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怡園為清光緒年間所建,園西舊為祠堂,園南可通住宅。因建園較晚,吸收了諸園所長,如復廊、鴛鴦廳、假山、石室等。全園面積約 9畝,以復廊劃為東、西兩部。 入園即為東部,以庭院、建築為主。循曲廊南行折向西北,至四時瀟灑亭,廊由此分為二路:西行經玉虹亭、石舫、鎖綠軒,出復廊北端小院洞門,達西部北端石山。南下至坡仙琴館、拜石軒。後者為東部主要建築,以北院立有湖石奇峰而命名;又因南院植竹、柏、山茶,嚴冬不凋,故又稱歲寒草廬。再西行由復廊南端可進入西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州怡園
西部以東西向的水池為中心。池南有鴛鴦廳,北稱藕香榭,又名荷花廳;南稱鋤月軒,又名梅花廳;盛夏可自平台賞荷觀魚,嚴冬經暖閣尋梅望雪。池北岸假山以湖石砌為石屏、磴道、花台等,又建有金粟、小滄浪二亭。山西端漸高,下構石洞,上有小亭,玲瓏精巧。池西盡處有裝修華麗的旱船畫舫齋。再西為湛露堂、過面壁亭和小館碧梧棲鳳,可回至鴛鴦廳。怡園位於人民路43號,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怡園建於清代晚期同治、光緒年間。浙江寧紹台道顧文彬在明代尚書吳寬舊宅遺址上營造九年,耗銀20萬 兩建成,取《論語》“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園。該園由顧文彬之子顧承主持營造,畫家任阜長、顧芸、王雲、范印泉、程庭鷺等參與籌劃設計,園中一石 一亭均先擬出稿本,待與顧文彬商榷後方定。園成之後,江南名士多來雅集,名盛一時。光緒二十一年(1895 年)顧承之子顧鶴逸與吳大 、陸廉夫、鄭文焯、吳昌碩等創怡園畫集於園中。顧鶴逸病逝後,園漸衰落 。 日偽時期,破壞尤甚,園中古玩字畫被劫掠一空。40年代,怡園百戲雜陳,成為遊樂場所,有“蘇州大世界” 之稱。1949年9月,華東軍政大學第二總隊第九團團部一度駐此。1950年《新蘇州報》社設此。1953年12月,顧 鶴逸之子顧公碩等將怡園獻給國家。駐用單位遷出,市政府撥款維修後開放遊覽。
怡園現有面積6270平方米,占地不大,但能吸取各園之長,巧置山水,自成一格。園布局以復廊為界隔東 西兩部,中以復廊相隔,東部以建築為主,庭院中置湖石、植花木,西部水池居中,環以假山、花木、建築。 在造園藝術上,怡園能博採諸園景物,如復廊彷滄浪亭,水池效網師園,假山學環秀山莊,洞壑摹獅子林,旱 船擬拙政園。布局自然,亭榭廊舫小巧雅致,山池花木疏朗宜人,堪稱園中精品。西部,以拙政中園為藍本, 北掘地為池,池南——園中心位置是藕魚榭主體建築。西北部迭石參照環秀山莊,獅安邱壑、磴道奇曲、洞窟 詭異。建築有“碧梧棲鳳館”、“畫舫齋”、“牡丹廳”、“面壁亭”、“小滄浪”、“螺髻亭”、“金栗亭 ”諸人文景觀,特別是嵌入長廊牆體的書條石書法藝術成為蘇州諸園之冠。
怡園主要建築景點有玉延亭、四時瀟灑亭、坡仙琴管(石聽琴室)、拜石軒(歲寒草廬)、石舫、鎖綠軒 、金栗亭、南雪亭、藕香榭(鋤月軒)、碧梧棲鳳、面壁亭、畫舫齋、湛露堂、螺髻亭、小滄浪等。
地圖信息
位置: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人民路126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