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亞模式介紹 維琴尼亞·
薩提亞 (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首席治療大師,被美國著名的《人類行為雜誌》(Human Behavior)譽為“每個人的家庭治療大師”。她一生致力於探索人與人之間,以及人類本質上的各種問題,她在家庭治療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備受專業人士的尊崇與重視。她發展出許多生動創新的技巧探索家庭關係,被治療師廣為運用。
在薩提亞模式中,你會學習和體會到許多不同的技巧,例如家庭雕塑、影響輪、團體測溫,以及用一條白色繩索展現出家庭關係圖,顯示個人與家庭之間的心理臍帶關係。這些活動均靈活地融合了行為改變、心理劇、當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療技巧。
薩提亞模式另一極富魅力的原因,是因她“凡事皆以人為本位,以人為關懷”的信念。在注重“你和我”的同時,更關心“我們”,在這樣一個被充分尊重和關心過程中,我們對事業、家庭、婚姻、健康以及個人成長都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和學習,重獲並掌握生命的意義,做一個身心一致的人。
薩提亞模式是一種心靈體驗過程。最大特點是著重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及幫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 more fully human),而非只求消除「症狀」(Symptoms)。她幫助我們認識,每一個生命都有著獨特的成長脈絡,無論舊有的成長模式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經歷和感受,都值得尊重,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個人達致「身心整合,內外一致」,實現個人潛能的最大發揮。
薩提亞模式是關於⑴“我自己”:內在和諧、做自己的主人;⑵“我”與“另一個人”:關係和睦;⑶“我”所處的人際系統(家庭或組織):社會和諧、家庭或組織成員之間和諧、協作、有凝聚力等的學問。薩提亞模式把深邃廣博的心理學與人們日常生活建立起一座橋樑,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得到薩提亞溫暖而有力的心理支持,達致全新的生命境界。
基本概念 薩提亞模式不強調病態,而將心理治療擴大為成長取向的學習歷程,只要是關心自我成長與潛能開發的人,都可在這個模式的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穫。通俗的解釋就是她動態的解釋人及人在與家庭及社會的互動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對現代人的生活具有非常明確的指導價值,正是因為這個特點,她的理論不會因為社會與文化的變遷而失去實用性。
發展過程 1951年,薩提亞第一次嘗試運用後來被稱之為“薩提亞模式”的方法為一個家庭作治療。一開始,她處理一個被診斷精神分裂症的少女,在進行6個月後,情況發展良好。可是之後她卻接到女孩的母親的電話,說薩提亞離間她們母女的感情。
薩提亞以其敏銳的洞察力覺察到母親不滿的言語背後的懇求意味。她要求這位母親與女兒一起與她見面。當母親和女兒一起來見薩提亞時,薩提亞發現她之前與女孩建立的良好關係竟然消失了,女孩又回到六個月前的狀態。
薩提亞繼續為這兩母女進行治療。母親、女孩、薩提亞之間慢慢建立起一個新的、良好的關係。這時薩提亞邀請家庭中的父親/先生一起參與。結果,當他成為面談中的一員時,本來建立起來的治療關係又掉回原來的狀態。
薩提亞在這個時候了解到她可能已經接近了某個關鍵的問題。而正是這個問題,後來成為她創立全新治療模式的契機。她詢問這個家庭是否還有其他成員。當僅餘的這位被稱之為“天之驕子”的兒子/兄弟來到治療面談中,並展現他在這家庭里舉足輕重的地位時,薩提亞更清晰地看到女孩在家裡被“力量架空”的角色,以及她在家庭里力求生存的痛苦掙扎。
這些經歷以及之後的經驗,讓薩提亞發現,治療並不僅限於“那認定的病人”,也需要整個家庭系統的介入。也即,她可以借改善家庭成員彼此間的關係,來帶動整個家庭的改變——當然,也自然而然地改變了家庭中每一個個別的成員。
