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兔(學名:Lepus tibetanus):是兔形目、兔科、中亞兔的亞種。在同類的動物。體形較大,體重1.6-2.5千克,體長40-76厘米。身體纖細,頭部較小。它們的背面毛色有變異,為沙黃色和黑色。在冬天,隨著皮毛變厚,它們變成灰褐色或沙棕色。下體淺黃色至白色。尾巴黑褐色。兩隻眼睛有光環眼圈環繞。具有長的上頜前骨,但鼻骨短。顱骨眶上突前後凹刻均明顯。鼻骨後端稍超過前頜骨後端,顴弓寬,有大的聽泡和大的平臥門齒。乳頭3對。
居住在許多不同的生境中,包括沙漠、半沙漠和草原等棲息地的灌木叢和草原地區。主要夜間活動。聽覺、視覺都很發達。終生生活於地面,不掘洞,善於奔跑。幼兔出生即具毛被,能睜眼,不久就能跑。主要吃植物種子、漿果、根、樹皮、嫩枝及樹苗等。也以人類種植的玉米、豆類、種子、蔬菜為食,對農作物及苗木有危害。
僅在亞洲的古北地區發現。地理分布包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向東延伸穿過巴基斯坦北部和克什米爾的部分地區,並向東延伸至阿爾泰山脈的西北部,在蒙古南部和中國西北部的部分地區也有分布。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棲息環境,生活習性,領地,交流,行為,食性,天敵,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主要價值,生態,經濟,負面,
動物學史
直到20世紀30年代,藏兔才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物種。第一次重大修訂(Heptner 1934年)將歐洲野兔、托氏兔和藏兔統一為一個物種“草兔”,但奧格涅夫(Ognev 1966年)拒絕了這一概念,稱“……有很多證據證明歐洲野兔、托氏兔和藏兔不可視為一個物種……”。接下來,埃勒曼(Ellerman 1955年)將藏兔和托氏兔一起作為草兔的一個亞種,他得到了培特(Petter 1959,1961)的支持。然後哈里森(1972)將阿拉伯野兔(L.arabicus)也作為亞種添加到草兔中。然而,一些人繼續追隨奧格涅夫。Bannikov(1954)、Sokolov和Orlov(1980)和Shou(1962)分別提供了藏兔在蒙古和中國的分布細節。羅(1981)進行了一次聚類分析,他認為這是支持Ellerman等人的,但由於其方法論受到了趙、鄭、周(1983)的強烈批評。
奎氏(Qui 1989)隨後重新分析了數據,發現藏兔的三個族群與托氏兔的四個族群明顯分離(儘管Qui繼續使用L.capensis作為物種名稱)。藏兔具有與西藏高原相鄰的高原兔(但不是開普野兔和托氏兔)的某些特徵,最顯著的是相對較長的前上頜和短鼻骨,結合較大的前切牙,以及由奧格涅夫(1966)描述的顱骨和皮毛特徵。在解決這些野兔的分類學問題之前,有必要對包括廣義的草兔(Lepus capensis)在內的十個分類單元之間的潛在接觸帶,並對這些特徵進行評估。2005年確認了藏兔包括5個亞種:Lepus t.centrasiaticus、L.t.crasspedotis、L.t.pamirensis、L.t.stoliczkanus和L.t.tibetanus。2012年,一項分子分析將“centrasiaticus”重新分配定位給了托氏免。2018年史密斯等人(Smith et al.)認定藏兔是單型種。
形態特徵
兔科物種是伯格曼法則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生活地區從赤道向北緯越遠,物種就越大。在赤道,野兔的體重約為2千克或更少,在溫帶地區,它們的平均體重為3千克,而在遙遠的北極,野兔的體重約為5千克。藏兔的體重在1.6-2.5千克之間,長度可達40-76厘米。
藏兔的身體非常纖細,頭部較小。它們的背面毛色有變異,有時為沙黃色,也可能為黑色。在冬天,隨著皮毛變厚,它們變成灰褐色或沙棕色。臀部灰色,後腿和前額的外部是白色的。下體淺黃色至白色。耳朵很寬,尖端為黑褐色,尾巴也為黑褐色。兩隻眼睛有光環眼圈環繞。具有長的上頜前骨,但鼻骨短。顱骨眶上突前後凹刻均明顯。鼻骨後端稍超過前頜骨後端,顴弓寬,有大的聽泡和大的平臥門齒。乳頭3對。
帕米爾亞種(L. c. pamirensis)毛較為柔軟;臀部灰色;體背面毛淺駝色,頭頂淺褐色;耳基前有1淺駝色或棕灰色的屏扇狀叢毛。
