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楊全

黎楊全

黎楊全,男,1977年9月出生,漢族,文學博士,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英國班戈大學(Bangor University)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新媒介文論與文化,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2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多項科研項目。擔任的學術兼職主要有: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新媒介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英國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團圖書評審專家、中宣部網文閱評專家、《中國網路文學年鑑》編委、重慶市作協文藝創作資助項目評審專家、重慶市網路作家協會顧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楊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77年9月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
  • 職業:教師
  • 出生地:重慶
  • 性別:男
  • 職稱:教授
個人簡介,國內外學習經歷,主講課程,出版圖書,科研獲獎,主要著述,專著,主要論文,

個人簡介

黎楊全,男,1977年9月出生,漢族,文學博士,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英國班戈大學(Bangor University)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新媒介文論與文化,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2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多項科研項目。擔任的學術兼職主要有: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新媒介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英國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團圖書評審專家、中宣部網文閱評專家、《中國網路文學年鑑》編委、重慶市作協文藝創作資助項目評審專家、重慶市網路作家協會顧問。

國內外學習經歷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英國班戈大學(Bangor University)訪學,師從數碼藝術研究國際知名學者Astrid Ensslin教授,研究西方數碼藝術及理論。
2009-2012年入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師從胡亞敏先生,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2-2005年入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5-1999年入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管理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
《文學概論》、《外國文學》、《比較文學》、《西方文學批評史》、《文學理論問題與方法》(碩士)、《美學與藝術理論前沿問題研究》(博士)等。

主講課程

《文學概論》、《外國文學》、《比較文學》、《西方文學批評史》、《文學理論問題與方法》(碩士)、《美學與藝術理論前沿問題研究》(博士)等。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黎楊全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3年8月
《數字媒介與文學批評的轉型》是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黎楊全。

科研獲獎

獲重慶市委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第十五屆“五個一工程”獎。
重慶市文聯第八屆“重慶藝術獎”。
入圍2018年度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終評。

主要著述

專著

《數字媒介與文學批評的轉型》,上海三聯,2013。
《中國網路文學與虛擬生存體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

