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資源學(第2版)》是由郭巧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主要是作為農林和中醫藥高等院校藥用植物專業或相近專業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同時亦可供有關中藥材生產經營和資源開發利用及其他經濟植物研究和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該教材連緒論共十章,由緒論、藥用植物資源種類與分布、藥用植物資源化學、藥用植物資源評價、藥用植物資源保護、藥用植物資源再生、藥用植物資源綜合利用、藥用植物資源調查、藥用植物資源經濟、藥用植物分種介紹組成。
基本介紹
- 書名:藥用植物資源學(第2版)
- 作者:郭巧生
- ISBN:978-7-04-042696-0
- 類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 頁數:409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6月22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面字數:600千字
- CIP核字號:2016173599
成書過程,修訂情況,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情況
該教材是在先後組織了全中國30餘所高等院校及10餘家專業研究單位的70多位在一線從事有關科研、教學的專家召開了四次教材修訂會(2011年7月在陝西楊凌、2012年11月在雲南騰衝、2013年6月在福建福州、2013年10月在西藏林芝)並於2014年3月在廣西南寧召開了定稿會,最終修訂而成的。
該教材具體修訂如下:
1、結合研究進展,對書中的研究成果和數據進行了更新;
2、各章前增加“導讀”內容,章後增加數字資源“本章參考文獻”和“本章關鍵字釋義”;
3、總論中,精簡合併了“藥用植物資源的種類和分布”和“藥用植物資源的蘊藏量”。增加了有關藥用植物資源社會屬性的闡述,增補了“藥用植物資源經濟”一章。
4、各論中,兼顧地區、人藥部位、利用途徑等增加了實例,選取了65種研究基礎較好的藥用植物,介紹了有關藥用歷史、地理分布、資源化學、資源綜合評價、開發利用及資源保護等。
主編 | 郭巧生(南京農業大學) | --- | --- | --- | --- |
副主編 | 弓曉傑(大連大學) | 張重義(福建農林大學) | 王站之(陝西師範大學) | 秦民堅(中國藥科大學) | 朱再標(南京農業大學) |
郭玉海(中國農業大學) | 楊生超(雲南農業大學) | 繆劍華(廣西藥用植物園) | --- | --- | |
編者 | 丁平(廣 州中醫藥大學) | 張重義(福建農林大學) | 弓曉傑(大連大學) | 陳興福(四川農業大學) | 馬雲桐(成都中醫藥大學) |
陳宇航(成都醫學院) | 王沫(華中農業大學) | 陳軍文(雲南農業大學) | 王書林(成都中醫藥大學) | 邵清松(浙江農林大學) | |
王建華(山東農業大學) | 林勵(廣州中醫藥大學) | 王喆之(陝西師範大學) | 杭悅宇(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龍光強(雲南農業大學) | |
歐立軍(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 史紅專(南京農業大學) | 羅夫來(貴州大學) | 蘭小中(西藏農牧學院) | 趙致(貴州大學) | |
邢曉科(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 俞年軍 (安徽中醫藥大學) | 朱再標(南京農業大學) | 秦民堅(中國藥科大學) | 朱培林(江西省林業科學院) | |
賈曉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藥民族藥研究所) | 劉麗(南京農業大學 ) | 郭玉海(中國農業大學) | 劉合剛(湖北中醫藥大學) | 郭巧生(南京農業大學) | |
