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水鄉木船製作技藝

蘇州水鄉木船製作技藝,蘇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水鄉木船製作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

歷史淵源

蘇州胥門外橫涇木船廠製造手工技術早就聞名,歷史悠久。相傳南梁就有農用“三撇船”的製造,另據一九七三年開挖蘇旺河,在橫涇東市梢出土的宋代木船沉沒遺骸,共用材、製造工藝已非常精湛。明清時,前莊壙前、三思橋、木里、馬莊、趙家具一帶的船匠,曾經常被征去太倉、嘉定修造五帆、七帆下海木船,日偽時期,也經常被拉夫去蘇州南門、吳江、松江等地修造船隻,也因此“橫涇船匠”很早就聞名長江三角洲。
橫涇木船製造在農用、漁用、運輸木船中獨具一格,船體堅固輕巧、吃水量小、並行駛速度快,特別是三撇船,由於二頭小而微翹,在太湖中尤如一葉穿梭。三撇船有十七塊和十九塊兩個系列,十七塊分大中小三種船型載重量1到2噸,十九塊有空窄兩種,載重量2到3噸。橫涇還製造過專用西太湖漁業3到7帆的大木船。以及重型的“蒲鞋頭”船,小巧的“攤排”和小腳船。

工藝特徵

橫涇木船製造用材講究,以杉木為主,桐油、麻絲石灰和各類鐵釘次之。杉木必須材質結實,有韌性、浸潮量小、浮力大、經久耐用的江西或湖南老杉木,桐油麻絲必須自然植物;摧釘、耙頭釘必須人工打造,硬木必須上等耐腐。
工藝嚴謹。從開料,船體按裝、捻縫、抹油,船面裝飾到漆船,工藝十分繁雜,其中就目前批量較大的遊船來講,有20多道環節,必須傳統手世技術和感覺經驗完成,例如,每塊船板長短、闊窄各不相同,必須斷料精確,尤其是船底板二頭,釘短莖板的斷面,每塊呈孤形,並斜度角各不相同;船底板拼合後,兩頭用麻繩、絞棍拉緊,形成二頭小中間闊的船形定位;每塊船板不論底板檣板,拼上後均要形成兩頭向里,上口外翻;拼板摧釘的側面;捻縫的油灰、石灰桐油、水三者比例和打碾要求;捻縫不是塗縫,要用榔頭、鑿子將油灰麻絲打入到二塊板縫的側面板體內;在船面裝飾美人靠、鑲嵌花板掛落、透明花窗等。
橫涇手工製造木船,歷經了發展、全盛、衰退各個歷史階段,從南北朝到唐、宋是發展,明清到民國是全盛,建國後,隨著水泥製品和機械化的提高,到廿世紀八、九十年代,農用、漁用、運輸等木船逐漸減少,先人開始改行,從一九五六年的200多人,減少到30多人,現在,由於第三產業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旅遊業的發展,大批建造精美絕倫,古色古香的遊船,紅船、樓船,給手工製造木船帶來了中興,為此必須彩鞏固老藝人,積極培養下一代,為保護和永恆這門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術作出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