主要論文

1、《虛擬體驗與文學想像——中國網路文學新論》,《中國社會科學》(頂級期刊)2018年1期(《新華文摘》2018年11期、《光明 日報》2018年3月20日、《2018年度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論文集》、《中國網路文學評論年選(2018)》、《中國網路文學年鑑(2018)》轉載)。
2、《網路文學、本土經驗與新媒介文論中國話語的建構》,《文學評論》(權威期刊)2020年第6期(《中國網路文學評論年選》(2020)選入)。
3、《中國網路文學與遊戲經驗》,《文藝研究》(權威期刊)2018年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8年第7期、《光明 日報》2018年8月21日轉載)。
4、《移動媒體、定位敘事與空間生產》,《文藝研究》(權威期刊)2015年第1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16年第4期轉載)。
5、《網路穿越小說:譜系、YY與思想悖論》,《文藝研究》(權威期刊)2013年12期。
6、《網路追文族:讀寫互動、共同體與“抵抗”的幻象》,《文藝研究》(權威期刊)2012年第5期(選入《文化研究年度報告》,陶東風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7、《從實體論到間性論:網路時代文學活動範式的轉型》,《中州學刊》(CSSCI)2020年3期。
8、《網路文學:新媒介現實主義的崛起》,《中州學刊》(CSSCI)2019年10期(《新華文摘》論點摘編,《學術界》論點摘編,《中國網路文學評論年選》(2019))。
9、《新媒介與國民“文學生活”的轉型》,《文藝爭鳴》(CSSCI)2016年第9期。
10、《“女扮男裝”:網路文學中的女權意識及其悖論》《文藝爭鳴》(CSSCI)2013年第8期。
11、《後現代地理學:數字時代文學批評的困境與策略》《文藝爭鳴》(CSSCI)2012年第1期。
12、《經典重讀:生態視域下的文學教學模式探索》;《文藝爭鳴》(CSSCI)2013年第3期。
13、《齊澤克的生態觀及其意義》,《外國文學》(CSSCI)2014年第2期。
14、《“場景時代”的興起與後現代美學的重構》,《中州學刊》(CSSCI)2018年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美學》2018年第4期轉載)
15、《大眾點評的興起與文學批評的新變》,《中州學刊》(CSSCI)2016年11期。
16、《SoLoMo的興起與日常生活審美化的新變》,《內蒙古社會科學》(CSSCI)2018年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美學》2019年第1期轉載)。
17、《網路小說的快感生產:爽點、代入感與文學的新變》,《海南大學學報》(CSSCI)2016年第3期。
18、《數字時代藝術批評的空間轉向》,《民族藝術》(CSSCI)2013年第2期。
19、《馬克思的不平衡理論與藝術的終結》,《文藝理論與批評》(CSSCI)2010年第4期。
20、《從立法到闡釋:文學批評家網路生存的困境與可能》,《江西社會科學》(CSSCI)2012年第5期。
21、《從物語消費到數字消費:新媒介文藝消費邏輯的演進》,《江蘇大學學報》(中文核心)2021年第1期。
22、《走向交往詩學:彈幕文化與社交時代的文藝變革》,《南京社會科學》(CSSCI)2021年第4期。
23、《“經驗”的貧乏與救贖》、《海南大學學報》(CSSCI)2010年第1期。
24、《祖先哲學與欲望現實》,《中國文學研究》(CSSCI)2010年第4期。
25、《世界的荒誕真相與“活著”的哲學》,《小說評論》(CSSCI)2009年第6期。
26、《芥川〈南京的基督〉:病的隱喻與文化衝突》,《日本研究》(CSSCI)2009年第1期。
27、《論屠格涅夫長篇小說中的愛情實質及其悖論》,《海南大學學報》(CSSCI)2007年第10期。
28、《文化復興與國民性重建:論周作人對古希臘文化的誤讀》,《江西社會科學》(CSSCI)2007年9期。
29、《論屠格涅夫創作中先驅者的歷史命運》、《文藝理論與批評》(CSSCI)2007年第5期。
30、《加繆“現代悲劇”的理論建構與悖論》,《戲劇文學》(中文核心)2009年第2期。
31、《論加繆的〈誤會〉與其荒誕哲學的潛隱衝突》,《戲劇文學》(中文核心)2008年第10期。
32、《解讀周作人的希臘神話情結》,《海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12期。
33、《論廚川白村對周作人文學觀的影響》,《海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
34、《〈墮落〉:病的隱喻與療救》,《法國研究》2009年第5期。
35、《開啟新媒介現實主義》,《光明 日報》2020年2月5日,學習強國app轉載。
36、《網路文學的網遊化趨勢》,《光明 日報》2013年9月24日,中央電視台“文化正午”欄目播出。
科研與教改項目:
1、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數位化語境中文學制度的轉型研究”(經費20萬,結項)
2、2011年教育部社科青年項目“數字媒介與文學批評的轉型研究”(經費7萬,結題)
3、2019年中國作家協會網路文學評論年度支持計畫資助“中國網路文學與虛擬生存體驗”(經費6.5萬)
4、2019年重慶市文藝創作項目資助“中國網路文學與虛擬生存體驗”(經費5萬)。
5、2017年中央高校重大培育項目“中國網路文學的海外傳播研究”(經費10萬,在研)
6、2015年中央高校重點項目“中國網路寫手的民族志研究”(經費6.5萬,結題)
7、2014年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重慶網路文學研究”,(經費0.2萬,結題)
8、2013年中央高校一般項目“資本與網路雙重製約下的新大眾敘事研究”(經費3.5萬,結題)
9、2013年西南大學博士基金項目“齊澤克的意識形態理論研究”(經費3.5萬,結題)。
10、2019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四個回歸”背景下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機制的反思與重構》(1.5萬,在研)。
11、2018年西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雙一流”背景下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建設問題研究》(1.5萬,在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