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正如標題所示,由“
藝術創造”和“
藝術教育”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的作者是畫家莫里斯·布朗。他主要討論了有關美術,特別是創作中的若干問題。文中既包含專業、技法內容,同時又表達了作者對藝術創造的某些評論和哲學思考,因而它不同於一般的學術論著。
第二部分的作者是美術教育家黛安娜·科贊尼克。文中包含了較多的歷史回顧和美術教育的實際問題,語言相對平實,隨意。
現代教育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它確實在為現代社會培養大批的、高質量的建設人才,在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方面顯示出強大的功能;也正是在西方的現代化進程中,各種教育哲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及教改方案才湧現出來,從而大大改變了傳統學校的面貌及人們對教育的認識。但是反過來說,現代教育的特長是在分門別類的職業培訓,卻在相當程度上忽視了對人的完整性及人文精神的涵養。因而當人們對“現代化”有了一種新的反省以後,不也應相應地要求教育作出適當調整,甚至要求教育為救治或預防現代社會的弊病而作出安排嗎?
人格當然是有具體內容的,而這種內容在歷史或不同人的人生中總是要變化、發展的,每個人對人格自我的塑造也是其終生的使命,因此我們強調在中國小校中的人格培育指的只是對兒童、青少年完整、健全人格結構發育和初步塑造的意識、關懷與安排。我們希望孩子們在成人、進入社會的時候,已經具備了基本的人格結構,他們不僅有現代社會需要的技能和知識,有對社會、歷史、文明一定的認識,也有對自我及其未來發展方向的比較清醒的認識和對社會現實及其他人的比較健康的態度。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中發揮其創造性; 建設性地面對種種社會現實與人際交往;不僅在成功時能戒驕戒躁,而且在逆境中也堅韌不拔。這樣,社會的發展、進步才可能是與人的發展同時完成的,而不是以相當一部分人為代價的。
當前的教育已經注意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希望利用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來養育新一代的情操、心靈,但應該意識到的是,今天的道德教育一定要是建立在完整人格培養的基礎上才會是真正現代化的;也才可能會是有中國特色的。無論什麼樣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都必須由一個有理性有理想的、有選擇和判斷能力的、有生命活力和同情心的主體去遵循,這樣的人才會是“自律的”,這些規範本身也才是“道德的”。換句話說,真正的“全面發展”不僅是個知識結構完整的問題,不僅是知識結構中有沒有道德內容的問題,而只能是完整人格培養的問題。這是我們今天的教育必須明確的主要問題,也是今後一段時間美術教育改革的方向。
具體到學校教育上,最主要的是要強調其目標是培養完整、健全的人格。關於人格,哲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有種種定義和看法,其間也有極大的差異。我們這裡說的人格有這樣幾層意思:它是相對獨立於社會和他人的一個“位”或“格”,它有自身比較明確的界限和不同側面。相對於人的軀體它是人的內在的諸方面之和,相對人的外在行為與種種表現,它是其內在比較穩定的動機及常態。人格自身是一個由各種心理—文化要素組成的、不斷發育、變化著的結構,其核心是人的生命和創造的需 求與驅力。人格的發育和變化既取決於他的活動、他與社會、他人的互動,也取決於個人對其人格的自我意識水平。相對於他人,它表現為不同的個性差異。這主要是其結構要素在組合關係和發育程度上的差異造成的。
作為藝術教育和審美能力的培養,美術課一般說將培養學生一種與科學的或邏輯的思維所不同的直覺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對形式以及形式、內容間適度關係的敏銳感受力和判斷力。但注重“寫實”的美術與注重“表現”的美術還是有些差別。
它將充實人們對藝術創造力的理解。在注重“寫實”的藝術教育中,創造性往往僅被理解為對客觀形象的記憶和想像,至多是組合;而在強調“表現”的藝術教育中,創造更多的是指生活中尚沒有的、不可見的形象的首次出現,它為生活增添新的內容。也擴充和完善了知識的結構,改善了人們的“知識”觀念。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超越抉擇:對繪畫的思考
第1章上帝之孫
第2章繪畫媒介第3章其他一些因素:風格、衝動、折衷及色彩
第4章畫室
第5章創造
第6章課堂
第7章把美術創作納入學校
第二部分教學中美術創作的四個競爭性傳統
美術教學專業的定向
(1)教學準備的步驟
(2)對美術創作進行專業性的再解釋
(3)選擇
(4)選擇的重要性
第8章審視我們個人的經歷和教育遺產
我們的教育遺產
(1)原有的思想
(2)三部分構成的遺產(3)二部分構成的遺產
第9章向傳統過渡:作為技巧學習的美術創作
第一個傳統:作為技巧學習的美術創作
(1)歷史
(2)美術家的觀點
第10章為了就業而進行的美術創作
歷史
(1)從工業到“勞動厭惡”
(2)作為另一種工作形式的美術創作
(3)現代工業與藝術的統一(4)藝術家的觀點
第11章為心靈的美術創作
(1)歷史
(2)藝術家的觀點
第12章為理解自己和他人而從事的美術創作
(1)歷史
(2)赫爾豪斯的遠見
(3)學校
(4)藝術家的觀點
第13章結論:由誰選擇?
(1)四個不同的課
(2)創造中的複雜性(3)教學如何與藝術創造相統一
作者簡介
布朗,美國畫家,曾執教於布雷德理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作品曾獲多種獎勵,並收藏於全美許多重要場所。 科贊尼克,專事藝術教育研究。現任美國麻省藝術學院教育系主任。著有《藝術與認識》中的部分章節與《浪漫主義的教育遺產》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