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灰霉病

藍莓灰霉病

藍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藍莓上的病害。藍莓灰霉病主要為害藍莓的花、果實、葉片、果柄以及枝條等器官,在低溫高濕條件下,給藍莓生產帶來重大損失。

藍莓灰霉病是藍莓生產中常見的病害,在露地、設施栽培中均有發生,但發生普遍程度不同,其中尤以冬暖式大棚栽培中灰霉病發生普遍、危害程度重。

藍莓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科學栽培,調控澆水,調控溫濕度;清除花瓣殘體,加強枝梢管理,清除病殘體;再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藍莓灰霉病
  • 為害植物:藍莓
  • 為害部位:花、果實、葉片、果柄以及枝條等
  • 病原灰葡萄孢
病原特徵,形態特徵,生理特性,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設施環境,栽培品種,栽培管理,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病原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形態特徵

孢子梗數根叢生,具隔,褐色,頂端呈1、2次分枝。分枝頂端稍膨大,呈棒頭狀,其上密生小柄,並著生大量分生孢子。孢梗長短與著生部位有關。分生孢子圓形至橢圓形,單胞,近無色,大小6.25-13.75微米×6.25-10.0微米。寄主上通常少見菌核,但當田間條件惡化後,則可產生黑色片狀菌核。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一周后,開始產生菌核,兩周后菌核大小3.0-4.5微米×1.8-3.0微米。培養基上菌絲透明,無色,有隔膜。
PDA固體培養基上培養的菌株,一開始菌絲為白色絨狀;培養7天后,菌絲布滿直徑為9厘米的培養皿。隨後菌絲顏色逐漸變深,呈灰褐色;氣生菌絲生長旺盛,呈絲絨狀。10天后,菌絲間開始出現大量黑色顆粒;15天開始形成大量不規則的散生黑色菌核,菌核直徑為2-6毫米。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菌株X1-1的分生孢子梗淡褐色,叢生,大小為150-300微米×10-15微米,呈直立或稍彎曲狀態,具隔膜;頂端有末端膨大的分枝,分枝的小梗上聚生眾多淡褐色卵圓形分生孢子,大小為10-15微米×6-9微米。

生理特性

病菌喜溫暖高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4-30℃;最適發病環境,溫度為20-25℃,相對濕度94%左右; 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發病潛育期5-7天。分生孢子萌發溫度範圍13-29℃。除芹菜外,還危害萵苣、番茄、茄子、辣椒、黃瓜、蘆筍及十字花科蔬菜。

為害症狀

藍莓灰霉病主要為害藍莓的花、果實葉片、果柄以及枝條等器官,在低溫高濕條件下,給藍莓生產帶來重大損失。
花器:殘留花器最早出現腐爛,潮濕時腐爛部位長出鼠灰色霉狀物,病殘體接觸藍莓其他部位引起二次侵染。
幼果:主要從果萼片邊緣侵入,最先出現淡褐色水浸狀,接著組織凹陷腐爛,後期在病部表面密生灰色或灰白色霉層。
葉片:主要從葉尖或葉緣部侵入,呈現“V”字形病斑,呈褐色,並逐漸向葉片內擴展,有深淺相間不規則的灰褐色輪紋,表面著生少量灰白色霉層。
果柄:出現變褐皺縮,引起上部幼果枯死。
嫩梢:嫩梢危害初期褐色水浸狀,後嫩梢枯死,潮濕環境下乾枯嫩梢上可見灰色霉層。

侵染循環

藍莓灰霉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該病病原菌以菌絲、菌核、分生孢子隨病殘體或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到藍莓花序上,在有外滲物(如花蜜等)作營養的條件下,分生孢子很容易萌發,通過藍莓的敗花、乾枯的柱頭、傷殘葉片、傷口等易侵染部位,實現初次侵染,侵染髮病後又能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進行再次和多次侵染。

流行規律

設施環境

據生產中觀察,冬暖式大棚藍莓灰霉病發生程度遠高於冷棚與大田,這可能是冬暖式大棚濕度高的原因,在冬暖式大棚藍莓花期至幼果期,棚內平均濕度高,且均溫低,符合藍莓灰霉病流行的低溫高濕條件,加之在山東半島,冬暖式大棚藍莓花期至幼果期,陰天較多。因此,有利於藍莓灰霉病的發生。

