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版畫

徽派版畫

徽派版畫是一種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品。明代中葉興起於徽州的一個版畫流派,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麗精工。徽派版畫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餖版與拱花印刷術,對國內外版畫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徽派版畫源於刻書,起於南宋,盛於明中葉,至清初漸衰微。明萬曆年間徽州版畫最盛,萬曆至清順治年間為徽派版畫鼎盛時期。它由興起、鼎盛、創新、傳播,逐漸形成完整的徽派版畫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徽派版畫
  • 類別: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品
  • 興起於:徽州的一個版畫流派
  • 興起時間:明代中葉
簡介,時代特徵,代表人物與作品,新徽派版畫,介紹,代表人物,

簡介

明代徽籍著名畫家丁雲鵬、吳廷羽、鄭重、雪莊等,都曾為版刻繪畫。徽派版畫的刻工,往往也是畫家,深諳繪畫意境,刀法技高一籌。明代,歙縣虬村黃姓刻工人才輩出。從明正統至清道光間,黃姓刻工插圖刻畫的圖書達240餘部。明末,休寧人胡正言,創“拱花”套印技法,印製的《十竹齋畫譜》、《十竹齋箋譜》,開創了古代套色版畫的先河。

時代特徵

徽州刻工充分運用傳統的磚、木、石、竹四雕和徽墨歙硯的雕刻技藝,精益求精地鑽研刻印技術,把中國水印版畫發展推向更高層次,使書籍插圖逐步發展為中國版畫藝術中的主要品種。明天啟七年,徽派版畫家胡曰從與刻工、印工合作,採用餖版套色印刷了《十竹齋畫譜》,把竹梅蘭石等畫印出了色彩和濃淡乾濕的變化,幾乎達到了可以亂真的程度。崇禎十七年,採用餖版加拱花的技術,把白雲、流水等畫的線條凸現出來,使彩色畫面增加了立體感。由於文人畫家參於版畫創作,國畫理論、技法及表現形式被運用於版畫,版畫開始出現同國畫合流的傾向,這是徽派版畫給中國傳統版畫藝術帶來的革新,也是徽派版畫本身所具有的時代特徵。
徽派版畫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餖版與拱花印刷術,對國內外版畫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徽州版畫 徽州盛產紙墨,商業手工業發達,版畫作者(包括畫家、刻印工人)名手輩出,尤以徽州虬村黃氏刻工最為著稱。他們相互傳習,精益求精,書籍刻印質量居全國之前列。徽派版畫在版畫藝術領域裡,顯示了出色的成就。如汪光華玩虎軒版《琵琶記》、《北西廂記》插圖,方於魯美蔭堂版《方氏墨譜》,程君房滋蘭堂版《程氏墨苑》,潘膺祉版《李孝美墨譜》,方瑞生版《墨海》圖,繪刻俱出於丁雲鵬、鄭重等名畫家及黃氏兄弟之手,精工細鐫,各有特色。其中《程氏墨苑》中還摹刻了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持贈程君房的4幅基督教西洋版畫,展示出版畫發展中中西藝術交流的跡象。其他如汪樵雲繪圖的浣月軒版《籃橋玉杵記》、黃伯符刻的《大雅堂雜劇》及《四聲猿》插圖,宛陵(宣城)汪館版《詩餘畫譜》,都是 徽州版畫的佼佼者。黃兆聖繪圖本《狀元圖考》和《閨範》,則是虬川黃家兄弟一門刻工刻制而成,其線紋細如擘發,轉動柔和,景物環境如山石、地磚、窗欞都刻得繁密工細,顯示了雕工的高超技術,成為徽派版畫的典型風格。
徽州山多地大,在外地經商操手工業者居鄉民十之八九。特別是徽商與刻工幾遍天下,他們流寓在如杭州、蘇州、嘉興、南京等地,世事剞劂。因之這些地方的明末版刻,帶有徽派版畫的風格,或受其不同程度的影響。
徽州與杭州水路交通極其便利,徽州刻工多數流寓杭州,杭州成為徽派版畫的第二故鄉。萬曆三十一年武林(今杭州)名畫家顧炳輯摹的《歷代名工畫譜》,是一部有影響的畫譜專書,有吳鳳台刻圖本,有旌德劉光信刻 圖本之別。黃應光等刻李卓吾評百回本《忠義水滸傳》和初刻《五種曲》、翻刻《元人百種曲》、《校注西廂記》等書插圖,是黃氏寓杭州的巨製。黃一楷、黃一彬、黃一鳳兄弟 3人同刻起鳳館版《南琵琶記》、《北西廂記》、七峰草堂版《牡丹亭還魂記》、顧曲齋版《元人雜劇選》(一名《古雜劇》,今存20種)等書插圖,黃應秋、黃端甫同刻張氏版《青樓韻語》插圖,可稱杭州 版畫的優秀作品。
明末清初間,黃君倩、黃肇初都刻有陳洪綬所繪《水滸葉子》。黃子立刻《博古葉子》和曲選書《玄雪譜》插圖,汪成甫與洪同良、項南洲同刻《吳騷合編》插圖都是明代版畫史中的重要作品。杭州是人文薈萃之地,插圖高手輩出,又有徽州各刻工鐫版,遂使版畫藝術展現新的水平。
徽州刻工為謀取衣食,常在各地流動。萬曆間在杭州刻圖的黃一彬天啟(1621~1627)時已在吳興為凌□初刻《西廂記五本》的插圖。黃德寵在杭州刻夷白堂版《圖繪宗□》,又在蘇州刻草玄居版《仙緩紀事》,又於崇禎六年(1633)刻《汝水中譜》,並刊署"玉林黃德寵刻於姑蘇書肆中",當時已是60歲的高齡。明末清初間,蘇州版畫異常活躍,"三言"、"兩拍"原刊於蘇州,原刊本中有刻工"旌德郭卓然"刊記,他與劉君裕同刻有李卓吾評本《西遊記》插圖200幅,是 明末徽刻名手。被視為徽派版畫殿軍的旌德鮑承勛,刻有《盛明雜劇》初集、三集(即《雜劇新編》)和《懷嵩堂贈言》等書插圖,康熙初他與鮑天錫同刻《秦樓月傳奇》,康熙四十年(1701)刻《揚州夢傳奇》,成為後起之秀。這些版畫插圖較為注意環境的刻畫和氣氛的烘托,人物動態也刻畫得生動可喜,刀法上有著較多的變化,顯示著藝術的精湛和成熟。清代書籍版畫藝術遜於明代,一些地方志中刻繪的 山川名勝插圖(如湯尚所刻蕭雲從《太平山水圖畫》)尚可稱善,皇家主持鐫刻的一些如《南巡盛典》、《萬壽盛典》、《耕織圖》等作品,也顯示了一定水平。另外,各地蓬勃發展的木刻套色民間年畫,則從另一個方面開 辟了版畫的新天地。

