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婦山,位於普濟鄉南部,芍藥溝源頭,系普濟、洛河、三坪、沖河四鄉邊界山峰,海拔1930米,為縣境中部最高山。山勢雄偉,疏林灌木覆蓋。板片岩層,黃沙土質,生長黃連、黨參、當歸等藥材。舊志“藥婦雲封”為縣八景之一。1961年11月,建立藥婦山林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藥婦山
- 地理位置:普濟鄉南部
典籍出處,地理位置,景觀描述,
典籍出處
地理位置
平利縣地處秦嶺褶皺系南側和大巴山弧形構造的東緣。紫陽縣紅椿壩——鎮坪縣曾家壩大斷裂帶從平(利)嵐(皋)交界的界嶺埡子(平利縣水坪鄉境內)、獐子坪(三坪鄉境內)、白果坪(八道鄉境內)一線穿過。大斷裂帶以三坪、白沙鄉間的鳳凰尖——八道與獅坪鄉交界的光頭山一線為界。斷裂帶以南的大巴山系高大挺拔,2000米以上的群峰疊起,溝壑縱橫。大巴山主脊北西走向,最高峰化龍山海拔2917.2米。山勢由南向北,逐次降低,為南高北低地貌特徵,形成秋山、藥婦山、西岱頂和平頭山四大支脈。
景觀描述
登臨藥婦山 楊飛
藥婦山之神形在勢。你看它千萬年雄矗城南,巍然屹立,主峰老廟脊直插雲端,刀削斧砍,高不可攀。峰生鳳凰嘴突兀奇險,凌空飛懸,傲世群巒。四下綿延橫亘,方圓百里,渾然一體。明崖高萬丈而長數千米,上無寸草,僅見鷹巢。下有容納數百人的山洞,時年土匪架雲梯出入,用滾木擂石設防,一夫擋關,萬夫莫開。破山埡斜斷東山脊,蠟燭石獨立山腰際,步移勢換皆美景,景隨勢幻堪稱奇。
藥婦山之神採在樹。自山腳的灌木叢到山上的亮腳林,一路漸次高大起來。秋風勁吹,遍山搖曳,葉浪翻飛,層林盡染。那陡峭險峻的山崖之上,遍是多人合抱粗的椆樹、青檀、櫟樹、鐵匠木,一棵棵一簇簇,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有的傲立在巨石上,有的硬嵌在亂岩中,有的飄懸在山崖外,蒼乾皸裂,虬枝崢嶸,盤根錯節,在竹石草苔的映襯下一樹一景,情形各異。如果你沒有看見過大碗口粗的洋桃藤與山杜鵑,沒有體驗過擁依崖頭樹丫俯瞰萬丈深淵的心跳與膽顫,沒有經歷過鑽進深山老林盡頭的峰迴路轉與豁然開朗,沒有產生過樹立偏岩歷經侵擾終成材的感悟與自省,應來這裡。
藥婦山之神韻在霧。我們透過密匝匝的枝梢,看山霧輕攏慢涌,或遍山瀰漫、天山相連,或如綢如帶、旋繞山間,或一團一簇、浮於林表,或一絲一縷、飄於崖際,或如煙如紗、隨風而散。一年四時,輕盈縹緲,千姿百態,游移不定,變化多端,襯託了山林的蒼勁,柔和了山岩的堅韌,把整個藥婦山幻化成幅幅水墨丹青,平添了探尋的意境,讓人在不經意中有了喊山的衝動,和聲伴著雲霧傳的老遠老遠,迴蕩在群山之間。
藥婦山之神妙在趣。民傳山顛有天池,碧水盈盈,常年不乾,蠟燭石歷經風雨雷電,孑然獨立,日落則燃,皆有緣可見。據北宋《太平寰宇記》載,此山有名為毛女者,常年採藥,濟世救人,鄉民頌為藥婦,事跡感動西天王母,將其列為仙班,並賜山名藥婦山,現有搗藥石臼為證,且立藥婦塑像於城西。主峰老廟脊下祖師廟正殿仍在,廂房尚存,飛檐翹角,壁畫留痕,觀音殿、和尚包,均有遺蹟可尋、異趣可探。大山的神秘、玄妙與深邃,雖不是聖地,卻猶似仙寰。(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