這也讓她開始強而有力地使用“雕塑”的技巧,她讓案主以不同的身體姿態來代表、呈現溝通的信息。這些身體姿勢可以透露出、並使案主覺察到那些他沒意識到的信息,並從而有所改變。例如,薩提亞就讓那位“天之驕子”站在椅子上,他的父母朝他擺出崇拜的姿勢,且不留一絲餘地給女兒。借著讓家庭成員演出這一場景,薩提亞使他們認識到他們經常加以否認的感受。這個體認也促使他們去改變彼此之間的關係。薩提亞從這次經驗出發,發展出以系統取向來幫助家庭的家庭治療,對治療界產生巨大的影響。
薩提亞
個人發展 薩提亞 (Virginia Satir,1916-1988) 是舉世聞名的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師,也是美國家庭治療 (Family Therapy)發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療師,從五十年代起已居於領導地位,向來被視為家庭治療的先驅 (Goldenberg 1985),甚至被譽為“家庭治療的
哥倫布 ”(McLendon 1999),意思是指家庭治療是由她始創的,可見她在這方面的重大貢獻,更因為她的建樹良多,她的兩所母校威斯康辛大學和
芝加哥大學 ,曾分別頒授
榮譽博士學位 及“對人類傑出的貢獻”金質獎章給她。
薩提亞的第一本書《聯合家族治療》(Conjoint Family Therapy)是在一九六四年出版的,此時,她在家族治療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始受到許多專業人士重視,而這本書至今仍是美國各大相關科系的教科書。接著,歐洲各國也接受她的理論。薩提亞的身影自此便經年在世界各國出現,演講、教學、舉行研討會。每到一處,便為該地留下無盡的熱力、希望與愛。一九七零年代,精神醫學會發表了一篇全美家族專題報告,列出二十一位最具影響力的治療師,薩提亞是名單中唯一的女性,且高居首位。
薩提亞之所以受到同行的尊崇,實因她有一套異於傳統療法又相當完整的理論,更有她深具個人魅力的實務運作方法。從她擔任美國人本心理學會會長一職,可以知道她是個極端的人本主義者,凡事皆以人為本位,以人為關懷。她認為真正的人本主義著重的是“你和我”,而不是“你或我”,關心的是“我們”,而不是“我”,否則便淪為自私自利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絕不可以複製的,原本就應以自己的方式去活。薩提亞所做的,只是提醒人們要尊重生命,相信生命是可以改變的,希望每個人都能以更好的方式生存於世上。
因這種以人為本位、以人為關懷的信念,她在進行家族治療的過程中,發展出許多特別的活動,例如家庭雕塑、影響輪、團體測溫,以及用一條白色繩索展現出家庭關係圖,顯示個人與家庭之間的心理臍帶關係。這些活動均靈活地融合了行為改變、心理劇、當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療技巧,這也表示薩提亞並不抱持強烈的本位色彩,她尊重並實際運用不同取向的治療方法,兼容並蓄。
薩提亞起初從事教育工作,二十歲時已是一位國小校長,後來她在芝加哥大學修讀社會工作,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成為精神科社會工作員,她最初所受的訓練深受當時流行的
心理分析學派 影響,但她在工作中逐漸發現這種方法的局限性甚大,例如一些已康復的精神病人,在回到原來的家庭後短期內又舊病復發,於是她決心另尋新的治療方法。一九五一年,她開始私人執業,並且摒棄了傳統個別治療的方法,轉而嘗試家庭治療,發現效果十分理想。四年後,她加入伊利諾州精神病學院(Illinois State Psychiatric Institute),教授《家庭動力學》(Family Dynamics)。一九五九年,薩提亞聯合Don Jackson、Jules Riskin等人,在
加州 創立“心智研究學院”(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簡稱 MRI),推動有關家庭治療的研究和訓練,並且在MRI舉辦了歷史上第一個家庭治療訓練課程(Goldenberg 1985),她在一九六四年出版重要著作《聯合家族治療》(Conjoint Family Therapy),這本書被譽為家庭治療的“聖經”,已有二十二種文字的翻譯。薩提亞後來加入了Esalen Institute,研究人文心理學 (Humanistic Psychology),這方面的研究使她進一步了解“個人內在自我”(inner self)與“家庭關係”(family relationship)之間的互動作用,並使她所創立的治療法更充實和完善,最終自成一家。
