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與徽州》是200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力行
基本介紹
- 書名:蘇州與徽州
- 作者:唐力行
- ISBN:9787100051019
- 頁數:367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07-2-1
- 裝幀:平裝
《蘇州與徽州》是200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力行
《蘇州與徽州》是200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力行內容簡介建國之後的三十餘年裡,我們的史學研究基本上沒有擺脫傳統史學的路子,將研究集中在中央政權對地方的控制、政治精英和重大歷史事件上。近二十年來,社會史研究在我...
《明熹宗實錄》有一段記載,反映了徽州糧商中的某些“貪商”,在災年囤積不售,以便抬高糧價,而引起廣大消費者的公憤:“萬曆庚申(1620年)(蘇州)因遏糴米騰,一二饑民強借徽商之米,有司稍繩以法,而遂有萬人屯聚府門,毀牌毆役,幾致大變。”歷史作用 徽州商人活躍於全國各地的糧食市場,特別是在湖廣和...
不僅揚州如此,其他各地的徽商也是如此。這裡以在蘇州經商的徽商程白庵為例,略加說明。程氏是徽州大族,自從他們祖先晉朝太守梁忠壯公遷徙徽州以來,世代子孫繁衍,散居在歙縣、黟縣、休寧等地,人口多達數千家。因為歙縣、黟縣、休寧等地處山區,僅靠數量極其有限的農耕田地來滿足日益繁衍的人口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們...
明清是徽州茶商的鼎盛時期,徽州茶葉的銷售大增,於是茶葉貿易遂成徽商經營的“巨業”,徽人中也出現了不少“世守其業”的專業茶商。清乾隆年間,徽商在北京設有茶行七家,茶商字號166家,小茶店達數千家,在津、滬開茶莊也不下百家,在漢口、九江、蘇州、上海等長江流域的城市中,幾乎到處都有徽州茶商的活動。...
著有《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商人與文化的雙重變奏——徽商與宗族社會的歷史考察》、《明清以來徽州區域社會經濟研究》、《江南儒商與江南社會》、《徽州宗族社會》、《蘇州與徽州》等著作,主編《明清以來蘇州社會史碑刻集》、《江南區域史研究論著目錄(1900-2000)》,參編《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在《歷史研究》...
在《歷史研究》《中國人口科學》《清史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Population Science”等國內外刊物發表中英文論文80餘篇,獨著《明清江南人口社會史研究》《中華姓氏譜·彭姓卷》《彭姓史話》等,合著《蘇州與徽州》《蘇州史綱》《明清時期江南社會史研究》《中國社會結構的演變》《中國藝術史···明代書法篆刻史...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復吳郡為蘇州;七年(624年)將隋代遷出的州、縣治遷回原址。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蘇州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為江南東、西二道,蘇州屬江南東道。天寶元年(742年)改蘇州為吳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蘇州,並改隸浙西道,節度使署也駐蘇城。大曆十三年(778年)蘇州...
《蘇州與徽州———區域互動與社會變遷(16-20世紀)》,商務印書館2007年。《江南研究論著目錄》(1900-2000)主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版。《別夢依稀——我的評彈生涯》,唐耿良著,唐力行整理,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古籍整理 《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合作),黃山書社1985年版。《明清以來蘇州社會史碑刻集...
徽派建築最初源於古徽州,是江南建築的典型代表。歷史上徽商在揚州、蘇州等地經營,徽派建築對當地建築風格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徽派建築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樑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徽商力在經商而不在建築,衣...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為江蘇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為安徽布政使司。江蘇取江寧、蘇州二府首字而來,而安徽取安慶、徽州二府首字而來。跨省發展 1986年,國家計畫委員會的研究報告建議南京組織跨省經濟圈試點;同年,“南京區域經濟協調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南京經濟區成立。2000年7月,江蘇城市工作...
蘇州 拙政園 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的留園齊名,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拙政園是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位於市區婁門內,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面積約4萬平方米,以水景著稱(水面占全園的3/5),主要建築均瀕水而立,樸素明朗,自然雅致,風格獨具,譽為“園中精華”。網師園 位於葑門十全街闊...
