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羅夫號常規潛艇

薩羅夫號常規潛艇

俄羅斯薩羅夫號潛艇的特徵之一是它擁有一個超小型核反應堆,能為潛艇電池充電,使其在水下停留更長的時間,與一般的柴電潛艇相比噪音更小。預計“薩羅夫”號已經在科拉半島基地的北部海域運行。

簡介,特色,

簡介

據巴倫支海觀察網2010年3月29日報導,位於北德文斯克的Zvezdochka造船廠證實“薩羅夫”號潛艇將在該廠進行升級。此次升級前“薩羅夫”號在北方艦隊服役了不到兩年時間。該潛艇的特徵之一是它擁有一個超小型核反應堆,能為潛艇電池充電,使其在水下停留更長的時間,與一般的柴電潛艇相比噪音更小。這一點對於進行海上偵查的潛艇避免被外國船隻、潛艇或者海底探測系統偵測到是最重要的。
預計“薩羅夫”號已經在科拉半島基地的北部海域運行。該潛艇自2008年8月7日加入北方艦隊後執行了一些專門行動。每次行動後都接受了技術改進。
這艘B - 90“薩羅夫”號建於下諾夫哥羅德,並通過俄羅斯內河運送到位於北德文斯克的北方造船廠裝配發動機與核反應堆設備。該船最初預計於1993年完工,但由於資金問題和技術改進的需要而停止建造。
雖然不怎么為人所知,但事實上,俄羅斯才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出實用化的AIP潛艇的國家。早在上世紀50年代,蘇聯就在繳獲的德國“瓦爾特”型實驗潛艇的基礎上,開發出採用“閉式循環柴油機”的Q級潛艇。與“瓦爾特”型實驗潛艇過分理想化但複雜的動力系統(先以催化劑促使過氧化氫釋放富氧蒸汽推動蒸汽輪機發電,再回收富氧蒸汽作為柴油機在水下工作的氧氣來源)不同,Q級潛艇直接在艇內安裝液氧儲存設備,在水下將液氧重新氣化後輸送給柴油機。雖然當時還沒有“AIP”這個概念,但我們可以認為Q級潛艇已經符合了AIP潛艇的所有技術特點,比瑞典“哥特蘭”號早了將近40年,是目前已知的第一種量產服役的AIP潛艇
但是,由於Q級潛艇攜帶大量強助燃性的液氧,加上設計和製造中存在一些缺陷,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先後發生了多起事故(但也從未發生過潛艇沉沒、全員遇難的重特大事故),造成多名官兵傷亡,被前蘇聯海軍高層認為“不安全”。加上隨後蘇聯在核潛艇領域的飛速進步,所有的Q級潛艇很快退出現役,漸漸被人們所淡忘……蘇聯解體後,在國際軍售市場表現得十分活躍的俄羅斯先後提出在“基洛”級和“阿穆爾”級常規潛艇上加裝閉式循環柴油機艙段,使之成為“AIP潛艇” 的構想。但一來當年的Q級潛艇“名聲不好”,二來現在獲得AIP技術的渠道已經很多,因此除了喜歡到處買武器的印度之外,沒有別的客戶對此表現出任何興趣。
與 AIP潛艇的發展歷程幾乎一樣長的是另一個看似美妙卻也讓人覺得有些瘋狂的構想——在常規潛艇上安裝小型核反應堆,使其具有核潛艇的一些性能特點(即使只是一部分)。與無論怎么先進,都還是要消耗燃油的“傳統AIP技術”相比,小型核反應堆的自持力更強,至少在水下的生活供電、製取氧氣及淡水都能達到核潛艇的水平——近乎無限,核反應堆可以長期使用而無需添加燃料……但另一方面,安裝核反應堆的技術成本和風險無疑比“傳統的AIP艙段”要大得多。況且,如果在常規潛艇上裝了核反應堆,那它到底是常規潛艇還是核潛艇(不少核潛艇上也有備用的柴油動力裝置)於是,相關國家對於這種構想無一例外地採取了非常小心和低調的態度,加拿大曾經宣稱計畫在購自英國的二手“支持者”級常規潛艇上加裝小型核反應堆,隨後由於“支持者”級接二連三發生火災等事故而作罷。也有資料顯示,蘇聯曾經在1985年試驗性地將一部功率600千瓦的小型核反應堆安裝在一艘常規潛艇上,但對於該項試驗的具體及後續情況,無論是前蘇聯還是俄羅斯都諱莫如深。
2007年9月,俄羅斯著名的“原子城”——薩羅夫市市政府網站不慎“走嘴”:在公布俄海軍著名的“功勳艇長”謝爾蓋·克羅什金上校與兩名下屬軍官訪問該市的訊息時,“曝光”了俄羅斯正在建造與該市同名新型潛艇的 “絕密”。儘管訊息公布不久即被刪除,但是已被當地媒體廣泛轉載。就在2007年12月15日,當國內多數軍事愛好者和媒體的目光尚聚焦在日本新下水的 “蒼龍”號AIP潛艇的時候,俄羅斯主要媒體之一的國際文傳電訊社報導稱:“薩羅夫”號新型常規潛艇於前一天從北莫爾斯克的北方機器製造企業下水。與普通常規潛艇不同的是,“薩羅夫”號上裝有小型核反應堆作為“輔助動力”。構想與現實之間,似乎有了某個交點。不過,與喧囂了好幾天的文字報導相比,當時國際文傳電訊社給出的該艇的圖片資料少之又少,只有下水前在艇艏上擊碎香檳酒瓶和下水儀式上水兵列隊的照片,這些照片都完全隱藏了潛艇的所有特徵。因此,當時幾乎沒有人能了解哪怕是基本的描述下神秘的“薩羅夫”號潛艇的大致情況。與技術含量並不非常高卻被大張旗鼓地報導的日本“蒼龍”號潛艇相比,“薩羅夫”號顯得低調而神秘,以至於有不少人質疑它的存在。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包括海軍在內的俄羅斯軍隊在各個領域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卻很少有人再提起“薩羅夫”號了……
薩羅夫號常規潛艇

