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發病原因,臨床表現,疾病診斷,鑑別診斷,多形滲出性紅斑,皰疹性口炎,疾病治療,疾病預防,
發病原因
過敏體質者因使用藥物引起變態反應而發病。各種藥物均可引起藥物過敏性口炎。常見的有抗生素類,如青黴素、鏈黴素、四環素等及磺胺類。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等。催眠與抗癲癇藥,如魯米那、苯妥英鈉和卡馬西平等。中成藥也有引起藥物過敏性口炎的,但遠較西藥低。引起藥物過敏性口炎的藥物僅少數藥物是全抗原,如人體丙種球蛋白、破傷風抗毒素和某些疫苗等。大多數藥物和其代謝分解產物為半抗原,需與機體內大分子的載體蛋白結合後才能成為全抗原。藥物抗原通過和抗體結合或致敏淋巴細胞而產生變態反應。
臨床表現
藥物引起變態反應需要一定的潛伏期,由初次24~48小時發作,反覆發作縮短至數小時或數分鐘。病損可單發於口腔,也可伴有皮膚損害。口腔病損好發於唇、頰、舌和上齶。常見病損為單個或幾個大小不等的水皰,水皰破潰後形成糜爛或潰瘍,表面有黃白色滲出物,疼痛明顯。
皮膚病損好發於口唇周圍,顏面部,四肢下部,手、足的掌背兩面,以及軀幹等部位,常單個發生。表現為紅斑、丘疹、大皰等,最常見的病損為圓形紅斑。有時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水皰,稱皰性紅斑,皮膚有瘙癢不適感,疼痛不明顯。病損出現在比較固定的位置,又叫固定藥疹。常見於唇部周圍皮膚,多有色素沉著。發病時呈暗紅色,邊緣比較齊,圓形或橢圓形。
疾病診斷
1.有明確的用藥史或曾有藥物過敏史。
2.突然發生的急性炎症,口腔黏膜起皰,皰破潰形成糜爛面,邊緣多比較整齊。皮膚有紅斑、皰疹及丘疹等病變。
3.停用可疑致敏藥物後,病損很快癒合。
鑑別診斷
多形滲出性紅斑
是一組累及皮膚和黏膜,以靶形或虹膜狀紅斑為典型皮損的的急性炎症性皮膚黏膜病,有自限性,且常復發。好發於青壯年,多見於春秋兩季。口腔黏膜病損可伴隨皮損同時發生,亦可單獨發生。口腔病損分布廣泛,好發生於唇、頰、舌、齶等部位。黏膜充血水腫,有時可見紅斑及水皰。但皰很快破潰,故最常見的病變為大面積糜爛。糜爛表面有大量滲出物形成厚的假膜。病損易出血,在唇部常形成較厚的黑紫色血痂。
皰疹性口炎
原發性感染多見於嬰幼兒,潛伏期約一周,發燒38℃~39℃,全身反應較重,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和口周皮膚出現成簇小水皰。
疾病治療
1.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藥物以及與其結構相似的藥物。
3.套用抗過敏藥物,內服抗組胺類藥物,如:氯苯那敏、賽庚啶、苯海拉明。
4.面積廣泛,糜爛和滲出嚴重者,可給予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口服強的松每日30mg-60mg或地塞米松靜脈滴注,待症狀減輕後,改為口服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