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集鎮

蘆集鎮

蘆集鎮隸屬於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位於潘集區西部,與鳳台縣接壤,鎮域面積69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城北村陳莊,位於潘集區政府駐地西10公里處的潘謝公路北。該鎮境內有淮南礦業集團潘三礦、中煤特鑿公司等國家大中型企業,潘謝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蘆集鎮
  • 行政區類別安徽省
  • 所屬地區:淮南市 潘集區
  • 面積:69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經濟,農業,文化,特產,名人,基礎設施,新農村建設,

歷史沿革

1958年建蘆集公社,1984年改鄉,1989年建鎮。1997年,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城北、羅集、王橋、李盟、榮莊、董圩、葛摟、葉集、秦圩、廟後、石集、戴廟、戴樓、梁廟、橋西、姚幸、蘆集17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

蘆集鎮行政村與自然莊名:
村 名 自然莊名
城北村 陳莊、羅莊、老郢胡、孟莊、余莊、葛莊、新莊
王橋村 董圩、石莊、王橋、董橋、後李莊、董廟、前李莊、條張
蘿集村 姚湖、羅集、劉廟、南葛、劉前
李盟村 童劉莊、葛莊、董劉、李盟、西曹、東曹、張莊
榮莊村 東郢、張莊、後姜、徐橋、前姜莊、後王莊、董崗郢、前王、榮莊、胡楊圩
葛樓村 葛園、戴莊、八岔溝、陳莊、尹莊、金莊
董圩村 染房、蘇莊、小李莊、小劉莊、董圩、董大莊、董李莊
葉集村 葉集、盛莊、小李、水牛王、潘莊、王莊、前李、盛台孜
石集村 酒坊、石集、古堆後、新莊、金莊、溝古、前李
秦圩村 董溝沿、小戴莊、小金莊、後崗、前崗、前秦、後秦、西圩
廟後村 廟後、小王莊、小郢胡
戴廟村 戴廟、溝東、戴東、瓦東、戴店、小戴莊、油坊、戴西、瓦西、老圩
戴樓村 戴樓、大王、後張、前張
梁廟村 梁廟、馮莊、胡樓、陳台、蔣圩、前台、鐵莊
橋西村 盛莊、崔莊、鄧橋、大鄧、井園、前湖、後湖
姚幸村 李圩、幸莊、老家、西南莊、姚莊、老南郢、高田李家
蘆集村 蘆集、金莊孜、西湖、幸園

人口

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鎮轄16個村、4個社區,總人口6.2萬人。
蘆集鎮新政府大樓蘆集鎮新政府大樓

經濟

該鎮地方企業發展強勁,招商引資勢頭良好。省級龍頭企業淮南市佳益米業有限公司,市、區重點企業瑞豐、永輝、金味香等,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年提高。
該鎮轄區內的淮南市佳益米業有限公司、瑞豐麵粉廠、永輝米麵加工廠、金味香掛麵廠等企業的生產、銷售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年提高。2008年上半年全鎮工業企業總產值達3105萬元。由於進一步最佳化了投資環境,2008年上半年落實招商引資項目有:
一是農業產業化項目秦圩生豬生態養殖項目,總投資370萬元。
二是申報立項國家級土地整理項目1個,即蘆集鎮戴廟等八村土地整理項目,投資估算3018.56萬元。
三是申報土地置換項目1個,即梁廟等村土地置換項目,預算總投資640.45萬元。
四是葛樓等五村土地整理項目正在實施,預計投資1189.08萬元。

農業

該鎮有耕地5.5萬畝,是典型的農業大鎮。該鎮黨委、政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實施六大產業工程,打造五萬畝綠色農產品、萬畝速生林、百萬隻肉雞、萬畝蔬菜、千萬袋食用菌和千畝水產養殖六大農產品生產基地。
2008年以來,該鎮進一步鞏固了農業經濟的基礎地位,圍繞農民增收,進一步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高效優質農業,有力地促進了糧菜畜禽等產業的發展,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8年上半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4301萬元。糧食生產創歷史新高。全鎮5萬畝訂單小麥實現了豐產豐收,畝均單產達到了408公斤,總產達到了21081噸。蔬菜產量8246噸,水產品1416噸,落實國家糧食補貼政策,發放小麥種植補貼284萬元;2008年上半年家禽存欄數25萬餘只,大牲畜4000餘頭,建設高標準養殖小區1處,秦圩生態養豬場,新增養殖戶100餘戶,加快全鎮養殖業的發展步伐。加大了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工作,對全鎮2800餘頭豬、1600餘頭牛、1400餘只羊進行了免疫。林業建設進一步加強。
2008年春,全鎮新栽植樹木3.5萬株,完成成片造林8000畝,村莊低產林改造500畝,新建和補植農田林網200畝。並組織實施了17個村的村莊綠化工程。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共勘測確權林地63宗,800多畝,發放林權證30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不斷完善。註冊了兩個用水協會,農村經紀人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搭建起了企業和農戶的“橋樑”、“紐帶”。該鎮切實抓好“三夏”工作。指導農戶科學預留種,開展農業氣象、農機服務,發放油料供應卡,大力開展秸稈禁燒,確保農業安全生產。完成優質水稻栽插面積5萬畝。

