薴葉蒟

薴葉蒟

薴葉蒟(zhù yè jǔ )(學名:Piper boehmeriaefolium (Miq.) C. DC.),是雙子葉植物綱、胡椒科、胡椒屬直立亞灌木;枝通常無毛,葉片薄紙質,有密細腺點,形狀多變異,長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頂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偏斜不等,背面沿脈上或在脈的基部被疏毛,間有兩面均無毛者;網狀脈明顯;葉柄無毛或有時被疏毛;葉鞘長約為葉柄之半。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花絲短。總花梗與雄花序的相同,漿果近球形,離生,4-6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南、西南和西北部。印度東部、不丹、緬甸、泰國、越南北部及馬來西亞也有分布。生於山谷、山頂、疏林或密林中。

該種藥用,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之功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主要變種,

形態特徵

直立亞灌木;枝通常無毛,乾時有縱棱和疣狀凸起。葉薄紙質,有密細腺點,形狀多變異,長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23厘米,寬2.5-8厘米,頂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偏斜不等,一側圓,另一側狹短尖,腹面無毛,背面沿脈上或在脈的基部被疏毛,間有兩面均無毛者;側脈在寬的一側3-4條,在狹的一側2-3條,通常有2對離基從中脈發出,最上1對互生,在葉片1/3或中部從中脈發出,小脈橫走而分枝,網狀脈明顯;葉柄長5-8毫米,兩側差距約2毫米,無毛或有時被疏毛;葉鞘長約為葉柄之半。
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短於葉片,長10-15厘米;總花梗遠長於葉柄,長2-3.5厘米;苞片圓形,具短柄,盾狀,直徑約1.2毫米,無毛;雄蕊2枚,花葯腎形,2裂,花絲短。雌花序長10-12厘米;總花梗與雄花序的相同,花序軸被撕裂狀疏毛;苞片與雄花序的相同,但較小,直徑約1毫米或微過之。漿果近球形,離生,直徑約3毫米,密集成長的柱狀體。花期4-6月。

生長環境

性喜高溫、潮濕、靜風的環境,以選結構良好、易於排水、土層深厚、較為肥沃、微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種植為佳。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南、西南和西北部。印度東部、不丹緬甸泰國、越南北部及馬來西亞亦有分布。生於山谷、山頂、疏林或密林中。

主要價值

【布朗藥】麻果:治流感,感冒,跌扑損傷,風濕骨痛,胃痛,痛經。
瑤藥】大腸風:用於風濕骨痛,胃痛,產後風月經不調。
傣藥】牙說癢(西傣):全株治體虛畏寒,咽喉炎,續筋接骨,跌打損傷;根治消化不良,腹脹《滇省志》。牙說癢:全草用於跌打損傷,續筋接骨,體虛畏寒,咽喉炎《傣藥志》。牙說癢:全草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痛經,風寒感冒《滇藥錄》。
佤藥】者:功用同傣族《滇藥錄》。
景頗藥】萵杞檳榔:全株治體虛畏寒,咽喉炎,續筋接骨;根治消化不良,腹脹,腹痛《滇省志》。
【基諾藥】車歌側嚕:根治腰腿痛《基諾藥》。

主要變種

光軸薴葉蒟(海南植物志)
該變種與原種的區別在於葉較闊,橢圓形、卵狀長圓形或有時近卵形,頂端短尖至漸尖,總花梗略長於葉柄,花序軸無毛,苞片直徑達1.5毫米或有時更大。花期2-5月。
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生於疏林、密林下或溪旁,海拔500-1900米。越南北部也有。
莖、葉藥用,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散瘀消腫、鎮痛等效能,治胃寒痛、經痛、閉經、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