蘇維埃政府奉命組織400多人的赤衛隊,首先拔除了苦竹山第一層外圍據點湯屋,在湯屋村建立了暴動隊。四都赤衛隊獨立二、六連和汀連赤衛團先後於1930年6月和1931年1月,兩次組織攻打苦竹山,但均未成功,且傷亡慘重。苦竹山敵人反動氣焰更加囂張,聯絡紅山、濯田的反動勢力,偷襲同仁埔頭廖屋,殺害多名紅軍家屬,放火燒毀了廖屋的船廳下廖氏總祠堂和四都暴動領導人廖鴻林等人的房子。
為拔掉這顆蘇區腹地的“釘子”,1931年2月,譚震林率紅十二軍一個團,在汀連赤衛團和四都赤衛隊獨立二、六連配合下,開始了三打苦竹山戰鬥。戰鬥開始並不順利,敵人憑藉地形優勢和兇猛火力,紅軍進攻一度受阻,且有傷亡。後來,紅軍的一個手槍排,從敵陣地後側的懸崖絕壁中攀登而上,與正面攻擊的紅軍前後夾攻,經過半天的激烈戰鬥,全殲了敵人。自此苦竹山反動武裝全部清除,閩西、贛南根據地連成了一片。在三打苦竹山戰鬥中,有數十名四都籍赤衛隊員壯烈犧牲。
關於蘇竹村
全村近千人,鐘姓占99.99%,因歷史原因,由畲族轉為漢族。山林聳翠,以梯田植水稻為主,山腳淌河,山內以山泉為日常用水,近年家家通了自來水,但村里人仍常常挑水喝,保持著最原始態。新中國成立後,由主任兼總編輯鐘深茂和副主任鐘功添·鐘佳鼎等人編纂了《汀州苦竹山鐘氏家譜》。此一帶鐘氏人多由從此地遷出。村尾有清朝時朝廷立的兩座石碑。
蘇竹村,原名苦竹山,因解放初期紅軍“三打苦竹山”而聞名。
蘇竹村位於長汀縣紅山鄉東北部,距縣城100公里,距集鎮22公里,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因古村坐落於高山盆地間,其東、南、西面都是高山峻岭,開基時有連片的苦竹林,故名苦竹山。蘇竹村海拔近700米,建村於元代中期,是客家鐘氏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元末前,開居世祖千十三郎(也叫三世公)在此定居。村莊至今還保留許多明清建築,其建築結構多以土木材料為主,由於歷史原因,很多古建築已成危房。現存的建築多為古老瓦房,其平面基本採用“三合天井”的合院建築布局形式。
宗祠是蘇竹村現存古建築的重要代表,其形制主要有純粹的宗祠及祠、居合一的建築,有明顯的客家建築特色。較具代表性的宗祠有建於元代的十三郎禮祠堂和建於明代的炕頭祠堂。
蘇竹村還殘存許多石砌古道和古橋,整個村落古樸幽雅,綠樹成蔭,群山綿延,古韻悠悠,自然與人文相融映襯,傳承千年。解放前這裡是前往長汀、連城、武平、上杭、寧化的重要通道,是一個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現存一座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古亭,為鄉賢為方便往來的鄉民休息而在村道中所修。亭內立有清朝時的兩塊石碑,刻著有關當年為防止通緝犯及攜帶傳染病的人潛入鄉中。
十三郎禮祠堂和炕頭祠堂採用抬梁、穿斗穿插式的做法,主要承重柱落地,前廳採用抬梁式構架,梁架用料碩大,月梁做工講究,空間高敞明亮。雀替木雕有浮雕與透雕兩種,題材多為鰲魚吐瑞、鳳舞牡丹或一些花草,立體通透,栩栩如生。
北部山腰還有一座始建於元末明初的公王廟,清乾隆十年重修。牌匾上刻有“公王廟”三個字,保存較為完好。廟宇為硬山頂,外牆和封火山牆都使用青磚,外牆用雙層平砌青磚與空斗青磚丁砌,並將牆體處理成“人”字形或跌落狀的封火山牆,線條或平緩內斂,或張揚生動,表現了豐富多變的天際輪廓線。門面像“凸”字形,中間高起且呈弧形向兩側展開,兩側以一定高度跌落下去,並以青瓦壓邊,祠堂承重結構比較簡單,大廳以木構架承重做法,廂房採用硬山擱檁,直接將檁條擱在山牆上以牆承重。
井邊祠堂供奉的是穿山甲神。據村中老人描述,傳說穿山甲神以木頭為食,故該宗祠自建造以來,雖經歷次修繕,外牆圍護結構的建築材料均為木質。祠堂的主體承重結構為穿斗式,牆體不同於其他建築之處是兩側面、正面都是木結構,背面為夯土牆體。祠堂主體空間屋頂為懸山頂,右側的房間為單坡頂。所以,建築的屋頂為懸山頂與單坡頂的結合。
村內現存六口挖掘於明代的古井,分布在各處。井口均由大理條石圍合而成,尺寸約1.5米見方,深度不一。
蘇竹村風景優美人才輩出,有古代的陳良(字文美),生卒年為1215-1276 年,生於南宋年間,少年喪父,母子相依,發憤攻讀中進士,後調任廬州安定尉,是古代身處逆境、奮發有為的典型;有近代的鐘能勇(1910-1931年),1928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任四都赤衛隊隊長,1931參加三打苦竹山戰鬥,不幸犧牲,還有許多赤衛隊員和現代官員。
蘇竹村目前存有古井6個、古碑2處、古橋1座,碉堡、戰壕故址4處、古官道4處,古樹名木3種8棵。
古時,蘇竹村與外界很少往來,其原因是地處高山僻壤交通不便。解放前,這裡靠古道經商,靠著取之不盡的竹木資源,出現了許多大戶人家,於是有了許多極具客家特色的建築豪宅。解放後,村民主要依靠農耕來維持生計,加上交通不便,生產、生活資料幾乎都靠肩挑手提,現代的建築材料也難以進入,多數人家無力建房,這也是古建得以保存的原因之一。
祖祠、民居、古井、古樹比比皆是,在一處山頭上還有一棵百年古松,像是當地的迎客松,極具特色。
這裡的古建雖然比較破舊,但其構架依然完整保存,也比較容易被修復,該村的“中國傳統村落”已經申請成功,古建被修復,將是一處難得的高山勝景。
地圖信息
地址:龍巖市長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