文化

蘆集清風嶺廟會2013年7月被淮南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風嶺俗稱清明孤堆,位於蘆集鎮石集村新莊西側,遺有九孔石橋一座,面積約3500㎡.遺址為高出地表6m的台地,出土有石斧、石錐等先古石器,經省博物館專家考證,系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遺址源於漢中期,唐貞觀年間已建有前、中、後大殿共3排百餘間,後歷經宋、元、明、清幾毀幾修,傳承沿續,香火不斷。1958年廟宇被拆除,文革後重建,1986年11月3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淮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風嶺廟會民間傳說神奇動人,文化內涵豐富,文學品味厚重。殿門兩側懸聯一付:“暮鼓晨鐘驚醒人間名利客,經身佛浩喚回苦海夢中人。”不僅傳達了佛教“抑惡向善”的學術觀念,而且苦心勸勉,警示世人。
清風嶺廟會每年三月十五日逢會,屆時人流如織,摩肩接踵,商賈雲集,歌舞昇平,燒香抱娃,禮拜圖騰。充分展示了清風嶺廟會佛教文化和現代文明的融合與延展;商貿文化和物質交流的興旺與繁榮;人情敦厚、和諧淳樸的鄉風民俗。

特產

蘆集綠豆圓
綠豆圓又稱“小豆圓”、“糊蝦圓”,為“淮河三豆”之一。淮南境內沿淮河兩岸均有大小不同的生產廠家、作坊和店鋪。綠豆圓是用綠豆粉、淮河蝦皮、麵粉、綠豆芽或黃豆芽瓣合拌在一起,製成小圓子放入六成熱的油鍋中,炸制呈金黃色時,即浮出油麵,澇出瀝油。
綠豆圓子易保管、易儲存、能散裝、能袋裝,食用極為方便,即可煮、燴、燙、涮,也可直接食用,冷、熱、乾、濕均可。

名人

幸勝標,少將。安徽淮南潘集區蘆集鎮人。1948年4月出生,1964年12月入伍,196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6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戰士、班長、電台台長、連政治指導員、營副教導員、協理員、師政治部宣傳科幹事、科長、團副政委、政委、67軍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山東省軍區副政委等職。
將軍於2002年2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代表,並出席當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
將軍少小離家,心繫故土,關心家鄉的各項發展,經常參加淮南的各種大型活動,積極資助家鄉建設。其中,捐資在蘆集修建一條6華里長的水泥大道,將軍定名為“富民路”,民眾俗稱“將軍路”。

基礎設施

該鎮為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繼續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維修生產道路32條23500米,維修橋、涵、閘70餘座。新建戴廟中心路800米水泥路。基本完成了世行三期加灌項目建設,新建防滲渠12條11.86千米,農渠7條4.147千米,改善農田灌溉面積2萬餘畝。新建配套設施196座,改造電灌站9座,裝機18台套。完成榮幸溝疏浚工程土方25萬立方,增加節約灌溉面積3000餘畝。蘆集、橋西、姚幸、石集等村灘涂地開發669公頃土地通過驗收。
該鎮政府進一步加強鎮政府所在地配套設施建設,利用蘆許鳳路項目工程,向周邊延伸。新投入12萬元,將鎮政府門前大道的綠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延伸至佳益米業公司。投入1萬元修建4個垃圾池。適時開展整治“四亂”,集中拆除沿潘謝公路亂搭亂建10處,32間。發放“致沿街市民的公開信”5000餘份,簽定“門前三包”責任書200餘份。完成了董圩村搬遷選址,與鳳台電廠簽定了灰渣廠項目徵用有關協定,完成了塌陷區三個村水系道路治理,投入26萬元,修復生產道路21條,橋涵58處。對榮莊一期搬遷新村配套設施進行了全面治理。2008年上半年,共發放塌陷區青苗費258.24萬元,危房費67.26萬元。

新農村建設

蘆集鎮代廟村是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示範村。經過一年多的積極建設,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村莊整治初見成效。
2008年以來,代廟村的新農村建設不斷深入。清理下水道9條,4800米,清除污泥3000多立方,清除垃圾300餘噸。
新植苗木8000餘株,修建水泥路3000多米,安裝路燈30盞。村集體經濟不斷增強,農業生產結構趨於合理,農民增產增收效果明顯,為全鎮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2008年上半年,代樓村被區有關部門定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村,新村建設規劃、項目招商、村容村貌整治正全面展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