薩提亞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療方法,最大特點是著重提高個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及幫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 more fully human),而非只求消除“症狀”(Symptoms),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個人達致“身心整合,內外一致”(Congruence)。由於她的治療法有很多地方與傳統治療方式回異,故被稱為“薩提亞治療模式”(The Satir Model) (Banme n 1976,Satir et. al 1991)。
個人思想 薩提亞模式 Vs 自我成長與潛能開發
薩提亞是最早提出在人際關係及治療關係中,“人人平等,人皆有價值”的想法的人。她所建立心理治療方法,最大特點是著重提高個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及幫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 more fully human)而不只求消除“症狀”(Symptoms),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個人達致“身心整合,內外一致”(Congruence)。由於她的治療方式有很多地方與傳統治療方式迥異,並獨自形成一派。她的學生及弟子,為了紀念她為心理治療所作的貢獻,故用其名字來命名其治療模式,故被稱為“薩提亞治療模式”(The Satir Model)(Banmen 1976,Satir1991)。
薩提亞模式(The Satir Model)在諸多
家庭治療理論 中,一直是難以歸類的派別,有的教科書將之列為溝通學派,有的將之納入人本學派,究其原因,在於薩提亞模式不強調病態,而將心理治療擴大為成長取向的學習歷程,只要是關心自我成長與潛能開發的人,都可在這個模式的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穫。
●走進薩提亞
請你安靜下來,好好想想:
為什麼事業的成功讓我們擁有了舒適的生活,可幸福的感覺卻沒有相應的增加?
在你的人生中,你和你所愛的人(父母、兄弟姐妹、夫妻、情侶、兒女、朋友)是否有一段真正的親密關係?
你是否真切地感受到被愛、被接納、被肯定、被尊重呢?
而你的父母、伴侶、孩子、朋友,他們的內心又是否感受到你的愛、接納、尊重和肯定呢?
而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自己,你和自己有沒有一段真正的親密關係呢?
你每天在做的是一些應該做的事情,還是你真正喜歡的事情呢?
你明白你自己真正的需要嗎?
科學家發現大多數疾病的產生,都與思想、情緒有關,你對自己身體,思想情緒的了解有多少呢?
薩提亞女士(Virginia Satir)是全球知名的家庭治療創始人,被美國著名的《人類行為雜誌》譽為每個人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致力探索人與人之間及人類最深層、最本質的問題,特別是探索人在家庭中學習到的溝通模式是如何深遠地影響他一生的命運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薩提亞女士相信每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不斷地在演變、成長,而且永遠都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由她設計並不斷發展完善的薩提亞模式訓練課程正擴展到全球各地,幫助人們邁向身心一致,高自我價值感及責任感。越來越多朋友從中都尋找到屬於自己內心的平靜、喜悅和力量,也同時為自己創造了更幸福的親密關係。
無論國王還是農夫,只要他家庭和睦,便是世界是最幸福的人!
但為什麼成功事業易得,而幸福的婚姻那么少呢?秘密在於,人們大多認為事業是否成功是自己的責任,而婚姻是否成功是對方的責任。
我們大多數人從小並沒有學習過親密關係如何相處,只是潛意識習慣性地重複自己或父母的舊有模式。
如果你是願為自己生命負責任的人,不夢想上天賜予,而願意為自己創造更美滿的親密關係,成為一個更身心一致的人,請進入薩提亞——這所親密關係的國際大學,修讀幸福學專業吧!
