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連消疳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萬病回春》卷七。具有壯脾胃,消飲食,消肝火,磨積塊之功效。主治小兒生疳,痞塊發熱,肚脹。
基本介紹
- 名稱:蘆連消疳丸
- 出處:《萬病回春》卷七
- 組成:蘆薈、胡黃連、宣黃連、白朮、白茯苓、當歸、白芍、人參、神曲、使君子、山楂肉、蕪荑、檳榔、大甘草節
- 功用:壯脾胃,消飲食,消肝火,磨積塊
- 主治:小兒生疳,痞塊發熱,肚脹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
組成
蘆薈、胡黃連、宣黃連(酒炒)各五錢,白朮(米泔浸,焙)、白茯苓(去皮)、當歸(全身,用酒洗)各一兩,白芍(酒炒)八錢,人參、神曲(炒)各六錢,使君子(去殼,曬乾)、山楂肉各七錢,蕪荑(炒)、檳榔各五錢,大甘草節(去粗皮)四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湯泡蒸餅,打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臨晚米湯送下;或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晚噙化一丸,或米湯送下,或酒亦可。
功用
壯脾胃,消飲食,消肝火,磨積塊。
主治
小兒生疳,痞塊發熱,肚脹。
附方
名稱:萬安膏
組成:人參、木香、沉香、藿香、厚朴、甘草、陳皮、青皮、乾薑、肉桂、使君子、澤瀉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食前米飲化下;如熱,薄荷湯下
主治:小兒脾胃虛弱,腹生疳蟲,癥瘕,食積,泄瀉
出處:《醫學綱目》卷三十八
功用:消疳去積,助胃氣,和中,疏氣滯
名稱:化痞消積膏
組成:秦艽、三棱、莪術、蜈蚣、巴豆、當歸、大黃、黃連、全蠍、山甲、木鱉、阿膠、阿魏、蘆薈、麝香、片腦、沒藥、乳香
用法:真麻油二斤四兩,將粗藥入油熬枯,去滓,入紅丹一斤二兩,以槐、柳枝攪至煙盡,滴水成珠,離火,下各細藥攪勻。用殉皮攤貼患處。三日即止熱,七日覺腹內漸痛,十日大便下膿血為驗
主治:痞積氣塊,身熱,口內生疳
出處:《惠直堂方》卷四
名稱:狗皮膏
組成:秦艽、三棱、莪術、蜈蚣、當歸、大黃、黃連、穿山甲、全蠍、木鱉子、巴豆
用法:真香油二斤十兩,將藥泡油內,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炸藥黑色,撈出,將滓搗極細爛聽用;復將藥上火,入飛過黃丹一斤二兩,用槐條攪勻,滴水成珠;將前研藥滓入膏內,再入阿魏、蘆薈各三錢、阿膠一兩、麝香一錢、冰片二錢、乳香、沒藥各二錢,共研極細;候膏溫,將藥入內攪勻,瓷罐秘收,再勿見火。用時狗皮攤,每張重七錢,貼患處。三日發熱,七日腹內覺痛,十日大便下膿血。一張可貼一百二十日
主治:痞疾,氣塊,口內生疳
出處:《良朋匯集》卷三
名稱:桃花丸
組成:寒水石、硃砂
用法:上為末,水浸蒸餅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冷水送下
主治:小兒心臟積熱生疳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莊氏家傳》
名稱:黃閣化癖膏
組成:秦艽、三棱、黃柏、莪術、蜈蚣、當歸、大黃、真香油、黃丹、川山甲、全蠍、木鱉子
用法:上將藥入油內,煎黃色為度,濾去滓,搗爛待用,油冷入黃丹,用文武火熬,槐柳條不住手攪,黑煙起,滴水成珠,手試軟硬,方可離火,次下四味細藥,併入搗爛粗滓於內。真阿魏一兩,乳香五錢,沒藥五錢,麝香一錢,皮消三錢(風化為末),攪勻,以瓷器內盛之。如用,坐水中溶化開,不可火上化。此藥用狗皮攤貼患處,每個重七錢,貼三日止熱,貼七日覺腹微疼,十日大便下膿血為驗
主治:癖積氣塊,身體發熱,口內生疳
出處:《魯府禁方》卷三
名稱:快膈消食丸
組成:三棱、蓬莪術、縮砂、白朮、神曲、麥櫱、香附
用法:上為末,蒸餅為丸。生薑湯送下
主治:宿食停滯,肚脹腹痛
出處:《誠書》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