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鎮時代的政治與社會》是202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藩鎮時代的政治與社會
- 作者:秦中亮 編
- 出版時間:2024年7月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頁數:528 頁
- 字數:382000
- ISBN:9787573212528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藩鎮時代的政治與社會》是202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藩鎮時代的政治與社會》是202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以“藩鎮時代的政治與社會”為題,收錄了金瀅坤、仇鹿鳴等二十位學者探討中古藩鎮的專題論文。文章分為中央與地方關係、權力結構與藩鎮性格、河朔割據與舉族...
政治 藩鎮的出現源於唐玄宗時代的節度使和採訪使的權力合一。在唐朝前期,行政區劃只分兩級,州管著縣,國家直管著州。但是唐朝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國家直接管著300多個州,難免力不從心,又怕在州上再設定一層後引起割據,於是採取了折中辦法,派中央大員到地方去當只有監察地方權但沒有行政權的採訪使,這些觀察...
表面上,“封建社會”指實行封君封臣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的社會,而實際上,正如北京師範大學侯樹棟教授指出的,馬克思是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將封建主義首先理解為一種所有制形式、一種生產方式、一種社會形態”;列寧在此基礎上“把前資本主義時代東方各國以地租剝削為主要特徵的壓迫農民的社會制度,都概括為封建...
由郡縣制到行省制的變化,主要反映行政區劃分的變化,一般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區越劃越小,越劃越多。③地方官制的演變:秦商鞅變法設縣,統一後推行郡縣制,郡守為地方最高長官,掌軍政大權;東漢末年,州刺史成為地方最高長官;唐玄宗設節度使,有行政、財政、軍事等大權,演變為藩鎮割據;北宋削減節度使...
元和中興,是指唐朝唐憲宗在位時因治國有方,國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軌的時代,視為中興之局。由於唐憲宗在位是用元和為其在位期間之年號,因而得名。唐憲宗是個奮發有為的皇帝,他即位後,“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他把“太宗之創業”、“玄宗之治理”,都當作效法的榜樣。為了糾正朝廷...
在中晚唐時代,皇帝在經濟、政治、軍事上逐漸失去實權,致使藩鎮割據局面形成。最後,各方紛紛脫離唐王朝的統治而成為各自獨立的政權。從875年後,唐朝進入了晚唐時代,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梁建立。晚唐時代結束。從此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歷史沿革 玄宗殆政 唐朝自高祖李淵建立以來一直蓬勃發展,到開元年間,唐朝已...
第四章 家族側影:藩鎮時代的地方政治人群 第一節 京藩之間:張全義的洛陽經營與社會關係網路的展開 第二節 地方士人活動諸層面:以柳開家族為線索 本章小結 結論 引用書目 本書各章節原刊情況 後記 作者簡介 閆建飛,山東東明人,蘭州大學歷史學學士、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宋史...
各藩鍺兵,由 於屯駐地區與擔負任務不同,分為牙兵(又稱中軍、牙中軍、牙內兵,屯駐在節度使治所)、牙外軍(又稱外營兵,屯駐在節度使治所的外城)、外鎮兵(屯駐藩鎮屬郡關津要地)等。牙兵系節度使的親 兵,人數較多,戰鬥力強,給唐朝社會、政治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河 朔三鎮牙軍,長期父子世襲,互通婚姻...
唐玄宗統治前期,在政治思想格局上,表現為兼宗儒道的特點,在其執政的晚期,又呈現道盛儒衰、道主儒次的特點。由於經歷過開元初對國家執政理念以及政治指導思想和制度建設的總結和反思,因此,玄宗時期政治思想的時代內容相對較為豐富,政治制度建設趨於成熟,在實現政治統治的手段上,既有規章制度的制約,又有儒家禮儀...
唐代敢於和樂於吸收外來文化和融合國內各民族的文化,其文學藝術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唐代文化遠播海外,對伊朗、日本、高麗、南亞次大陸、阿拉伯、東羅馬帝國乃至非洲都有深遠的影響。中晚唐後,藩鎮和中央政權日益對立,新舊官僚、宦官與朋黨間的專權鬥爭日益尖銳,終於出現了“五代十國”...
在隋朝看來,各藩屬國定期來朝,宗藩和平相處,是最理想的一種天朝政治秩序。當然,有時也難免會使用戰爭的手段,不過,那也只是以臣服為目的,而不是要徹底擊滅。正是在這樣一種外交理念的指導下,帝國時代出現了萬邦來朝的恢弘局面。 隋帝國的初期,朝鮮半島三國高句麗、百濟和新羅都是其藩屬,它們通使朝貢,...
丁貞權:唐朝後期,藩鎮割據,諸侯並起。楊行密在江淮地區舉起割據大旗,強力遏止中原軍閥朱溫南進步伐,成功避免全國更大範圍動亂。經略淮南過程中,其政治方略、經濟措施和軍事思想,對五代十國及其後來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其奠基之吳國,初步實現由藩鎮向王國轉型,繼而,南方割據勢力與北方中原政權並存局面得以實現。蔡靜...