尾長90-105毫米;後足長91-120毫米,耳長97-120毫米。顱長72.2-96.6毫米;顴寬36-42毫米;乳突寬25-31.5毫米;眶後寬11-13.4毫米;鼻骨長29.7-40毫米,腦盒寬27.5-30毫米;硬齶長29-36毫米;齶橋最窄處4.8-6.8毫米;內鼻孔寬7.1-10毫米;聽泡長10-12.3毫米;門齒孔長18-21.5毫米;上頰齒列長14.8-16.6毫米;左右外側寬22.7-24.5毫米;齒隙22-23毫米。
近種區別
藏兔有時會與其相對的托氏野兔混淆。托氏野兔的範圍遍及中國西部和中部,與藏兔稍有重疊。兩種物種都有許多相同的特徵,例如上頜前骨長,鼻骨短,大的前門牙和相似的被毛顏色。藏兔在分布範圍上與托氏野兔也有小的重疊,但它們很容易區分。與藏兔不同的是,托氏野兔有月桂紅色的條紋,臀部呈灰色,鼻骨較長。
棲息環境
藏兔居住在許多不同的生境中,包括沙漠、半沙漠和草原等棲息地的灌木叢和草原地區。藏兔喜歡像托氏兔和兔子家族的其他成員一樣生活在廣闊的開放棲息地中。它們通常不住在洞穴中。停留在植被下以保持涼爽。 在地面上築有不同類型植被的簡單巢穴,並在夜間在這些巢穴中入睡。皮毛提供偽裝,有助於將它們隱藏在掠食者中。
生活習性
領地
大多數藏兔都是非領地性的,不介意與其他野兔共享居住範圍。 根據資源的可用性(決定家庭範圍大小的關鍵因素),一個兔子可以占據多達4500畝的家庭範圍。 如果資源豐富,藏兔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進行任何不必要的長途跋涉。食物足夠豐富時採食區域往往重疊。
交流
藏兔主要是單獨活動的動物。它們在交配季節和發現食肉動物時會與其他野兔交流。使用觸覺和聽覺進行交流,通過敲打腳來警告危險來臨。如果其他野兔在附近,它們可能會聽到警告或感覺到地面的振動。在交配季節,藏兔會從腹股溝區域和下頦下方的特殊腺體分泌氣味。它們在毛皮上摩擦氣味分泌物,並在岩石和灌木上摩擦以沉積氣味。雄性在糞便和尿液中留下氣味,以標記交配區域。這會排斥年輕的雄,但會吸引有更大的優勢的雄性。當發生這種情況時,雄性會通過踢和拳擊來戰鬥,勝利的雄性將留在該繁殖區域。同樣,雄性交配氣味也吸引雌性發情期。雌性跟蹤其尿液和糞便,以向雄性宣傳其生殖狀況。除標記交配領土外,藏兔通常是非領地的,不會爭奪食物或空間。
行為
藏兔並不依賴於族群來確保全全。它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變得獨立,並且大部分時間都在單獨的度過自己的一生。 在交配季節有時甚至在乾旱時期都可以看到社會等級制度。藏兔主要在黎明和黃昏活躍。它們每小時可跑72千米,依靠速度來躲避掠食者。由於藏兔生活在開闊地帶並且通常不挖洞,因此藏兔必須依靠速度和敏捷性來躲避追捕者。它們還配備了側向設定的大眼睛,這些眼睛由於具有近乎圓形的視野,因此幾乎可以在任何方向檢測到運動的物體。它們的皮毛還提供了偽裝。當它們躺在植被上,變平並拉長身體時,使其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當動物需要休息或試圖避免體力消耗時,這是非常有益的。 捕食者接近時,藏兔以及許多其他種類的野兔和兔子會發出警告信號。 它們踢打後腳,發出求救信號,警告其他野兔。
食性
藏兔是草食性哺乳動物,可以通過食用多種植物來滿足其營養和水分需。主要吃植物種子、漿果、根和樹枝。它們的切牙很容易分解更多的纖維材料,例如根和嫩枝。濱藜屬是常見的植物,在鹽分或礫石土壤的氣候中,是其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濱藜適合在鹽或鹼性地區生長,通常是唯一可以忍受這些條件的植物。 它們可以形成跨越數千米的大型苔地,為野兔提供大量食物。鹽沼在高鹽度的地區生長,並適於忍受水中高達6%的鹽度。 這表明藏兔的腎臟必須在生理上適應高鹽攝入。
天敵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中國(新疆、內蒙古、甘肅、青海、西藏)、印度(查謨和克什米爾)、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繁殖方式
所有藏兔主要通過氣味進行交流,尤其是在交配季節。藏兔從位於腹股溝區域和下頦下方的特殊腺體分泌氣味產品。它們在皮毛上用氣味腺上的信息素對岩石和灌木進行摩擦,以將氣味釋放到環境中。也會在糞便或尿液中留下氣味痕跡,以標記區域或顯示雌性生殖狀態。氣味分泌在性交以及社會等級傳遞中起著關鍵作用。在交配季節,雄性藏兔的激素變化迅速。它們變得更大膽,並在追求雌性的同時與其他雄性打架。由於氣味分泌物在傳達社會地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這對雄性選擇從事各種活動具有重大影響。占優勢的雄性經常為爭奪雌性而戰。它們用後腳踢,並用前腳打架,就像拳擊比賽中的戰士一樣。在交配之前,雄性對雌性非常好鬥。如果雌性不願意交配,雄性經常會踢甚至咬雌性,這可能導致嚴重傷害。為了防止身體傷害,在交配過程中,雌性通常會服從較大的顯性雄性。雄性和雌性藏兔都是混雜的,因此在交配季節它們會與多個野兔交配,從不形成持久的配對。
