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世紀藝術因為越來越古怪的形式和理念使此前幾千年的美學和藝術傳統被顛覆。以至於如今在藝術領域內外普遍產生了一種困惑:“什麼才是藝術?”或者是相反的一個問題:“有什麼東西還能不是藝術?”
圖書目錄
期待“美學之夏”——叢書代序
題記
插圖目錄
第一章 藝術守望的改變
第二章 審美誹謗:杜尚和紐曼
第三章 生殖墒:現代藝術的悖論
第四章 無意識崇拜的衰落:論虛無
第五章 鏡子,世俗之牆上的鏡子
後記 工作室的廢棄與重建
索引
作者簡介
卡斯比特(Donald Kuspit),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藝術史與哲學教授,當代美國最富盛名的藝術評論家之一,福特、古根海姆等多項國際著名藝術基金的獲得者。先後出版過《怪癖性認同:前衛藝術終結中的藝術家》(Idiosyncratic Identities:Artists at the End ofthe Avant-garde,1996),《拯救藝術:批判式的白日夢》(Redeeming Art:Critical Reverties)。《藝術的終結》是其2004年的最新著作。
圖書序言
20世紀中國曾經湧起了幾次“美學熱”,在當時“沉寂”的世界美學天空中,成了最絢麗的星座。
然而,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美學熱”在消退,而世界美學卻不再“沉寂”,此消彼漲,中國美學已不再亮麗。
中國還會有“美學熱”嗎?這是中國的美學研究者很感興趣但又無法預測的問題。
今天的社會的確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無論是用“後現代”、“第二次現代化”、“審美化”還是“圖像轉向”來描述它,都意味著這個社會正在發生由“硬”向“軟”、由“實”向“虛”的轉向。在一個虛擬柔軟的社會裡,藝術和審美將會越出它們的邊界,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而以藝術和審美為研究對象的美學也有可能越出它的邊界,成為人們普遍採取的生存策略。中國文化本來就以推崇空靈著稱,在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人,應該可以更好地適應這種時代轉向。
在我們看來,從今天的時代條件來看,中國很有可能再次出現“美學熱”。
為了推動“美學熱”的出現,我們需要做許多紮實的研究工作。公正地說,前幾次“美學熱”給今天的美學研究者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但也留下了不少沉重的包袱。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