《18世紀晚期歐洲對於中國的認識》,《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關於唐朝的老人問題》,《光明日報》2005年10月18日“史學”版;《歷史學視野中的政治文化》(鄧小南、田浩、閻步克、陳蘇鎮、葛兆光、李華瑞、黃寬重、張國剛),《讀書》2005年第10期;《不只是異域風情》,《讀書》2005年第11期;《啟蒙時代...
政治影響 唐順宗李誦在政治上試圖加強中央集權,減少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的影響。他任命王叔文為翰林學士,賦予其決策大權,意圖通過王叔文來推行改革,削弱地方節度使的權力。同時,李誦也試圖限制宦官在政府中的角色,通過任命非宦官的將領來控制軍隊,減少宦官對皇權的干預。然而,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的矛盾加劇,導致政治...
(三)開元時代的繁盛情況 第三節 唐帝國的對外關係 一唐與東突厥 (一)唐太宗擊敗東突厥 (二)唐對東突厥的善後政策 (三)唐對東突厥戰爭的意義 二唐與西域諸國 (一)唐初西域形勢 (二)唐帝國勢力向西發展的過程 (三)對唐向西域發展的評價 三唐與高麗 (一)唐初朝鮮半島形勢 (二)唐太宗進攻...
科舉社會 ——隋至清末 隋唐科舉制度的建立,使任何一個公民都可通過考試獲得進入政府的資格。這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社會形態的革命。這個制度保證了政府機構由民間產生,由士人知識分子組成,有力地防止貴族、門第世襲割據勢力的復辟。隨著這一制度的推行,門第這種變相的貴族階級也逐步衰退而終於消失了。藩鎮勢力的創...
推行的消兵之策,導致被裁撤的兵士無以為生,嘯聚山林,社會動盪,使得唐憲宗大力削藩的成果付之東流,朝廷府藏因之耗竭,外部藩鎮割據日益加劇。同時,“錢重物輕”的現象加重,增加了百姓負擔,導致民不聊生。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恆初名李宥,貞元十一年(795年)七月,生於大明宮之別殿,初封建安郡王,元和...
⒊藩鎮、宦官、黨爭 ⒋五代更迭,十國割據 第九講 宋:繁榮和創造的黃金時代 ⒈官僚政治與體制內改革 ⒉傳統農業的新發展與商業革命 ⒊領先於世界的科技成就 ⒋經濟重心南移的最終完成 第十講 儒學的新發展及其社會影響 ⒈朱熹新儒學:從“偽學”到官學 ⒉陽明心學與異端思想 ⒊儒學薰陶下的孝義之家:“義門”...
明後期,思想家李贄,指責儒家經典並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聖人”。他揭露道學的虛偽,反對歧視婦女和壓抑商人。李贄是我國反封建的思想先驅。他的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帶有民主性的色彩。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最激烈批判的要數明末清初的黃宗羲,他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
永貞革新,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是發生在唐順宗執政期間,官僚士大夫為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為主要目的的改革。改革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專權,持續時間100多天。最後改革因為俱文珍等人發動政變,幽禁唐順宗、擁立太子李純,而以失敗告終。歷史背景 宦官專權 主條目:宦官專權 宦官擅權,始於...
政治 力行善政 吳國在楊渥、張顥先後掌權時代,長期處於政治混亂之中。徐溫執政後,一心求治,“立法度,禁強暴”,逐漸穩定了吳國的局勢。他在除掉張顥後,對嚴可求所說的“大事已定,吾與公輩當力行善政,使人解衣而寢耳”,可以說是其治理吳國的基本方略。主要舉措有:重用能臣:徐溫起用有經世濟民才能的...
士族比例越高。然而,中晚唐士族比例異常之高,所反映的只是京畿地區的情況,因為藩鎮割據以後,地方發生了重大變化,許多地區的實際人事權力不在中央,所以,中央政界多士族是落日餘輝的寫照。除了這部分統計需另外探討外,隋唐時代的統計說明,士族政治的局面依然維持。士族列表 (該表未列入的士族,待補充)
第四,注意詩文的社會作用。陳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自己的詩學主張,歸納起來有如下五點:一是倡導“漢魏風骨”和“正始之音”來反對齊梁以來“彩麗競繁”的詩風;二是把“漢魏風骨”與“興寄”相聯繫,明確詩歌抒情言志的本質特徵,既抒寫社會現實內容又抒發具有時代美學深度的思想感情;三是把“風雅”與...
《紀聞》則稱石守信、王審琦等皆被罷軍權,以散官就第,而又大事鋪張設宴道舊情節,繪聲繪影,恍如身歷其境,明顯不可能,距離當事人的時代愈遠,記載卻愈詳細,就愈是不可信。其次,三書都說此事與趙普有關,但說法卻不一致。據《談錄》一書所記載,罷石守信、王審琦的兵權是宋太祖聽了趙普一次談話之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