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梵語:भगवद् गीता,羅馬字:Bhagavad Gītā,英譯:Song of God,漢語意譯:神之歌、主黑天之歌),博伽梵歌的字面意思是“主之歌”或“神之歌”,這裡的主或者神就是黑天,博伽梵相當於上帝,梵相當於聖靈。

博伽梵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經典與古印度瑜伽典籍,為古代印度的哲學教訓詩,收載在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中(位於Bhisma-Parva章節的23–40),也簡稱為《歌(Gītā)》。它是唯一一本記錄神,而不是神的代言人或者先知言論的經典,共有700節詩句。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今譯為“博伽梵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薄伽梵歌,博伽梵歌
  • 成書時間: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
  • 屬性:詩歌
  • 章數:18章
宗教地位,主要內容,要義評價,注釋研究,

宗教地位

博伽梵歌(注意這裡的“伽”應讀"jia")
印度教聖經之一,為古今印度社會中家喻戶曉的梵文宗教詩。此詩原為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第六篇中的一部份。作者與成書年代均不詳。學術界對此書的成書年代有甚多異說,而所推定的時間,大約是在西元前一千年,到西元後四世紀之間。
黑天與阿朱那的對話插圖黑天與阿朱那的對話插圖
這篇詩歌原是博伽梵派的聖典,由於博伽梵派的教主被認為就是《吠陀經》中的毗濕奴神,因此它被吸收到正統婆羅門圈內。
此書對於印度思想界有莫大的影響,而且是近世印度思想家的精神支柱。體裁系採取對話方式,藉阿朱那(Arjuna)王子與黑天(Krişna)兩人所作的問答,論述在既存的社會制度之中,必須毫無私心的各盡本分,以及應對唯一的神作絕對的歸依與奉獻
由於所含攝的思想極為紛歧,因此在哲理與實踐、信仰與現世的關聯上,常有矛盾與不統一之處,但是其中所述及的道性與離欲解脫的光明,最符合印度人的所好,因而成為全印度教徒的福音書、信徒的座右銘,仍是印度人早晚讀誦的經典。