藏兔的交配系統為一夫多妻(濫交)。根據可用資源的數量,雌兔在一年內可繁殖多次;通常在4-5次之間。如果資源稀缺,雌性的求偶欲望就會受到抑制。由於缺乏資源,藏兔通常比其他普通野兔和兔屬物種的窩小。幼崽的大小從一歲到三歲不等,稱為“小野兔”(leverets)。與原產於遙遠北方的野兔(如雪兔)相比,這是一個很小的窩。來自北方的野兔通常每年只受孕一次,但窩的大小可能包含多達17個小野兔。藏兔相對較小的窩數可以解釋為什麼它們一年繁殖這么多次。
藏兔的平均出生質量是未知的。然而,它們的近親開普野兔的平均出生質量為118.4克。藏兔的出生質量可能相似。藏兔的妊娠期約為50天;與其他兔子相比,這是一個相對較長的妊娠期。小藏兔不是在地下或地洞裡出生,而是出生在地面上的淺窪地,或植被的平坦區域。由於缺乏身體保護,它們的幼仔適應能力很強。出生時眼睛就可以睜開,全身長滿毛。這使得幼仔在出生後不久就能自食其力。藏兔對幼兔的照顧非常少,而且有一個不尋常的護理系統。幼李每24小時只能從雌性動物身上吸食一次母奶,時間不超過5分鐘。哺乳期在17-23天之間,在這段時間結束時,小藏兔即可獨立。母藏兔和幼兔之間很少有社會聯繫或接觸。這被認為是一種生存適應,減少了母嬰被捕食者發現的機會。
藏兔的壽命鮮為人知。然而,當它們大約20天大的時候,它們會自己照顧自己。大多數會在它們一歲之前被殺死或吃掉。總的來說,藏兔的壽命相對較低,儘管它們的壽命可以達到5歲。在圈養中,藏兔的年齡已達到6-7歲。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名 | 命名者與年代 | |
---|---|---|---|
1 | 藏兔中亞亞種 | Lepus tibetanus centrasiaticus | Satunin, 1907 |
2 | 藏兔青海亞種 | Lepus tibetanus craspedotis | Blanford, 1875 |
3 | 藏兔帕米爾亞種 | Lepus tibetanus pamirensis | Günther, 1875 |
4 | 藏兔新疆亞種 | Lepus tibetanus stoliczkanus | Blanford, 1875 |
5 | 藏兔指名亞種 | Lepus tibetanus tibetanus | Waterhouse, 1841 |
保護現狀
尚無針對藏兔的保護措施。 應該進行研究以確定種群狀態,並進行分類研究以闡明物種狀態。 該物種在中國區域性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最不關注物種(2016年)。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生態
藏兔在沙漠生態系統中起著許多重要的作用。它們最重要的作用是為沙漠食肉動物提供食物來源。藏兔是許多猛禽和小型哺乳動物(例如狐狸)的食物。動物對植物種子散布在沙漠棲息地中非常重要,藏兔在此過程中發揮了作用。藏兔經常吃種子和漿果,當它們在自己的領域中走動並排便時,會將種子散布到不同的區域,以便生長。儘管不常見,但一些藏兔還是利用赤狐和沙狐建造的洞穴作為安全手段或避開陽光。廢棄的巢穴為白天的動物提供了休息區,並且經常被小型齧齒動物(例如小鼠和沙鼠)用作洞穴的入口。 這種共同的行為使小型哺乳動物能夠從其行為中受益。
經濟
藏兔的經濟重要性的積極一面:在大多數情況下,藏兔往往會避免與人類的互動。 但是人類仍然找到它們並從中獲得經濟,娛樂甚至烹飪收益的方法。 從歷史上看,人類一直將藏兔作為重要的食物來源,並將其用於毛皮貿易。一些亞洲國家(例如中國)已經將藏兔作為一種休閒運動來狩獵。 藏兔在種子傳播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這有助於植物多樣性,甚至擴大了某些荒漠植物的範圍。
負面
對人類的經濟重要性的負面影響:如前所述,藏兔往往遠離人類,但在某些人類和藏兔的生態位確實重疊的地區,它們可能會有些麻煩。藏兔為了生存需要消耗大量植物生命。在人類和野兔共享棲息地的地區,這可能成為一個問題。藏兔會吃掉許多形式的植被,並且經常會吃掉公民想要獨自生活的植物生活。它們進入花園和後院,消耗任何可用的植被。啃食食譜十分廣泛,河谷林、生態林內幾乎所有林木均可啃食,平原人工林的楊柳、榆屬、杏、蘋果、李、桃等以及天山野蘋果、野杏均是被啃食對象,尤其苗圃幼苗被害最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