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薄姓
- 類 型 :中華姓氏
- 部分得姓始祖 :商湯
- 郡 望:雁門郡、譙郡
- 堂 號:格物堂、遼東堂
- 名 人:薄姬、薄一波
歷史發展,起源始祖,遷徙傳播,姓氏文化,郡望堂號,宗祠對聯,家譜文獻,字輩排行,姓氏名望,
歷史發展
起源始祖
- 起源源流
1、出自薄姑氏,蒲姑氏是商朝時的諸侯貴族,因其封地封於薄姑,遂以地名為氏,稱薄姑氏,後簡化為單姓薄。
3、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代北地區烏桓部有複姓薄奚氏 部落,入中原後改為漢字單姓薄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北魏孝文 在太和十九~二十年(西元495~496年)遷入洛陽時,薄奚氏部落隨之入居中原。在北魏孝文強制推行文化上漢化改革的過程中,薄奚氏改為漢字姓薄氏,世代相傳至今。
4、古羌人的姓氏中也有薄姓。出自漢朝末期羌人奚薄氏部落,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漢朝後期,古羌人中有奚薄氏部落,在三國時期被稱為蜀郡徼外羌、或北羌,原居西北地區甘、陝之間,後居於今陝西省關中平原的北部地區,後逐漸漢化,改為漢字單姓薄氏。
5、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在俄羅斯學者史洛克格羅夫(史祿國,S.M.Shirokogoroff)發表的《滿族的社會組織·部族姓氏·滿語為表》中,記載了一支老滿洲部族波勒氏,滿語拼音為Bere mongu,漢字義“弓”, 世居 黑龍江北岸和東岸一帶。該氏族人數不多,有四個小分支,在清朝中葉以後多改漢姓為薄氏。
- 得姓始祖
部分得姓始祖:薄姓始祖是春秋時代宋國的大夫,是商湯的後代。故薄姓後人尊商湯為得姓始祖。
遷徙傳播
三國時期,薄姓的一分支徙居於今山西北中部一帶。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薄姓除繁盛於譙郡與雁門郡外,還播遷到了北方之山東、河北、河南、陝西以及南方之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省份。
宋、元時期,薄姓在西北之甘肅、寧夏、內蒙以及南方之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
明朝初期,山西薄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山東等地。明朝中葉以後,薄姓於西南之雲南、貴州、廣西以及華南之廣東等地均有所見。
二十世紀中期,跟隨國民黨去台灣的薄姓人口,也已在台灣落戶成家。
姓氏文化
郡望堂號
- 郡望
- 堂號
宗祠對聯
- 四言通用聯
姓啟薄國;望出雁門。
全聯典指薄姓的源流和郡望。
漢廷戚畹;明代直臣。
上聯典指西漢吳人薄昭,高祖妃薄姬(文帝劉恆的母親)的弟弟,他以中大夫的身份到代地迎立文帝,被封為軹侯。下聯典指明代陽曲人薄彥徽,弘洽年間進士,正德年間官四川道監察御史。當時,武宗寵信太監劉瑾,讓道士崔志端任尚書,貶斥敢於諫諍的大學士劉健、戶部尚書韓文等。他多次上疏諫阻,被杖打後除名。
晉朝處士;衛國賢人。
上聯典指晉·薄肅之有德行,人稱“處士”。下聯典指衛國賢人薄疑。
- 六言通用聯
漢室代王太后;明朝兵器專家。
戚畹莫如帝舅;後宮終作皇姬。
- 七言通用聯
發明水車益農事;首創銅炮增國威。
全聯典指明代兵器製作專家薄鈺事典。
- 九言及以上通用聯
格物測地論,義深旨遠;渾天儀圖說,體大思精。
全聯典指明代兵器專家薄鈺,著有《渾天儀圖說》及《格物測地論》等。
淇澳賢裔,為漢廷之武畹;曲陽擊佞,允明代之直臣。
論叛逆,扶漢室,太保永賴;劾權奸,蒙帝眷,原職復還。
家譜文獻
字輩排行
地域 | 字輩 |
天津寧河 | 洪連(桂)克立 |
天津武清 | 永雲玉文海 |
山東利津 | 其純遵祖猷善述久相傳 |
山東鄒城 | 孜春維兆長發其祥克開士業繼福允善忠孝 |
江蘇東海 | 景用正其祥維康劍榮華 |
河南鞏義 | 寶芝蘭廣玉 |
山西應縣 | 厚汝天耀 |
河北南宮 | 增段長增福玉廣明 |
黑龍江 | 振鮮樹俊戰 |
山東莒南 | 周自懷文福祿長青 |
河南南陽 | 德善彰心正,運會照廣明,乾元立世基,萬古鎮大清 |
(以上,為薄姓部分家譜、字輩資料)
姓氏名望
薄珏:生卒年不詳。明代兵器製作專家。著有《渾天儀圖說》、《格物測地論》等。
薄仁山
薄一波
薄一波:原名薄書存, 山西 定襄縣人。192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八屆、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1月15日20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