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泉,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76年10月出生於福建省大田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薛永泉於2000年與2003年分別獲得北京大學學士與碩士學位;2008年獲得美國普度大學博士學位;2008年至2012年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任博士後;2012年5月通過國家創新人才計畫青年項目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2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薛永泉的研究方向是活動星系核與X射線高能天體物理的觀測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永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福建大田
- 出生日期:1976年10月
- 畢業院校:美國普度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專業方向:活動星系核,X射線高能天體物理,星系與超大質量黑洞協同演化
- 主要成就:獲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職稱:教授
- 任職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 教育經歷
2000年,在北京大學獲得天體物理學士學位;
2003年,在北京大學獲得天體物理碩士學位;
2008年,在美國普度大學獲得天體物理博士學位。
2008年至2012年,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任博士後。
2012年5月,通過國家創新人才計畫青年項目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至今。
202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學術研究
主要的研究方向為X射線高能天體物理及活動星系核的觀測研究,包括X射線巡天、X射線暫現源、活動星系核的統計、光變、物理、反饋與演化,以及超大質量黑洞與星系的協同演化等。
- 科研綜述
- 主要貢獻
時間 | 研究成果 | ||
---|---|---|---|
2019 | 發現首例雙中子星併合形成的磁星所驅動的X射線暫現源 | ||
2018 | 發現活動星系核在所有波段中上升時標最短的高信噪比耀發 | ||
2011, 2016, 2017 | 作為核心成員推進實施最深、最靈敏X射線巡天——錢德拉深場 | ||
2012 | 發現能夠解釋未被解析的6-8 keV宇宙X射線背景輻射的高度遮蔽活動星系核種群 | ||
2010 | 首次將中等X射線光度活動星系核宿主星系和正常星系顏色-星等關係的研究推進到紅移3 |
- 論文發表
截至2023年1月,薛永泉已發表一百餘篇SCI論文,NASA/ADS顯示所有論文總引用5500多次,H指數40;其中,含1篇Nature論文獲評2019年度中國十大天文科技進展,1篇ApJS論文獲評美國天文學會與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評選的2019年度中國高引用作者獎。
時間 | 作者 | 論文名稱 | 期刊信息 |
---|---|---|---|
2019年 | Xue Y.Q. et al. | A Magnetar-powered X-ray Transient as the Aftermath of a Binary Neutron-Star Merger | Nature, 568, 198 |
2017年 | Xue Y.Q. | The Chandra Deep Fields: Lifting the Veil on Distant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nd X-Ray Emitting Galaxies | NewAR, 79, 59 |
2016年 | Xue Y.Q. et al. | The 2 Ms Chandra Deep Field-North Survey and the 250 ks Extended Chandra Deep Field-South Survey: Improved Point-Source Catalogs | ApJS, 224, 15 |
2012年 | Xue Y.Q. et al. | Tracking Down the Source Population Responsible for the Unresolved Cosmic 6–8 keV Background | ApJ, 758, 129 |
2011年 | Xue Y.Q. et al. | The Chandra Deep Field-South Survey: 4 Ms Source Catalogs | ApJS, 195, 10 |
2010年 | Xue Y.Q. et al. | Color-Magnitude Relations of Active and Non-active Galaxies in the Chandra Deep Fields: High- Redshift Constraints and Stellar-Mass Selection Effects | ApJ, 720, 368 |
參考資料來源: |
- 科研項目
時間 | 項目名稱 | 成果類型 | 第一完成單位 |
---|---|---|---|
2013.01 | 星系和超大質量黑洞的共同生長與演化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任基金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015.01 | 星系與中心黑洞的物理過程及相互作用 |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經費專項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015.01 | 七百萬秒錢德拉南天深場:給出高度遮蔽活動星系核的最強觀測限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019.01 | 星系及其中央黑洞在宇宙網路中的成長歷史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課題)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021.01 | X射線高能天體物理研究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 教學成果獎勵
時間 | 獲得獎項 | 頒發單位 | ||
2017年 | 2016級新生“科學與社會”研討課優秀論文指導教師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務處 | ||
2017年 | 2017年度優秀教學獎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海外校友基金會 |
人才培養
- 主講課程
薛永泉主講本科生課程《天文學導論》以及研究生課程《The Physics and Evolution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
課程範圍 | 課程名稱 | 學時 | |
---|---|---|---|
本科生專業課 | 《天文學導論》 | 40學時 | |
研究生專業課 | 《The Physics and Evolution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 | 80學時 |
- 教育思想
1、Robert S. Kelly:I Believe I Can Fly!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
2、薛永泉:You can get anything you want in the Universe!