主要內容

博伽梵歌》顧名思義是一段詩歌,一共有18章,主要解釋了“真理”的五大概念:自在、存在、元素、職責和時間,宣揚無我的行為。
第一章(在庫如雪查戰場上閱兵)
第一章描述了阿朱那與黑天之間在俱盧之野戰爭前,在戰場上的對話。當時的阿朱那看見許多親戚朋友都在敵對陣營,感到難過而困惑,決定不再戰鬥。
第二章(博伽梵歌內容提要)
第二章講阿朱那向正在充當他馬車夫的黑天尋求指導。黑天對阿朱那的勸導採用了許多印度教基本的宗教信念與概念,黑天教育阿朱那只有身體能被殺死,而永恆的自我是不朽的,作為戰士有義務通過戰爭獲得達摩
第三章(行業瑜珈)
第三章里阿朱那問道如果知識比行動更重要的話為何還要戰鬥,黑天強調為了更大的善而恪守職責,行動比結果重要。黑天說:“不帶罪業的阿朱那呀!我已解釋了,這世上,覺悟我的人分兩類。有些傾向於通過經驗和哲學思辨了解我;另一些則傾向於通過奉獻服務認識我。單終止活動,並不能遠離業報;只靠棄絕,也無法達到完美。人皆無可奈何,被逼以物質自然形態的本能衝動活動。因此,誰也休想停止活動一刻。遏制活動的感官,心意卻不離感官對象,是為自欺。誰如此,便稱偽善者。相反,誰以心意控制感官,以活躍的感官從事奉獻活動,而且沒有依附,便崇高得多了。履行賦予給你的責任,因為行動比不行動好。不工作,甚至不能維持物質軀體……親愛的阿朱那,不遵守《吠陀經》所賦定的祭祀犧牲制度生命必然充滿罪業。耽於滿足感官,虛耗生命而已。然而,在自我中找到快樂,在自我中找到啟迪,而且,僅在自我中,便找到欣喜和滿足--完全的滿足:這樣的人,再無責任”。
第四章(超自然的知識)
黑天講述他轉世多次,為了保護虔誠者毀滅不敬者而傳授瑜伽。黑天說:“當你如此得到了真知灼見,便會認識,一切生物不過是我的部分--他們全在我之中,而且屬於我。即使你是惡中之惡,一旦登上超然知識之舟,便能渡過苦海。熊熊的火焰焚木成燼,阿朱那呀,知識的火焰也焚物質活動的業報成燼”。
第五章(有為瑜伽——卡摩瑜伽)
阿朱那問道放棄抑或行動更好,黑天認為兩種選擇都可能有益,黑天說::“抱著薄伽梵的意識練卡摩瑜伽,不再執著,那就高明多了”。
第六章(數論瑜伽)
黑天傳授了沉思的正確姿勢和實現三昧途徑。黑天說:“所謂棄絕,即是瑜伽--上接至尊。人除非棄絕感官快樂,否則不能夠成為瑜伽師。對初習八重瑜伽的人,工作是手段;對已到達瑜伽境界的人,停止一切物質活動才是手段。棄絕一切物質欲望,活動而不為感官滿足,不追求結果,可算到達瑜伽境界”。
第七章(對真理的認識)
黑天傳授了知識瑜伽。黑天說“全然知覺我,心意依附我於是徹底了解我一無疑惑……我是一切,但巋然獨立。我不在物質自然的形態之中。整個世界被三種形態(善良、激情、愚昧)所蔽,對我一無所知。而我,超越這三種形態,並且,無窮無盡。物質自然的三種形態就是我的神聖能力,很難克服。皈依我的人,卻輕而易舉地超越了。惡徒顯然愚昧,是人類的渣滓。知識被假象盜去,又帶有邪魔的無神論本性,他們不會皈依我……無智慧者,不認識我,以為我至尊人格神奎師那以前是非人格的,才以這人格性的形體出現。由於知識淺薄,他們不認識我的高等本性--我不變和至高無上的本性。我永不向愚昧無智慧者展示自己。對於他們,我被自己的內在能量所蔽。因此,他們不認識我,儘管我無生,永不犯錯。阿朱那呀!我是至尊人格首神,知道一切在過去發生的事情,知道一切正發生的事情,也知道一切未來會發生的事情。我認識一切生物,但誰也不認識我”。
第八章(秦達至尊)
黑天定義了梵和業報等重要概念並解釋了如何接近至尊上帝。黑天說:“不能毀滅的超然的生物稱為梵。生物的永恆本性稱為精神知識。跟發展物質身體有關的活動稱為業報。體困生物中的俊傑呀,變化不止的物質自然稱為不免一死的凡世;包括所有半神人如日月之神在內的主的宇宙形體稱為上帝,而以超靈形式居於每一體困生物心中的至尊主稱為祭祀之主。誰臨死離開身體時,想著我,本性立即跟我相同。這是無可置疑的……上帝比一切偉大,可通過純粹的奉獻接近。他雖住在自己的居所中,卻遍存萬有,一切都在他之內”。