劉進平(海南大學) | 郭順星(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 孫海峰(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郭增祥(岷縣中藥材生產技術指導站) | 李曉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藥民族藥研究所) | |
崔秀明(昆明理工大學) | 李隆雲(重慶市中藥研究院) | 梁宗鎖(浙江理工大學) | 楊生超(雲南農業大學) | 董學會(中國農業大學) | |
肖婭萍(陝西師範大學) | 董誠明(河南中醫藥大學) | 吳衛(四川農業大學) | 謝軍波(北京中醫藥大學) | 吳友根(海南大學) | |
蔡傳濤(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何先元(重慶醫科大學) | 廖麗(海南大學) | 汪濤(南京農業大學) | 譚勇(青島農業大學) | |
張廣輝(雲南農業大學) | 繆劍華(廣西藥用植物園) | 張永清(山東中醫藥大學) | 魏玉清(北方民族大學) | 張君毅(華僑大學) | |
魏勝利(北京中醫藥大學) | 張明生(貴州大學) | 魏道智(福建農林大學) | --- | --- | |
審稿 | 陳士林(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 --- | --- | --- | --- |
在該教材編寫過程中,尚有崔旭盛(中國農業大學)、侯俊傑和陳銀華( 湖北中醫藥大學)、瞿顯友和吳葉寬(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王麗(四川大學)、李佳(山東中醫藥大學)、李珂珂(大連大學)、王豐青(河南農業大學)、周志強(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馮光泉(文山學院)、李密密(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雷凌華(麗水學院)、劉佛珍( 岷縣中藥材生產技術指導站)、楊東風(浙江理工大學)、馬玉華(仲景宛西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李向明(化州綠色生命有限公司)等參加了部分內容的編寫。
該教材參考了相關教材,同時收集了出版和發行的中國國內外有關專業文獻資料,總結了中國實施“中藥現代化研究與產業化開發”計畫以來的研究成果。
出版工作
2017年6月22日,《藥用植物資源學(第2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策劃編輯 | 責任編輯 | 特約編輯 | 封面設計 | 責任印製 |
---|---|---|---|---|
孟麗、李光躍 | 李光躍 | 趙曉玉 | 張楠 | 耿軒 |
內容簡介
《藥用植物資源學(第2版)》連緒論共十章,全書分為總論、各論和附錄三個部分。總論部分除緒論外共分8章,主要介紹藥用植物資源學的基本概念、研究內容及發展歷史等,並從中國國內外藥用植物資源的種類、分布、成分、評價方法、多樣性保護、調查、再生、綜合利用以及藥用植物資源經濟等方面介紹了藥用植物資源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各論部分選取了65種資源研究和開發利用較好的藥用植物進行介紹,其中20種置於紙質教材中,45種置於數字課程中。附錄部分也通過數字課程呈現,主要收錄了中國國內外有關藥用植物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方面的公約、條例和名錄等。
教材目錄
前輔文 | 一、藥用植物資源瀕危程度分級評價 | 第一節藥用植物資源經濟的相關理論 |
緒論 | 二、我國瀕危藥用植物資源種類 | 一、藥用植物資源的價值與價值核算 |
一、藥用植物資源學概念 | 第二節藥用植物資源保護的現狀和策略 | 二、藥用植物資源稀缺與價格 |
二、藥用植物資源的特點 | 一、藥用植物資源保護現狀 | 三、藥用植物資源的蛛網模型 |
三、藥用植物資源學的形成和發展 | 二、藥用植物資源保護策略 | 四、藥用植物資源的計量經濟模型 |
