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合之香

蘇合之香

漢字對整個大中華區的影響極其深遠。尤其對鄰國南北韓國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朝鮮李朝初期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也叫訓民正音。然後當時朝鮮士大夫們對諺文十分反對稱之為螗螂之丸,而稱漢字為蘇合之香。兩者在士大夫階層以及皇室中區別極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合之香
背景介紹,相關史料,現狀,韓國,朝鮮,事件記載,

背景介紹

中國古代的制度和文化一直影響著朝鮮,因此朝鮮把文字稱諺文。它的創製和套用是古代朝鮮文化的一項重要成就。實際上,中古時期的朝鮮亦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新羅統一後稍有改觀,時人薛聰曾創造吏讀,即用漢字表示朝語的助詞和助動詞,輔助閱讀漢文書籍。終因言文各異,無法普及。朝鮮李朝初期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也叫訓民正音。他們依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11個母音字母和17個子音字母,並於公元1443年訓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鮮從此有了自己的文字,但不久又再度廢止,二戰後,韓國因“去漢化”政策,再次加以使用,朝鮮亦同。然而,在朝鮮半島未分裂時,漢字在朝鮮半島是非常通用的。

相關史料

訓民正音諺文)一公布出來,朝鮮的大臣們就紛紛提出反對的意見,其中集賢殿副提學崔萬里等人最為積極。他們反對世宗的訓民正音的理由主要有兩點:
一者“我朝自祖宗以來,至誠事大,一遵華制。今當同文同軌之時,創作諺文,有駭觀聽。 
倘曰諺文皆本古字,非新字也,則字形雖仿古之篆文,用音合字,盡反於古,實無所據。若流中國,或有非議之者,豈不有愧於事大慕華”; 
二者“自古九州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類,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無足道者。傳曰:用夏變夷,未聞變於夷者也。歷代中國皆以我國有箕子遺風,文物禮樂比擬中華。今別作諺文,舍中國而自同於夷狄,是所謂棄蘇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豈非文明之大累哉”。

現狀

韓國

1.韓國人的身份證 上都有兩個名字 ,一個韓文名字, 一個中文名字。
2.一般受過高等教育的韓國學生,或多或少都能夠認識一些漢字。
蘇合之香
3.如今韓國恢復使用漢字的呼聲越來越大。

朝鮮

由於朝鮮的封閉的情況,漢字在朝鮮很難恢復,並且朝鮮人也很少閱讀古籍,所以並不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在對於漢字態度,以下是金日成的見解。
“沒有使用漢字的必要。但是,中國、日本、南韓使用漢字,所以有學習漢字的必要。“
基於金日成的見解,1948年北韓建國以來被廢除的漢字教育在1968年作為“漢文”教育又被編入了高中的課程。
在朝鮮,報紙一般都是諺文專用而漢字完全不用。

事件記載

崔萬里議諺文疏集賢殿副提學崔萬里等上疏曰臣等伏觀諺文製作至為神妙創物運智瓊出千古然而以臣等區區管見尚有可疑者敢布危懇謹疏於後伏惟聖裁我朝自祖宗以來至誠事大一遵華制今當同文同軌之時創作諺文有該觀聽儻曰諺文皆本古字非新字也則字形雖仿古之篆文用音合字盡反於古實無所據若流中國或有非議者豈不有愧於事大慕華自古九州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別為文字者雖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類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無足道者傳曰用憂變夷未聞變於夷者也歷代中國皆以我國箕子遺風文物禮欒比擬中華今別作諺文舍中國自同於夷狄是所謂棄蘇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豈非文明之大累哉新羅薛聰吏讀雖謂鄙俚然皆借中國通用之字施於語助與文字元不相離故雖至胥吏仆隸之徒必欲習之先讀教書粗知文字然後乃用吏讀用吏讀者須憑文字乃能達意故因吏讀而知文字者頗多亦與學之助也不知聖賢之文字則不學牆面昧於事理之是非徒工於諺文將何用哉我國家積累右文之化恐漸至掃地矣若曰如刑殺獄辭以吏讀文字書之則不知文理之愚民一字之差容或致冤今以諺文直書其言讀使聽之則雖至愚之人悉皆易曉而無抱屈者然自古中國言與文同獄訟之間冤枉甚多藉以我國言之獄囚之解吏讀者親讀招辭知其誣而不勝棰楚多有枉服者是非不知招辭之文意而被冤也明矣若然則雖用諺文何異於此是知刑獄平不平在於獄吏之如何而不在言與文之同不同也欲以諺文平獄辭臣等未見其可也凡立事功不貴近速國家比來措置皆務速成恐非為治之體儻曰諺文不得已而為之此變易風俗之大者當謀及宰相下至百僚國人皆曰可猶先甲先庚更加三思質諸帝王而不悖考諸中而無愧百世以俟聖人而惑然後乃可行也今不博採群議驟令吏輩十餘人訓習又輕改古人己成之韻書附會無稽之諺文聚工匠數十人刻之刻欲廣布其於天下後世公議何如先儒雲凡百玩好皆奪志至於書札於儒者事最近然一向好著亦自喪志今東宮雖德性成就猶當潛心聖學益求其未至諺諺文縱曰有益特文士六藝之一耳況萬萬無一利於治道而乃研精費思竟日移時實有損於時敏之學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