特色

直到2009年初,幾張較為清晰且完整的照片出現在網際網路上。這些照片被認為是在“薩羅夫”號下水儀式上拍攝的,但在當時未被允許公開。我們有理由認為,如果不考慮故意作假的可能性,那么照片上顯示的是一種過去未知的俄制新型常規潛艇。對照國際文傳電訊社的文字報導,該艇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薩羅夫”號。
我們可以看到一艘排水量在3000~4000噸之間的潛艇在某個水面上有少許浮凍的造船廠下水,艇艏的聖·安德烈斯旗顯示它屬於俄羅斯海軍。考慮到俄海軍潛艇的普遍噸位,我們認為它是一艘常規潛艇(至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核潛艇)。該艇與著名的“基洛”級常規潛艇很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這些都與國際文傳電訊社的文字報導中對“薩羅夫”號的描述十分切合。因此,如果排除照片為偽造的可能性,那么可以認為該艇正是“薩羅夫”號。
根據國際文傳電訊社的報導:“薩羅夫”號潛艇設計型號為20120型,設計工作早在1989年就已經開始,設計單位是著名的“紅寶石”中央設計局。建造工作同年在下諾夫哥羅德的“紅索爾莫沃”企業展開,後交由北方機器製造企業完成,首任艇長正是深受器重的謝爾蓋·克羅什金上校。“薩羅夫”號艇長72.6米、寬 9.9米,吃水7米,水下排水量3950噸,最大下潛深度300米,外形與“基洛”級常規潛艇很相似,但也略有不同,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常規潛艇之一”。順便說一句,“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常規潛艇” 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命題。雖然長期占據這把“交椅”的是澳大利亞在瑞典的技術幫助下建造的“科林斯”級,但其實已經有包括日本“蒼龍”號和這次俄羅斯 “薩羅夫”號等幾個很有希望“挑戰這個稱號”的“選手”。而且隨著常規潛艇越造越大,“挑戰者”會越來越多,只是它們從來沒機會在一起“比大小”。
該艇的艇艏和指揮台圍殼與“基洛”級幾乎相同,卻與著名的“阿穆爾”級大相逕庭。艇體應為雙殼,指揮台圍殼上沒有升降舵,艇身上也沒有看到,很可能是在艇身上有可收放升降舵。艇艉雖然沒有明確的照片,但從側面照片上看不到水面上有“十字形”艉舵的上半部分考慮,很可能也是與 “基洛”級一樣的“T形”艉舵,即“海狸尾”。這也意味著該艇是以“基洛”級為技術基礎的,但與後來的“阿穆爾”級沒有多少關係。
薩羅夫號與“基洛”級也有一些很明顯的不同:一個是艇身前部兩側的凸起,猶如兩個“耳朵”,無論從正面還是側面的照片上看,都十分顯著。我們無從得知裡面加裝的是何種設備,可能與報導中的小型核反應堆有關,但也可能是一種新型聲吶基陣,而且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些。另一個就是指揮台圍殼後方有一個明顯的 “龜背”狀突起,宛如某些彈道飛彈潛艇的飛彈艙。雖然也不排除與動力系統有關的可能性,但更大的可能就是某種型號的飛彈發射艙。因為在俄羅斯向印度推銷的 “阿穆爾”級改進型潛艇模型上,就有類似的“布拉莫斯”反艦/巡航飛彈發射艙。