適合哪些人 1.有關係上的困惑的人
在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家庭關係中有自己難以逾越的障礙,但未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的人 2.有感情上的困惑的人 難以安全的進入一段感情,或是一段感情、婚姻結束後,無法放下過去,難以開始新的感情生活的人 3.有情緒上的困惑的人 經常感受到情緒的困擾,容易發脾氣,事情過後會後悔自責,但在當時又難以控制的人 4.希望有更高生活品質的人 對生活有更美好的期待,希望獲得心靈成長,提升自己生活品質的人 5.專業心理工作者 從事助人工作,希望可以提升自己的助人能力,學習助人技巧的專業心理工作者
助人目標 薩提亞的四大助人目標:
1、提高自我價值(自尊):自我價值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價值判斷、信念或感受。
2、做更好的選擇:三種以上才是選擇,而且更有力量。
3、更負責任:為自己的內在體驗和外在行為負責,我們駕馭它們,為它們做出選擇,並透過它們體驗喜悅。
4、更和諧一致(表里如一):與自己接觸,兼顧自我、他人、情境,並能夠駕馭自己。
治療信念 1、改變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變有限,內在的改變還是可能的。
2、 父母在任何時候都是盡他們所能去做。
3、我們擁有一切所需的內在資源得以成功的應對及成長。
4、我們有許多選擇,特別是面對壓力做出適當回應而非對情況做出實時反應。
5、治療需要把重點放在健康及正向積極的部份,而非病理負面的部份。
6、“希望”是“改變”最重要的成份。
7、人們由於相同而有所連線,由於相異而有所成長。
8、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各人可以為自己做出選擇。
9、我們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證。
10、多半的人傾向選擇對他而言是熟悉的而非舒適的應對,尤其在壓力之下。
11、問題〔困難〕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問題。
12、感受是屬於我們的,我們都擁有它們。
13、人性本善。他們需要找尋自己的寶藏,以便聯結及確認他們的自我價值。
14、人常重複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熟悉的型態,即使那些型態是沒有功能的。
15、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已發生的事件,只能改變那些事件對我們的影響。
16、欣賞並接受“過去”可以增加我們支配“現在”的能力。
17、所謂全人性的目標是接受父母也是人,而不是只以他們扮演的角色來相處。
18、 自我價值是高低呈現在應對的方式上,自我價值愈高,應對的方式愈全人性化。
19、 人類的過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適用於一切情況、文化及環境。
20、過程是“改變”的途徑,故事內容形成情境,而“改變”就在那裡發生。
21、薩提亞模式的主要目標是達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價值。
22.、健康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平等的價值上。
觀點 薩提亞模式則認為人是活在環境、關係中的(或說系統中)。所以,一個症狀的出現,與人與他人、環境的互動有很大的關係。其中,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經驗到的各種關係,以及各種應付方式,對這個人的一生影響最為重大。
可以看到,人在各種關係中,影響人,也被影響。所以,症狀的產生,並不是一個原因導致一個結果這么簡單。而是人與周圍的人事物,相互的影響。而這些關係中的溝通不良,導致了各種壓力、情緒、症狀的產生。所以,可以看到,其一:人的壓力、情緒、症狀的產生過程中,沒有誰是單純的受害者或迫害者,人都必須對這段關係的產生,承擔部分的責任。其二:可以通過改善與他人的溝通方式,來改善心理狀況。
“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經驗到的各種關係,以及各種應付方式,對這個人的一生影響最為重大”。而在這些家庭關係中,影響力最大的,又屬從童年至青少年期(出生至16歲)之間,在家庭中經歷的關係,影響最為深遠。
