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閒思錄》是2019年中西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加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藝林閒思錄
- 作者:周加華
- 出版社:中西書局
- 出版時間:2019年8月1日
- 頁數:347 頁
- 開本:32 開
- ISBN: 9787547516539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藝林近思錄——周加華藝術隨筆》是一本散文集,大致分為6個章節,人生雜憶、畫外之音、山外看山、城市尋味、談藝論道和基諾列傳。從人生到藝術,有感悟有辨析,作為一名畫家,其筆耕不輟,本書較為全面的收錄了周加華先生各個時期的文學創作。
圖書目錄
序
入世境界的感悟
虛擬的身份
破除自我心中的“賊”
我、妻子、兒子
陽光燦爛的童年印象
刻骨銘心的記憶
姻緣際會
父子親情
兒子,似乎已經長大了
兒子,真的已經長大了
我的圖畫故事
童趣與職業選擇
我的老師
在幻覺中尋找自我
解讀我的繪畫語言
方寸之心,制之在我
——我的圖畫聲明
我所崇尚的精神境界
繪事雜言
我和敦煌藝術的結緣
追憶和紀念
附:訪談孤獨的入世者
文化的社會價值
繁華背後是文化的缺失
糟糕的一天
——被一日二則新聞所困擾
西風東漸
——美術創作領域的一個怪圈
意識形態的錯位交易
——美國蘇富比“亞洲現代藝術拍賣”有感
茫然與畸形
——閒聊“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窘境
暇冒偽劣,混淆視聽
——閒話文化產業之“美術商品”市場
叭壯懷激烈到頹廢茫然的悲涼
——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現狀的批評
重拾信心,找回尊嚴
——寄語中華工藝美術事業
日本畫廊和藝術市場
中國“敦煌”在日本
平山郁夫談文化的引進消化發展
歐洲三國游札記
看吉伯特與喬治訪華展覽
新生代的銳氣
——解讀俄羅斯現實主義新生代作品展
附:訪談藝術家要有“士”的文化精神
城鎮改造的思考
不妨先做一些減法
——要重視都市環境的視覺污染
不妨再做一些加法
——博覽萬國建築之餘
上海城市公共環境中的雕塑景觀
策馬入林
——阿曼作品在城市空間的律動
國際化都市形象與房產品牌意識
淮海路570號的改頭換面
九亭新都市計畫
……
遊走在朋友的作品間
小貓“基諾”的故事
跋
作者簡介
周加華,男,漢族
1956年11月11日,出生於上海嘉定。
1977年至1980年,就讀於上海戲劇學院美術系版畫專業。
1980年畢業至1981年10月待分配期間,為上海市學生聯合會、中國科學院嘉定光學研究所、嘉定郵電局等機構,創作繪製大型主題油畫及廣告招貼畫。
1981年7月,45件作品參加《校際交流展》(浙江美術學院陳列館)。
1981年10月,分配到上海農業展覽館,擔任美術設計師,主持展覽相關的美術工作。
1985年,同時擔任北京《中國美術報》、《新觀察》雜誌社記者。
1988年,東渡日本遊學,在辦個人畫展的同時,主要考察了日本東京一些美術館及畫廊業的情況,並對日本畫家平山郁夫先生作專題採訪。
1989年6月17日,返回中國上海。
l990年11月,被調入上海油畫雕塑院,專業從事油畫創作至今。
1993年,參加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的建設工作,擔任籌建委員會主任助理,同年被破格評為國家二級美術師。
1997年,擔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機關事務局形象設計工程專家組藝術總監。
2000年,參與APEC上海會議的組委會工作,擔任設計專家組總監。
2001年,策劃創辦精:文藝術中心(位於浦東金茂大廈的裙樓),並擔任藝術總監,主持《首屆精文藝術大展》、《俄羅斯新生代繪畫展》、《20世紀中國畫精品展》等相關展覽會。
2001年,策劃主持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的歷史畫創作,並負責孫中山先生銅像的監製。
2003年7月,擔任歐迪芬內衣博物館藝術總監,策劃大型多媒體表演劇《尋衣記》,2004年3月17日、18日本劇在上海大劇院隆重上演,並在國內外巡演。同時,著手策劃創建“歐迪芬內衣博物館”。
2003年11月,創辦《空間》雜誌,由台灣《空間》雜誌社與《人民日報》社聯合辦刊,擔任該雜誌創意總監。
2003年末至今,任上海大都會集團藝術總監。通過企業對文化的支持,正著手策劃創建“大都會當代美術博物館”、“大都會創意文化產業基地總部”。
後記
在人的生命秉性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自我身心的健康和獲得誠信、明察、寧靜、平和的生活狀態。
生活在天地社會間,不過是情感抒發的境域,但凡人情物理,隨著日出月入,一昭一幽,有感於心,亦有慨於事,有達於性,亦有郁於情。
在剎那的現實生活里要祈求生命的豐富和充實,就必須從自我性情的真率和胸襟的寬仁去建立正確的處世觀念,不要患得患失,讓平靜的生命,不辭痛苦與憂愁,亦不震撼於虛榮和屈辱;辛、酸、苦、辣、甜的箇中味道,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
我以為生命的價值是誕生於一個最自由、最充沛的身心的自我意識中,樂天知命,以享受樸素的生活。
歲月匆匆,我踉踉蹌蹌地一路走來……
偶爾一回頭,56個春秋年華已然成為過往歷史的記憶,而鏡中的我,已是兩鬢斑白。
在這個年齡段,恰如是到了人生的秋的季節,金黃而濃郁,應該是碩果纍纍,成熟而豐富,也意味著生命的圓熟和思想的穩健。
……夏日茂盛的畫面,似乎還在我的記憶中閃現。
值此時節,將以往見諸報刊的一些文字,編纂整理,聊作收穫。
其中似乎可以窺探到我對人情物理的態度和文化主張,亦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自得其樂罷了。
2012年6月13日
序言
我曾在加華《我的圖畫故事》里,看到這位不同凡響的畫家,是怎樣用西洋油畫的畫筆,把厚重的中國文化精神,那樣契合地塗抹在一塊塊畫布上。那古樹、古屋,那嫩葉、月亮,那寂靜的大地和冷峻的天空……這些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尋覓的景象,是怎樣被這位怪傑式的畫家建構成一組組嶄新的畫面,它們既承載了幾千年中國歷史文明的沉重負擔,又透露出這古老文化正在突破舊時代的外殼爆發出新時代的勃然生機。但我們仍然希望更多地了解這位畫家是怎樣生活的?是怎樣成長的?特別是在藝術思維上他的一些特殊見解是怎樣形成的?他是怎樣走上一條頗為特殊的藝術道路的?擺在讀者面前這本《藝林閒思錄》中許多短文,為我們提供了很多饒有趣味的回答。
加華對人生的態度很值得玩味。本書開卷第一篇,首引莊子名言,“人之生也,與憂俱生。”他對人生看得超逸脫俗,似乎早已步人出世境界。但在生活中他又是個柴米油鹽菸酒茶、實實在在的人世者,藝術上更是個紅橙黃綠青藍紫、天馬行空般的創意者。他愛祖國,愛人民,愛家庭,尤其愛護自己的接班人。他積年累月、辛勤勞累地培養著愛子,從怎樣做人到怎樣成才,以身作則,諄諄教導,終於把他的愛子教育成為朝氣蓬勃的、成績卓越的、文明藝術的CE0。他的這種精神很值得某些好高騖遠、實際上不懂生活的書生型家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