四、藥用植物資源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 第三節藥用植物資源保護的技術途徑和方法 | 第二節藥用植物資源的配置 |
五、藥用植物資源學的性質及相關學科 | 一、藥用植物資源的就地保護 | 一、藥用植物資源的價格變化與波動 |
本章小結 | 二、藥用植物資源的遷地保護 | 二、藥用植物資源的市場機制與市場失靈 |
複習思考題 | 三、藥用植物資源的撫育方法 | 三、藥用植物資源代際間的有效配置與產業經濟 |
拓展閱讀 | 本章小結 | 第三節藥用植物資源的公共管理 |
本章參考文獻 | 複習思考題 | 一、藥用植物資源的儲備與生態安全 |
本章關鍵字釋義 | 拓展閱讀 | 二、藥用植物資源的產權問題 |
第一章 藥用植物資源種類與分布 | 本章參考文獻 | 三、藥用植物資源的政府失靈 |
第一節藥用植物資源種類 | 本章關鍵字釋義 | 本章小結 |
一、國外藥用植物資源種類 | 第五章 藥用植物資源再生 | 複習思考題 |
二、中國藥用植物資源種類 | 第一節藥用植物資源自然再生 | 拓展閱讀 |
三、中國主要藥用植物科屬資源 | 一、藥用植物資源自然再生方式 | 本章參考文獻 |
四、國內外藥用植物資源的異同 | 二、環境因子對藥用植物自然再生的影響 | 本章關鍵字釋義 |
第二節藥用植物資源的分布 | 三、藥用植物資源自然再生特徵 | 第九章 藥用植物分種介紹 |
一、藥用植物資源的分布規律 | 第二節藥用植物野生撫育 | 第一節人參 |
二、世界藥用植物資源分布概況 | 一、藥用植物野生撫育的概念和特點 | 第二節山茱萸 |
三、中國藥用植物資源分布狀況 | 二、藥用植物野生資源撫育方式 | 第三節廣藿香 |
第三節中國中藥資源區劃 | 三、藥用植物野生撫育的研究與套用 | 第四節天麻 |
一、中藥資源區劃的目的和任務 | 第三節藥用植物的引種馴化與栽培 | 第五節雲南重樓 |
二、中藥資源區劃的原則 | 一、藥用植物的引種馴化 | 第六節五味子 |
三、中藥資源區劃的類型 | 二、藥用植物栽培 | 第七節丹參 |
四、中國中藥資源區劃的二級分區系統 | 三、栽培藥用植物的品質特徵 | 第八節甘草 |
本章小結 | 本章小結 | 第九節半夏 |
複習思考題 | 複習思考題 | 第十節寧夏枸杞 |
拓展閱讀 | 拓展閱讀 | 第十一節肉蓯蓉 |
本章參考文獻 | 本章參考文獻 | 第十二節忍冬 |
本章關鍵字釋義 | 本章關鍵字釋義 | 第十三節羅漢果 |
第二章 藥用植物資源化學 | 第六章 藥用植物資源綜合利用 | 第十四節草麻黃 |
第一節藥用植物資源化學成分的形成 | 第一節藥物開發 | 第十五節夏枯草 |
一、莽草酸途徑形成的代謝產物 | 一、中藥類藥物開發 | 第十六節鐵皮石斛 |
二、胺基酸途徑形成的代謝產物 | 二、民間藥和民族藥類藥物開發 | 第十七節黃芩 |
三、乙酸-丙二酸途徑形成的代謝產物 | 三、植物藥開發 | 第十八節菊花 |
四、甲瓦龍酸途徑形成的代謝產物 | 第二節保健護理用品開發 | 第十九節掌葉大黃 |
第二節藥用植物資源化學成分的分布特點 | 一、美容護膚產品 | 第二十節蒙古黃芪 |
一、在植物科屬中的分布特點 | 二、日用護理品 | 第二十一節三七 |
二、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點 | 第三節保健食品開發 | 第二十二節川貝母 |
三、生長發育不同時期的分布特點 | 一、保健食品 | 第二十三節川牛膝 |
四、不同採收期的分布特點 | 二、食用色素 | 第二十四節川楝 |
第三節影響藥用植物資源化學成分的因素 | 三、天然香料 | 第二十五節天冬 |
一、種質資源對藥用植物資源化學成分的影響 | 第四節植物源農藥開發 | 第二十六節化州柚 |
二、環境因子對藥用植物資源化學成分的影響 | 一、植物源農藥的分類 | 第二十七節地黃 |
第四節藥用植物中主要資源化學成分類型 | 二、植物農藥資源 | 第二十八節當歸 |
一、生物鹼類 | 三、植物源農藥的研發途徑 | 第二十九節米槁 |
二、黃酮類 | 四、農藥資源植物的開發途徑 | 第三十節燈台樹 |
三、萜類和揮髮油 | 第五節中獸藥及飼料添加劑開發 | 第三十一節陽春砂 |
四、皂苷和甾體類 | 一、中獸藥 | 第三十二節防風 |
五、其他 | 二、飼料添加劑 | 第三十三節紅花 |
本章小結 | 本章小結 | 第三十四節麥冬 |
複習思考題 | 複習思考題 | 第三十五節杜仲 |
