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麂羚

藍麂羚

藍麂羚(學名:Philantomba monticola):藍麂羚體長55-90厘米;體重3.5-9千克。有著褐色的毛皮,略偏藍色,它們也因此得名。腹部為白色。長有2-10厘米的犄角,雌性藍麂羚有時不長角。是體型最小的羚羊,具有獨特的粗壯的身體,後軀大,拱形的背部和短而細長的腿,體形適合輕鬆地穿過密集的灌木叢。有一雙大眼睛,相對小的耳朵,寬而柔韌的嘴適合進食水果。

主要居住在雨林中,以水果、花和樹葉為食,它們有時也吃鳥蛋、昆蟲乃至小鳥。分布於非洲中部,東部和南部,從奈及利亞東部到肯亞,南部到安哥拉、尚比亞、馬拉威、辛巴威和莫三比克中部的部分地區,以及桑給巴爾島奔巴島和黑手黨島,以及在比奧科島。也出現在南非的部分地區。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藍麂羚頭體長55-90厘米,犄角長2-10厘米,尾長7-13厘米,肩高32-41厘米;體重3.5-9千克。是體型最小的羚羊,是所有羚羊種類中最豐富和最廣泛的小羚羊之一。像其他的羚羊一樣,這種小型羚羊具有獨特的粗壯的身體,後軀大,拱形的背部和短而細長的腿,體形適合輕鬆地穿過密集的灌木叢。 “duiker”這個名字來自南非荷蘭語,意思是“潛水員”,該物種的名字是因為它們在受到干擾時有潛入灌叢隱蔽的習慣。藍麂羚的這種行為通常伴隨著雄性給出的響亮,打噴嚏的警告哨聲。它們的皮毛顏色變化很大,取決於生存的地區和位置,範圍從板岩灰色到深棕色,有時背面帶有藍色光澤,這就是藍麂羚具有其通用名稱的原因。下體白色,尾部的下側,略微皺摺的白色毛髮反射光線,在黑暗的森林地面上,不斷晃動的尾巴可以像閃爍的燈光一樣閃爍。
藍麂羚具有一雙大眼睛,相對小的耳朵,寬而柔韌的嘴適合進食水果。性別在外觀上相似,並且都具有短的尖角,儘管這些在雌性中有時不存在或者因為很短而被毛髮隱藏起來。雌性體型可能略大於雄性。它們都具有良好的嗅覺,在眼前具有大而明顯的切口狀前眼眶腺體,用於氣味標記

棲息環境

棲息於各種森林和樹木繁茂的棲息地,包括低地雨林、沿河森林,沿海灌木農田、茂密的灌木叢和山地森林。海拔高達3000米。也生存於初級和次級森林中,並且還可以在小片修剪或退化的森林和灌木叢中存活,包括靠近人類居住區。

生活習性

藍麂羚在黎明和黃昏時最活躍。主要以水果、葉子、花、真菌、種子,有時以昆蟲甚至小動物為食。像其他的羚羊一樣,它們可以跟蹤猴子和鳥類穿過森林,撿食落下的果實。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加彭、肯亞、馬拉威、莫三比克、奈及利亞、南非、南蘇丹、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
藍麂羚分布圖藍麂羚分布圖

繁殖方式

藍麂羚是一夫一妻制,一般為獨處或成對。它們的領地意識很強。交配和生活在同一個小的地域,這相是對其他藍麂羚,它們會有規律的進行氣味標記。全年可繁殖,妊娠期196-216天,幼仔能夠在出生後的半小時內走路和跑步,但通常在生命的最初幾周仍然隱藏在灌木叢中。 在大約一歲時性成熟,之後它們會被從父母的領地驅逐,壽命十年。

亞種分化

藍麂羚(12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與年代
1
藍麂羚烏干達亞種
Philantomba monticola aequatorialis
Matschie, 1892
2
藍麂羚安哥拉亞種
Philantomba monticola anchietae
Bocage, 1879
3
藍麂羚辛巴威亞種
Philantomba monticola bicolor
Gray, 1863
4
藍麂羚喀麥隆亞種
Philantomba monticola congica
Lönnberg, 1908
5
藍麂羚羅得西亞東北亞種
Philantomba monticola defriesi
W. Rothschild, 1904
6
藍麂羚莫三比克亞種
Philantomba monticola hecki
Matschie, 1897
7
藍麂羚伊桑吉亞種
Philantomba monticola lugens
Thomas, 1898
8
藍麂羚米拉納爾亞種
Philantomba monticola melanorhea
Gray, 1846
9
藍麂羚指名亞種
Philantomba monticola monticola
Thunberg, 1789
10
藍麂羚梅斯科洛托亞種
Philantomba monticola musculoides
Heller, 1913
11
藍麂羚剛果中部亞種
Philantomba monticola simpsoni
Thomas, 1910
12
藍麂羚桑給巴爾亞種
Philantomba monticola sundevalli
Fitzinger, 1869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