3、薛永泉:A Magical Compound That Paves One's Way to Success!
4、薛永泉:Your hard efforts will eventually pay off!
- 學生培養
截至2021年7月,薛永泉已培養畢業本科生17名,碩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3名,出站博士後1名,在讀碩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2名,在站博士後1名。
時間 | 畢業論文 | 作者 | 備註(省優/校優) |
---|---|---|---|
2020.06 | 核光譜望遠鏡陣列河外巡天:擴展錢德拉南天與錢德拉北天深場星表 | 張天逸 | 碩士論文 |
2020.06 | 錢德拉南天深場中潮汐撕裂恆星事件的搜尋與研究 | 黃夢秋 | 本科論文 |
2019.06 | 探究變臉活動星系核 | 王雪聰 | 本科論文 |
2019.05 | 活動星系核周圍塵埃的分布及其遠紅外輻射研究 | 徐駿 | 博士論文 |
2019.05 | 錢德拉南天深場中遮蔽變化活動星系核的搜尋與研究 | 徐弈 | 本科論文 |
2019.05 | 活動星系核統一模型——關於宿主星系和鐵的K殼層發射線 | 鄒凡 | 本科論文 |
2018.05 | 通過能譜分布擬合研究夏威夷-哈勃深場北天區中星系的性質 | 高方宥 | 碩士論文 |
2018.05 | 錢德拉深場中併合活動星系核的系統搜尋 | 魏哲遠 | 本科論文 |
2017.10 | 7兆秒錢德拉南天深場中的活動星系核X射線光變研究 | 鄭學琛 | 碩士論文 |
2016.06 | 四百萬秒錢德拉南天深場中高度遮蔽活動星系核的光變研究 | 李俊瑤 | 本科論文 |
2016.05 | 擴展錢德拉南天深場中的改進源探測方法 | 張天逸 | 本科論文 |
2016.05 | 活動星系核本徵X射線譜指數和愛丁頓比之間的關係 | 倪嘉陽 | 碩士論文 |
2016.05 | 活動星系核本徵功率譜分析及TeV耀變體極快X射線光變研究 | 朱世甫 | 碩士論文 |
2014.06 | 探究活動星系核長期X射線光變與黑洞質量的關係 | 鄭學琛 | 本科論文 |
2014.06 | 夏威夷-哈勃北天深場中的測光紅移計算 | 楊光 | 本科論文、校優 |
2014.06 | 活動星系核對宿主星系恆星形成的影響 | 侯賽玉 | 本科論文 |
2013.06 | TeV耀變體的層級X射線耀發 | 倪嘉陽 | 本科論文 |
2013.06 | TeV耀變體在快速耀發中的X射線光譜光變 | 朱世甫 | 本科論文 |
2021.06 | 星系與活動星系核的成團性研究 | 林曉鷙 | 博士論文 |
2021.06 | 光學“迷失”的活動星系核 | 張博源 | 本科論文 |
2021.06 | 利用錢德拉深場數據驗證遮蔽活動星系核X射線紅移估算的可行性 | 段斌 | 本科論文 |
2021.06 | 利用錢德拉深場觀測數據對Sgr A*的時域特性研究 | 梁人豪 | 本科論文 |
2021.06 | 錢德拉南天深場中的活動星系核對 | 秦辰 | 本科論文 |
2021.05 | 錢德拉南天深場中高度光變活動星系核的搜尋和研究 | 夏瑞崧 | 本科論文 |
2021.03 | 活動星系核的X射線波段光變研究 | 王倚君 | 博士論文 |
參考資料來源: |
榮譽表彰
時間 | 獲得獎項 | 頒發單位 | ||
---|---|---|---|---|
2008年 | 2008年度Karl Lark-Horovitz獎 | 美國普度大學物理系 | ||
2017年 | 2017年度優秀教學獎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海外校友基金會 | ||
2019年 | 2019年度中國十大天文科技進展 | 中國天文學會與中國科學院天文大科學研究中心 | ||
2019年 | 2019年度中國高引用作者獎 | 美國天文學會與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 | ||
2019年 | 2019年度傑出研究校長獎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
---|---|---|---|
2020年 | 《Universe》的“Galaxies and Clusters”分區編委 | ||
《The Innovation》編委 |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暨科學普及出版社)科普專家 | |||
蘇州科普大使 | |||
安徽省天文學會理事 | |||
2022年 | 中國天文學會空間天文和高能天體物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