拓展閱讀 | 拓展閱讀 | 第三十六節牡丹 |
本章參考文獻 | 本章參考文獻 | 第三十七節何首烏 |
本章關鍵字釋義 | 本章關鍵字釋義 | 第三十八節刺五加 |
第三章 藥用植物資源評價 | 第七章 藥用植物資源調查 | 第三十九節金線蘭 |
第一節藥用植物資源評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一節藥用植物資源調查原理與方法 | 第四十節梔子 |
一、藥用植物資源評價的基本原理 | 一、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的概念 | 第四十一節厚朴 |
二、藥用植物資源評價的原則 | 二、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的目的 | 第四十二節珊瑚菜 |
三、藥用植物資源評價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 三、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的方法 | 第四十三節貼梗海棠 |
第二節藥用植物資源品質評價 | 第二節現代信息技術在藥用植物資源調查中的套用 | 第四十四節盾葉薯蕷 |
一、藥用資源植物產品外在品質評價 | 一、“3S”技術的套用 | 第四十五節孩兒參 |
二、藥用資源植物產品內在品質評價 | 二、遙感套用技術路線與方法 | 第四十六節絞股藍 |
第三節藥用植物資源生態適應性評價 | 第三節藥用植物資源野外調查 | 第四十七節桔梗 |
一、環境與生態因子 | 一、藥用植物資源野外調查的準備工作 | 第四十八節栝樓 |
二、藥用植物的生態適應性 | 二、藥用植物資源野外調查的基本方法 | 第四十九節黨參 |
三、藥用植物資源品質與生態環境相關性評價 | 三、藥用植物資源野外調查的注意事項 | 第五十節益智 |
第四節藥用植物資源效益評價 | 第四節藥用植物資源調查內業整理 | 第五十一節通關藤 |
一、藥用植物資源生態效益評價 | 一、調查資料的整理 | 第五十二節菘藍 |
二、藥用植物資源經濟效益評價 | 二、藥用植物資源地圖繪製 | 第五十三節黃皮樹 |
三、藥用植物資源社會效益評價 | 三、藥用植物資源調查報告的撰寫 | 第五十四節黃花蒿 |
第五節藥用植物資源遺傳多樣性評價 | 第五節藥用植物資源動態監測 | 第五十五節黃連 |
一、藥用植物資源遺傳多樣性的概念及生物學基礎 | 一、藥用植物資源動態監測工作的內涵與目的 | 第五十六節匙葉翼首草 |
二、藥用植物資源遺傳多樣性的取樣及檢測方法 | 二、藥用植物資源動態監測體系的組成 | 第五十七節野葛 |
三、藥用植物資源遺傳多樣性的評價指標及評價方法 | 三、藥用植物資源動態監測方法 | 第五十八節銀杏 |
本章小結 | 四、監測信息服務站的建設 | 第五十九節短葶飛蓬 |
複習思考題 | 本章小結 | 第六十節雷公藤 |
拓展閱讀 | 複習思考題 | 第六十一節新疆紫草 |
本章參考文獻 | 拓展閱讀 | 第六十二節裸花紫珠 |
本章關鍵字釋義 | 本章參考文獻 | 第六十三節檳榔 |
第四章 藥用植物資源保護 | 本章關鍵字釋義 | 第六十四節蕺菜 |
第一節藥用植物資源瀕危程度評價 | 第八章 藥用植物資源經濟 | 第六十五節薯蕷 |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藥用植物資源學(第2版)》配有Abook數字課程,該課程包括各章參考文獻、關鍵字釋義,65種藥用植物的彩色數碼照片等。
數字課程名稱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內容提供者 |
---|---|---|---|
“藥用植物資源學(第2版)”數字課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2017年6月 | 郭巧生等人 |
教材特色
1、該教材的教學適用性強,在多個專業和地域都可以使用;
2、該教材採用“紙質教材+數字課程”的形式出版;
3、該教材實用的附錄內容是該教材的特色之一,除了相關公約、條例和名錄外,主要編審人員的簡介也收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