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幽棲為唐代著名道士。蒲州寶鼎(今山西榮河縣)人。
基本介紹
- 本名:薛幽棲
- 所處時代:唐
- 出生地:蒲州寶鼎(今山西榮河縣)
- 出生時間:不詳
生平,著作,
生平
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開元、天寶間。《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云:性沉靜,有敏識卓見。修舉業之暇,好聞方外事。唐開元(713~741)中,及進士第,年始弱冠。調官 陵郡尉,秩未滿,有林泉之興,遂拂衣去服,出遊四川青城、峨眉,後又赴鶴鳴山,訪 漢天師治所。天寶(742~755)初,復游南嶽,卜棲真之地,乃晦其名氏,修行於五老 峰之下。《三洞群仙錄》卷十一引《高道傳》曰:“其於三洞經教,靡不該覽,故幽人逸客,響風稟受。”衛琪《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卷六注云:住南嶽時,“修誦 《大洞經》,弟子數百,日集左右。”不久屍解。
著作
曾著《玄微論》三卷,唐玄宗“稱賞其達悟”。又注《靈寶度人經》行於世。《玄微論》,已佚;《靈寶度人經注》,被陳景元收入《靈寶度人經四注》中。該書曾收薛幽棲所寫注釋序文,文末署:“甲午歲庚午月,衡岳道士薛幽棲序。”考此甲午歲,當 為天寶十三載(754)。薛幽棲認為《靈寶度人經》的主旨是申明“大梵之理”。稱“此經義旨冥奧,音韻隱秘,皆申明大梵之理,非化誘常途之辭”。又謂:“既元始所說, 太上所敷,皆諸天秘章,靈魔隱韻,固宜大梵之至理,豈世上尋常之辭也。”“大梵” 一詞,據《長阿含經》解釋,與《老子》所謂“道”之不可名、不可相、先天地生,並 為萬物母之意相近。薛幽棲等人藉此詞語喻元始天尊所說之道,意謂元始天尊所說《度人經》是道之至理、妙理,非尋常之文可比。薛幽棲又十分強調誦讀《度人經》,謂 “非寂然則莫能契道,非敷誦則無以弘經。”“諷誦之篇,則此卷為首。上消天災,保 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中拔祖宗,己身得道。斯則巍巍大范,獨步三清者哉”! 又謂:“轉誦此經,令周十遍,福德之報立應,不祥之禍自消。故知靈文功用弘普, 廣濟天下者也。”“同盟同學,至人至友,能為精心修齋,誦經十遍,臨終之際,共度 屍形,則存者獲濟拔之功,亡者得度魂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