當長大成人之後,在青年期之前經歷、學到的思考、行為、感受的方式都會一直影響著人的生活、工作、人際關際。與父母的關係,被內化到心裡,然後,會在與愛人、孩子、朋友、上司、下屬等人的關係中,重演這種關係。
所以,薩提亞創造出家庭圖、影響圈來協助人們了解自己在家庭或整個人際關係圈中,與他人的關係是怎么樣的?還有自己與他人不同的應對姿態是怎么樣的?(應對姿態是薩提亞總結出來的關於人們在壓力下,對他人、環境、自己的應對的方式,上面的圖是四種求生存的應對姿態。)
薩提亞創造前面提到的“雕塑”技術,可以呈現人們的心理症狀背後,對受到怎么樣的關係所影響的。並進一步,改善這些溝通不良的關係,以改善人們的心理狀態。
薩提亞套用
套用領域 1、個人成長與家庭和諧建設
促進個人心智成熟,有效情緒管理,有效的人際溝通,和諧親密關係,和諧親子關係,兒童、青少年成長。
2、企業套用
企業文化,變革管理,壓力管理,領導力提升,企業教練輔導,員工效能提升,團隊溝通,團隊會議、活動設計與組織。
3、助人者工作能力提升
心理諮詢師,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企業教練,其他需要輔導他人成長的工作者。
套用範疇 1、個人問題(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
2、夫婦問題(婚姻關係、親密關係)
3、家庭問題(親子關係、三代之間的關係、青少年問題、子女學業問題)
薩提亞模式的家庭治療工作坊:
第一階段:回溯原生家庭重塑自我
原生家庭 指個人從小成長的家庭。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原生家庭影響我們最早,持續時間最久。例如:家庭的氛圍、父母的行為方式、家庭的規矩等等,對我們的信念、價值觀、行為模式都產生了長期、深遠的影響,有時甚至影響我們一生。
當我們帶著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開始自己的成長曆程時,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很多看似夫妻的問題,實質不是夫妻問題,而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心理創傷,在與親密的人互動時舊有的幻像再次浮現;以前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滿足,現在要在愛人身上加倍得到,親密關係因此不勝負荷。所以,心靈成長的第一步就是回溯過去,處理未完成的期待。
完成原生家庭回溯之後,我們就把 目標放在提升內在的自我價值上。薩提亞相信每個個體生命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只有當我們可以這樣珍視自己的時候,我們才能同樣的珍視別人、愛別人。如果我們不喜歡自己,我們就會對別人充滿嫉妒或恐懼。當我們具有較高的自我價值的時候,當我們可以發自內心的欣賞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更有能力以一種高貴、真誠、勇敢的姿態,充滿活力和愛心地面對我們的生活。 在這一階段,會運用各種薩提亞模式特有的體驗式活動和練習,去回溯自己的原生家庭,處理那些兒時遺留下的未滿足的期待。幫助大家學會帶著愛,清理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劃清此時此地和過去的界限,從而清醒地活在當下。帶領我們檢視我們的自我價值,清理過往經歷在自我價值上對我們產生的負面影響,帶領我們提升自我價值,重塑我們的心靈。
第二階段:關係的舞蹈
當我們清理了過往事件產生的影響,重塑自我之後,我們比以往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關愛自己,欣賞自己。這是一切關係的基礎。當我們多真愛自己,就會少要求別人。對別人要求得越少,對自己就越信任。越相信自己和他人,就有能力付出愛。對別人多一點愛,就會少一些恐懼。和他人多一點溝通,就會增進一份連線。因此,只有自信才能幫助你擺脫孤獨,不再疏遠家庭、他人、集體和民族。健康的關係都來自平靜、安全和自信的心靈。一個人越是活在當下,越是自我價值較高,就越懂得關愛自己,同時也有勇氣改變自己的行為,讓自己與他人、情景相和諧,在關係中瀟灑穿過,翩翩起舞。
在這一階段,會帶領大家進一步學會欣賞自己的同時學會欣賞他人。同時,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學會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模式,從而更好的與他人相處,獲得一個理想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