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藍星詩社出版了《藍星詩刊》、《藍星詩頁》、《藍星年刊》等詩刊雜誌,藍星詩群的詩人以發展個性提倡
鄉土文化等為寫作宗旨,以詩歌來體現出生活態度和面對現實的
藝術價值觀念。
歷程
藍星詩社是當代詩團體,原稱新聞周刊社,成立於1951年9月,由覃子豪、鐘鼎文、葛賢寧三人創立,覃子豪任主編,以《自立晚報》副刊為陣地,每周出版新詩一期。1954年冬,陣地由《自立晚報》移到《公論報》副刊,同時更名為《藍星》。此三人受了紀弦的刺激,組成藍星詩社,仍由覃於豪主持編務。後余光中、鐘鼎文、夏菁、鄧禹平等的陸續加入使陣容進一步擴大,與創世紀、現代詩社形成鼎足之勢。除了創辦人以外,另有周夢蝶、葉珊、向明、
敻虹、黃用、張健、方莘、吳宏一等人。
1951年,《藍星詩選》出版。面對紀弦標舉的六大信條,
覃子豪於《藍星詩選獅子星座號》發表《新詩向何處去》,後收入《覃子豪全集》他認為風格是自我創造的完成,希望中國新詩能重視自己民族的氣質性格、精神等特性,並具有時代精神,而不該一味以西洋為楷模,缺乏自己的風格。
《藍星》於1953年6月創刊,次年3月,由覃子豪、鐘鼎文、鄧禹平、夏菁、余光中等發起成立“藍星”詩社。1954年6月,“藍星”社將《新詩周刊》移於《公論報》,改名《藍星周刊》,此後又出《藍星詩選》(季刊),最早由覃子豪主編;同時又有夏菁、余光中、羅門輪流主編的《藍星詩頁》(月刊)。藍星詩社成員還出版過“藍星詩叢”、“藍星叢書”,先後印行三四十種詩集。由於這些詩人的創作風格和詩觀有差異,刊物也就顯得異彩紛呈,“藍星”詩社有一批出類拔萃的詩人,經常為之撰稿的成員除上述詩人外,還有:吳望堯、梁雲坡、鄭愁予、黃用、周夢蝶、向明、張健、林冷、阮囊、季江、蓉子、葉泥、曠中玉、王憲陽等。到1963年覃子豪去世,許多成員或旅美,或封筆,羅門編完最後一本《藍星一九六四》詩選後,該組織宣告解散。
主要人物介紹
覃子豪
藍星詩社的創立人之一,
覃子豪他早期詩作大多富有真摯的感情,強烈的愛憎。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毅然回國參加抗戰,出版的詩集《自由的旗》充滿不屈的反抗精神。詩集《永安劫後》更以極大的義憤控訴了日軍1943年10月對福建永安狂轟濫炸的暴行,詩集中《土地的烙印》、《血滴在路上》、《今夜宿誰家》、《兇手的鐵證》等無不字字血淚。詩人用平白的語言,描述了戰火劫難中的城市令人肝膽欲裂的場景,給讀者以巨大的心靈震撼。“文章合為時而著”,詩人的生命脈搏與祖國命運的脈搏一起跳動,是覃子豪早期詩作的基本色調,詩的主題就是民族命運的主題,詩的語言平時樸素,詩質稠密,形式也較精緻。
入台後由於世易時移,詩人的思想情緒發生很大的變化,使他後期詩作在內容意蘊、詩的形象、語言和藝術形式等方面有了一系列的變化,受現代主義詩風的影響逐漸明顯。詩的主題複雜化,抽象化。1955年出版的《向日葵》,標誌著覃子豪現代主義詩風的加重,詩作突出了詩人的主體感覺,通過對自身心靈的開掘,使對象心靈化,心靈對象化,從中可以看到表現主義的藝術直覺,象徵主義對主體對應物的尋求,印象主義對稍縱即逝的意念的捕捉。
鐘鼎文
鐘鼎文,安徽藉台灣著名詩人。台灣初期,曾與
紀弦、
覃子豪借《自立晚報》創刊《新詩周刊》,開啟台灣的新詩運動。以後又籌組成立“藍星詩社”,出版《藍星詩刊》。
蓉子
在台灣現代詩壇上,五六十年代出現了一批女詩人,
蓉子是最有聲望的一位。蓉子在台灣詩壇被譽為“今之台灣第一位女詩人”,“永遠的青島”。1950年發表詩作《為什麼向我索取形象》、《青島》後一舉成名,遂一發不可收。
在五十年代,蓉子可稱為全身心擁抱大自然的田園詩人。她前期創作受古希伯來詩歌影響,宗教色彩濃厚,有人道主義思想,詩中蘊含著向上向美和勇於探索的進擊精神。蓉子的創作後期藝術上日趨成熟,這時期的詩有現代的實感,又有濃厚的浪漫氣息,與前期一樣,仍充滿著對理想與希望的呼喚,對青春與生命的謳歌,她的詩在藝術結構,氣氛營造,意象捕捉和語言錘鍊等方面都有新的追求。
創作主張
藍星詩社崇尚創作真純的自由詩,強調個性張揚和民族精神,藝術取向注重平穩。
“藍星”是一個具有沙龍精神的現代派詩社,它與“現代派”相抗衡。雖沒有固定的理論和絕對的信條,也沒有現代派那么激進前衛的創作主張,但他們的基本傾向是標榜創作純粹的自由詩。他們反對“橫的移植”的過分強調,力主詩要“注視人生”,“重視實質”,強調個性和民族精神,認為風格是詩人自我創造的完成,覃子豪強調,“自我創造”是民族的氣質、性格、精神等等在作品中無形的表露。“藍星”社詩人的作品大都既接受西方技巧,有現代氣息,又尊重傳統,其藝術取向也較為穩健、持重。
“藍星”社的創作園地也很開放,能包容多元的風格和主義,這是其較溫和的一面,它使“藍星”在新詩西化風潮中對“現代派”和後來的“創世紀派”起了重要的制衡作用。
影響
20世紀60年代,在
全盤西化和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
現代主義文學成長壯大,成為台灣文壇的主流。詩歌方面,以
紀弦為代表的“現代詩社”、以
覃子豪為代表的“藍星詩社”和以瘂弦為代表的“
創世紀詩社”,成為現代主義詩歌創作的主力軍。
現代主義文學的興起是對“反共文學”的一種徹底否定。在創作上,它精雕細刻,十分注重作品的藝術性,對台灣文學的整體提升,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現代主義文學又有其弊端,尤其是詩歌,提倡全盤西化,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極端形式主義和晦澀難懂的文字,也引起了人們的強烈批判。
同時,藍星詩社揭示了新詩發展的新方向。
詩的再認識;
創作態度應重新考慮;
重視實質及表現的完美;
尋求詩的思想根源;
從準確中求新的表現;
風格是自我創造的完成。
藍星詩社對台灣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對推動現代詩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藍星詩社的創立人之一覃子豪也被譽為“詩的播種者”和“藍星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