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線點灸是流傳於壯族的一種民間療法。它是用苧麻線經中藥炮製後點燃,直接灼灸患者體表的特定穴位或部位,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是南中國的傳統自然療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藥線點灸
- 類型:民間療法
- 特點:用苧麻線經中藥炮製後點燃
- 流傳民族:壯族
材料
常用腧穴
1.梅花穴根據局部腫塊的形狀和大小,沿其周邊和中部選取一組穴位,此組穴位呈梅花形,故名梅花穴。適用於治療外科及內臟腫塊性疾病。
2.葵花穴根據局部皮膚病損的形狀和大小,沿其周邊及病隕部位選取一組穴位,此組穴位呈葵花形,故名葵花穴。適用於冶療比較頑固的癬類和皮疹類疾病。
3.蓮花穴根據局部皮膚病損的形狀和大小,沿其周邊及病員部選取一組穴位,此組穴位呈蓮花形,故名蓮花穴。適用於治療一般癬類和皮疹類疾病。
4.結頂穴淋巴結附近或周圍發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結腫大,取腫大之淋巴結頂部為穴。
5.痔頂穴取外痔頂部為穴。
6.長子穴皮疹類疾病,取首先出現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為穴。
7.臍周四穴以神闕(臍中)為中心,旁開1.5寸,上下左右各取1穴,共4穴。配套套用,治胃腸病變。
8.關常穴即取各關節部常用穴位,如膝關節部的膝眼(犢鼻)等。
9.下迎香穴於迎香與巨髎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10.啟閉穴於鼻孔外緣直下與唇邊的連線,鼻孔外緣與口角的連線,及唇邊線組成的三角形中心處取穴。
11.鼻通穴於鼻樑兩側突出的高骨處取穴。
12.新設穴風池穴直下,第4頸椎旁開約3.3cm,斜方肌外側凹陷處取穴。
13.下關元穴於臍下3.5寸,關元穴下0.5寸處取穴。
14.膀胱3穴於尿液瀦留而隆起之膀胱上緣取左、中、右3穴。主治尿瀦留。
15.止吐穴於鳩尾和膻中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16.外魚際穴於第1掌骨上當翹起拇指時顯示出的凹陷處取穴。
17.食背穴於手背,當食指本節關節的中點取穴。
18.食魁穴於手背,當食指次節關節的中點取穴。
19.中背穴於手背,當中指本節關節的中點取穴。
20.無魁穴於手背,當無名指次節關節的中點取穴。
21.拇宣穴於兩手拇指尖端,距指甲約O.5寸處取穴。
22.外勞宮穴於手背,與勞宮穴相對處取穴。
23.肩前穴垂臂,於腋前皺襞頂端與肩髃穴連線的中點取穴。
24.十六路總火穴是治療夾色症危重患者的一組特定穴位。
這些穴位包括攢竹、頭維、風池、‘中沖、足三里,除此之外還有①翼唇穴:於鼻翼至上唇垂直連線中點處取穴;②背八穴:從風門至大腸俞連線平分為5等分,兩等分交界處取1穴,每邊4穴,共8穴;③甲角穴:於拇趾指甲外側旁開赤白肉際處取穴,左右各1穴;④肘凹穴:於肘後鷹頭後方凹陷處取穴。
25.上長強穴於長強穴上方凹陷中央處取穴。
26.趾背穴於足拇趾本節背側關節處取穴。
27.燕口穴於兩拇指相對,指尖處取穴。
28.臂肌穴 於上臂外側三角肌下中央處取穴。
29.東風穴正當頦三角之頜下淋巴結腫脹處取穴。
原則
1.凡畏寒發冷的疾患,選取手部穴位為主;
2.凡發熱體溫升高的疾患,選取背部穴位為主;
3.凡痿廢癱瘓諸症,選取該痿廢癱瘓之肌肉處的穴位為主;
4.凡痛症,選取痛處及鄰近穴位為主;
方法
2.點火將露出的線端在煤油燈火(酒精燈、蠟燭等均可)上點燃,如有火焰必須撲滅,只需線頭有火星即可。
3.施灸將有火星線端對準穴位,順應腕和拇指屈曲動作,拇指(指腹)穩重而敏捷地將火星線頭直接點按於穴位上,一按火滅即起為一壯,一般一穴灸一壯。灸處可有輕微灼熱感。
4.療程藥線點灸療法強調抓緊治療時機,治早(及時治療)、治小(小病、輕病早治)、治了(徹底治療,不要中途而廢)。至於療程,需要根據不同疾病,靈活掌握。①療程長短:急性病療程宜短,慢性病療程宜長。②療程間隔時間:頑固性慢性疾患間隔時間宜短一些,一般為2至3天。間隔期間病情繼續好轉,稱為有後效應,間隔時間可適當延長。③注意鞏固療效:.一些慢性病,如乳腺小葉增生症,腫塊消失後,還需繼續治療一個療程,以利於鞏固療效。
主治病症
注意事項
2.必須掌握火候,施灸時以線頭火星最旺時為點按良機。不要平按,要使珠火著穴。
3.施灸時,必須掌握“以輕應輕,以重對重”的原則。施灸時,火星接觸穴位時間短者為輕,長者為重。因此,快速扣壓,珠火接觸穴位即滅為輕;緩慢扣壓,珠火較長時間接觸穴位為重。施灸手法的原則也可概括為“以快應輕,以慢對重。”輕即輕病,重則重症。
4.灸後局部有灼熱感或癢感,不要用手抓破,以免感染。
5.灸前宜定好體位,一般以坐位或臥位為宜。
6.灸時點1次火灸1壯,再點再灸。
7.眼球及孕婦禁灸,寒熱證慎用。
8.囑咐病人配合治療,如胃腸病患者不能一方面治療,一方面飲食毫無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