代表人物與作品

徽州(明代為徽州府,即今安徽歙縣)為明清出版中心之一。一般將徽州地區本地刻印的或徽州人在外地刊行刻印的木版畫統稱為徽州版畫。徽州版畫盛於明代中葉,其中以歙縣黃氏刻工為著名,另有鮑氏、汪氏、湯氏等刻工,後來由於名士文人的介入發展為名家作圖、名工雕梓,產生了許多傳世傑作。如黃德時、黃德懋刻的《方氏墨譜》;黃應泰、黃應道刻的《程氏墨苑》;黃肇初刻的《水滸葉子》、湯氏刻的《楚辭》、劉氏、湯氏刻的《太平山水圖畫》,陳氏刻的《西廂記》;黃應祖刻的《環翠堂園景圖》;汪氏刻的《海內奇觀》、《唐詩畫譜》等。
“徽派版畫”是畫家和木刻藝人通力合作的藝術結晶。其藝術風格細密纖巧、典雅靜穆,富有文人書卷氣。為“徽派”版畫作畫的著名畫家主要有丁雲鵬、吳廷羽、蔡沖寰、陳老蓮、汪耕、黃應澄、雪莊等。丁雲鵬與其學生同匠人黃守言、黃德時等合作完成的《方氏墨譜》、《齊雲山志》、《考古圖錄》、《唐詩畫譜》,其中皆有徽派版畫的精品。

新徽派版畫

介紹

上世紀30年代至上世紀80年代是“新徽派版畫”誕生、發展的準備期。版畫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是當時時代宣傳的重要形式,許多作品都成為時代的音符。這批領軍人物當屬賴少其、鄭震、周蕪、師松齡先生,他們以自己的藝術創作實踐影響帶動著安徽版畫創作的發展,多次聯合舉辦木刻作品展,還有作品入選“第一屆全國版畫展”,他們的學生及在其影響下的一批青年,很快在“第三屆全國版展”中嶄露頭角。
到80年代中期以後,安徽新徽派版畫的創作進入到多元期,一批年輕的版畫家脫穎而出,其中以張國琳為代表的新一代版畫家沿著老一輩版畫家開創的“新徽派”的道路勇往直前,伴隨時代發展的步伐,“新徽派版畫”由圈內而圈外,由省內而省外,由國內而國外,聲譽日隆,是中國版畫界的閃光品牌。因此,具有極大的收藏價值。

代表人物

賴少其鄭震周蕪師松齡、陶天月、易振生、朱曙征、張在元、蔡世明、趙鴻恩、程嘉瑞、張國琳、萬騰卿、班苓、范竟達、汪炳璋、周路、胡衛平、余多瑞、倪建明、唐任林、趙軍、童兆源、封學文、師晶、李雷、余超、周迎春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