江南東道,是唐代地方監察機構,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以江南道分置,其地轄為今江蘇省蘇南、上海、浙江全境及安徽省徽州,後天寶初年從嶺南道劃入今福建省轄區。江南東道治所在蘇州(今江蘇省蘇州市),領原江南道潤、常、蘇、湖、杭、睦、歙、明、衢、處、溫、婺、越、台諸州,加上從嶺南道劃來的建、泉...
有甲乙兩位安徽商人,挾重資來蘇州貿易,兩人各戀一妓女,未幾,便為此揮霍一空。很快,他們淪落到日則行乞,夜則寄宿古剎。一天晚上,兩人就地燃火,相對歔欷。甲徽商摸出僅存的一文錢要扔掉,乙徽商急忙拿住說:“我有辦法了。”不一會兒,乙徽商懷抱竹片、草莖、破紙、雞鴨毛等物歸來。他鼓動甲徽商和他一...
著有《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商人與文化的雙重變奏——徽商與宗族社會的歷史考察》《明清以來徽州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徽州宗族社會》《蘇州與徽州:16-20世紀兩地互動與社會變遷差異的比較研究》等專著。主編有《江南區域史論著目錄(1900-2000)》《江南社會歷史評論》《明清以來蘇州社會史碑刻集》等。
此外吳文化傳播的範圍還可以明確至安徽南部的徽州、黃山地區,這些地與蘇南、浙北接壤,傳統上習俗相近,出行多乘舟走水路,民居沿水而築。明朝以來由於省域不按文化圈劃分,蘇、浙兩地吳文化圈的人們對於吳地的認同態度有所不同,說到吳地一般就是指的蘇南,蘇州為東吳,常州為中吳,浙江的吳文化圈則被稱以“越”...
著有《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商人與文化的雙重變奏——徽商與宗族社會的歷史考察》《明清以來徽州區域社會經濟研究》《江南儒商與江南社會》《徽州宗族社會》《蘇州與徽州——16—20世紀》等,主編《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國家重大項目《評彈歷史文獻資料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評彈與江南社會研究叢書》主編。圖書目錄 ...
著有《延續與斷裂:徽州鄉村的超穩定結構與社會變遷》《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商人與文化的雙重變奏:徽商與宗族社會的歷史考察》《明清以來徽州區域社會經濟研究》《江南士紳與江南社會(1368—1911年)》《徽州宗族社會》《蘇州與徽州——16—20世紀兩地互動與社會變遷的比較研究》等著作,主編《明清以來蘇州社會史...
清鹹豐十年(1860年),福建人祝氏兄弟合資開設於河南路(今河南中路)九江路口,取名介福綢緞局。後盤讓給徽州和蘇州幫商人,在招牌上加一“老”字。民國25年(1936年)冬遷至南京路257號哈同大樓(今南京大樓)底層,擴資為股份有限公司,取名“老介福綢緞局”,是當時上海規模最大、資本最雄厚的綢緞商店。經營...
據史書記載,明代嘉靖(1522-1567)以前,歙縣已經"刻鋪比比皆是,時人有刻,必求歙工",萬曆以後,發展更為迅猛,明人錢泳說:"雕工隨處有之,寧國、徽州、蘇州最盛,亦最巧",他們不但在本地刻書,而且奔走四方,其中很多人子守父業,累世以此維生,故而徽州刻工人數多,足跡廣,技藝精。"徽派刻書"精品...
徽州山多地大,在外地經商操手工業者居鄉民十之八九。特別是徽商與刻工幾遍天下,他們流寓在如杭州、蘇州、嘉興、南京等地,世事剞劂。因之這些地方的明末版刻,帶有徽派版畫的風格,或受其不同程度的影響。徽州與杭州水路交通極其便利,徽州刻工多數流寓杭州,杭州成為徽派版畫的第二故鄉。萬曆三十一年武林(今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