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繼續發展專門的飛航式飛彈潛艇的國家,相對於通過魚雷管發射飛彈的“單純的”攻擊潛艇,俄海軍更器重具有專門飛航式飛彈發射筒組成發射艙的飛航式飛彈潛艇,如威力強大的“奧斯卡”級。而隨著美國將部分“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改裝成為發射“戰斧”巡航飛彈的“戰術俄亥俄”,可以認為美國也部分接受了“專用飛航式飛彈潛艇”的思路。
根據國際文傳電訊社的報導,“薩羅夫”號將被交付給俄北方艦隊,主要用於“擔負新動力技術和新武器的試驗任務”。北方艦隊是俄羅斯海軍核潛艇精華聚集之地,隨著普京制訂的“復興海軍”計畫的穩步推行,多艘蘇聯於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核潛艇被大規模整修和翻新後,重歸北方艦隊的戰鬥序列,加上艇齡較短的“阿庫拉”級核潛艇也為數不少。而且該艦隊的活動海域是深廣的北冰洋和大西洋,更適合“真正的”核潛艇,“薩羅夫”號的到來本身並不能增加多少戰力,因此該艇以實驗為主的說法還是可信的。關於“薩羅夫”號的動力系統、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的具體情況,外界幾乎一無所知。只能這樣說,從該艇外觀上的一些特別之處看,其裝有小型核反應堆是有可能的。另外,可能還裝有某種新型側舷聲吶基陣和飛彈發射艙(很可能用來發射類似“紅寶石”的超音速飛航式飛彈和一種反潛飛彈)。此外,俄羅斯新研製的大深度通用熱動力魚雷(UGST)和新一代電動魚雷也極有可能被集成到“薩羅夫”號上。
至此,在更多、更具體的資料被披露出來(如果近年內會披露的話)之前,對於“薩羅夫”號來龍去脈的介紹也只好到此為止了。但是,如果“薩羅夫”號確實是一艘“帶有小型核反應堆的AIP潛艇”,那它帶來的影響卻遠不是一艘先進的潛艇那么簡單。
如果裝有核反應堆的常規潛艇被成功投入套用,那么它將使得常規潛艇與核潛艇之間的分野變得模糊。在一艘3000~4000噸級,也就是法國“紅寶石”一級的潛艇上,同時裝有柴油機和核反應堆,那它究竟是常規潛艇還是核潛艇?安裝在“常規潛艇”上的核反應堆,如果不只是提供水下的生活供電和製取氧氣及淡水(這種可能幾乎是微乎其微),而同時也作為潛艇動力的話,那么它與核潛艇又有什麼區別呢?因為這樣一來,這艘潛艇的水下自持力和自航力就完全達到了法國“紅寶石”一級的核潛艇的程度。國際文傳電訊社的報導稱“薩羅夫”號在水下使用核反應堆可以實現10~17節的航速,這已經達到了一些早期核潛艇的水平。
另一方面,如果這樣的潛艇仍然被定性為“AIP常規潛艇”,那么這種潛艇的輸出,也就不違反《核不擴散條約》,從而可以投放國家市場。在當今這個很多國家希望獲得水下長航時潛艇(其實一個不能擺上檯面的想法就是獲取核潛艇)、來擁有對於大國艦隊水下威懾的世界,可想而知一艘“裝有核反應堆的常規潛艇”將帶來多大的吸引力。就在前不久,法國允諾將為巴西提供“建造核潛艇所必要的幫助”,這在無形中已經開了某種先例。有其一必有其二,“薩羅夫”號的照片在這樣的微妙時刻被披露出來,又有何更深層次的意義?如果“薩羅夫”號成為國際潛艇市場的新貴,將給世界海軍格局帶來怎樣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