栽培品種

藍莓灰霉病的發生輕重與藍莓謝花後花瓣殘體是否易脫落有很大關係,對於一些花瓣容易脫落的品種(如藍豐),藍莓灰霉病發生程度輕;而對於花瓣不易脫落的品種(如公爵),藍莓灰霉病發生程度重。

栽培管理

藍莓灰霉病發病與栽培密度、管理措施和施肥狀況等關係較為密切。首先定植不合理、過密,造成棚內通風透光不良、群體鬱閉,有利於藍莓灰霉病的發生,如生產中觀察,栽培株距1米的藍莓灰霉病發病明顯輕於定植株距50厘米的;其次,由於管理技術不到位,如氮肥施入過多,致使枝梢徒長、葉片增多,從而造成棚內通風透光不足,有利於藍莓灰霉病的發生;最後,不合理的澆水,如澆水過多,造成棚內濕度過高,有利於藍莓灰霉病的發生等。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 科學栽培:合理定植,根據不同品種,選擇合適的株行距(推薦株距0.8-1米,行距2-2.5米),發枝旺的藍莓品種株行距要大一些,減小種植密度,改善光照條件。另外,設施栽培選用3層EVA防霧無滴膜或聚乙烯無滴膜作棚膜,以減少棚膜上露水的產生,從而減輕藍莓灰霉病的發生。
  2. 調控澆水:設施內,澆水宜在晴天上午進行,且在澆水後要加強通風,可以在上午11時進行通風,儘可能降低棚內相對濕度,減少發病機會;在發病初期或陰雨天或下午忌澆水。
  3. 調控溫濕度:通風是調節設施內溫濕度的有效手段。設施藍莓花期至幼果期,大棚溫度宜保持在25-28℃,夜間不低於10℃為宜,在晴天上午超過28℃時及時通風,在晴天上午11時後,在打開頂膜放風的同時不同程度地打開底膜,增加空氣對流,降低棚內濕度。陰天視情況進行短時間通風。
  4. 清除花瓣殘體:藍莓灰霉病對藍莓果實的初侵染部位主要為殘留花瓣及柱頭處,然後再向果蒂部及果臍部擴展,最後擴展到果實的其他部位,另外,藍莓灰霉病菌最易侵染花瓣殘體,並在花瓣殘體上大量繁殖,是重要的侵染源,因此,在藍莓謝花後,用竹竿在藍莓枝條上輕敲,敲掉花瓣殘體,可有效地減少二次侵染。
  5. 加強枝梢管理:防止枝梢過密,大棚內枝梢萌發量大,因此要加強抹芽、摘心等管理,增強通風透光性能,降低樹體內部濕度,有利於降低藍莓灰霉病的發生率。
  6. 清除病殘體:發病後要經常檢查,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病莖,並帶出園區深埋,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減少病菌侵染源。

化學防治

  1. 徹底清園,在藍莓開始落葉後,用波爾多液均勻噴霧,具體為第一次噴施是在落葉50%時,用80%波爾多液500 倍液均勻噴霧,第二次噴施是在全部落葉修剪完成後,用80%波爾多液500倍液均勻噴霧,共噴施兩次,減少病原菌越冬基數。
  2. 在做好上述措施後,還要適時開展施藥預防保護,在藍莓灰霉病發病前及發病初期就要及早預防。花期、幼果期是藍莓灰霉病易侵染髮病期,因此也是防治的重點時期,在開花放蜂前主要採用保護性殺菌劑,預防病原菌侵染,在發病初期,主要以治療劑為主進行防治,可選用的保護劑有腐霉利撲海因百菌清等,若棚內濕度大或陰雨天預防,可以選擇相應的煙劑,進行熏蒸預防,可選用的治療劑有啶醯菌胺嘧霉胺等,7天左右噴施一次,連噴2-3次。最後,為防止或減緩藍莓灰霉病菌產生抗藥性,不同藥劑要交替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