第九章(最機密的知識)
黑天向阿朱那展現他與宇宙為一體的神身。黑天說“我以人的形體降臨世上,愚人向我冷嘲熱諷。他們不認識我的超然本性和超越一切存在的至高無上的領域。迷惑的人被邪惡和無神的觀點吸引,受了蒙蔽,他們追求解脫,培養知識,進行業報活動,全是徒然的……我就是儀式、祭祀犧牲、供奉祖先的獻品、治病的草藥、超然的唱頌。我就是奶油、火、祭品……我是目標、維繫者、主人、見證者、居所、庇所、最親密的朋友。我是創造,也是毀滅。我是一切事物的基礎,我是休止的地方,我是永恆的種子……即使人幹了最可惡的事情,只要從事奉獻活動,也可算聖潔,因為他的地位確當……心意恆想著我,頂拜崇奉我;全然專注於我,那么,你肯定到我這裡來”。
第十章(表現瑜伽——至尊者的富裕)
黑天描述了他是一切根源的表現。黑天說:“認識我無生、無始,是一切世界的上帝,那么,雖在眾人之中,卻不受蒙蔽,遠離一切罪惡”。
第十一章(宇宙形象)
黑天應阿朱那的請求展現了他的宇宙形體。黑天說:“我就是時間,世界最大的毀滅者。我到來要毀滅所有人。除了你們般度諸子,這裡雙方戰士均將喪生……親愛的阿朱那,為我作純粹的奉獻服務,遠離以往活動的污染和心智推敲,泛愛一切生物,必能接近我”。
第十二章(奉獻瑜伽)
黑天講述了奉獻瑜伽。黑天說:“控制不同的感官,對生物一視同仁,努力為一切生物造福,以此全然崇拜非人格的絕對真理--未展示的、在感官知覺之外的、遍存萬有的、不可思議的、固定不能移動的,如此,最後也能接近我……只要將你的心意專注於我--至尊人格神,將你一切的智慧奉獻給我。如此,毫無懷疑,你常活在我之中”。
第十三章(自然、享受者、與知覺)
黑天講述了自然、享樂者和知覺。黑天說:“謙卑、不傲慢、不用暴力、容忍、真純、接近真正的靈性導師、清潔、穩定、自製、棄絕感官享樂的對象、排除假我、認識生、老、病、死的不幸,不依附妻兒家庭等等,苦樂時皆心平氣和、對我不斷作純粹奉獻、常去幽寂的地方、遠離一般大眾、承認自覺的重要,對絕對真理作哲學研究--這一切我在此宣布為知識,與此相反的就是無知……據說,自然本性是一切物質活動和結果的原因,生物則是這個世界上各種不同苦樂的原因”。
第十四章(物質自然的三種屬性)
黑天講述了物質自然的三種形態。黑天說:“物質的全體稱為梵,是誕生的始源。我使梵受孕,一切生物始能誕生。琨緹之子呀!你須了解,各種各類的生物在這個物質自然中誕生,始能存在,而我就是撒下胚種的父親。物質自然有三形態:善良、情慾、愚昧。生物跟自然接觸,即受三形態的條件限制。無罪的人啊!善良形態比其他兩形態純粹,啟蒙教化,使人遠離一切罪惡業報。處於善良形態的人培養知識,但受快樂概念的條件限制……完全從事奉獻服務,在任何情況都不會墮落,就立即超越物質自然的形態,並且到達梵的境界”。
第十五章(至尊者的瑜伽)
黑天用植根天堂象徵物質存在的樹比喻。這棵樹會被“脫離之斧”砍斷,就不能前往黑天的永恆國度。黑天說:“有一棵榕樹,根向上枝向下,葉就是吠陀頌歌。認識這棵樹就認識吠陀經。這棵樹的枝椏上下伸展,受物質自然三形態所滋養。小枝就是感官對象。這棵樹也有向下生長的根,受人類社會的業報活動束縛。這棵樹的真正形體在這個世界無法知覺。誰也不知道這棵樹終於哪裡、始於哪裡、基礎在哪裡。然而,意志堅定就可以以脫離為武器,砍倒這棵樹。如此一來,人就須找尋一個地方,到了就不用回來,而且可在那裡皈依上帝。萬物始於上帝,而且從太初以來,就依存於上帝。無錯誤的概念,不求虛榮,放棄虛假的關係,理解永恆,去除物質欲望,免於苦樂的相對,了解如何皈依上帝,就可到達永恆的國度”。
第十六章(聖潔及邪惡的本性)
黑天描述了人類的神性和罪性。並講到要放棄色慾、憤怒、貪婪和依靠聖經行事才能正確行事。黑天說:“無懼、淨化存在、培養靈性知識、樂善好施、自我控制、舉行祭祀、研習《吠陀經》、生活刻苦樸素、不用暴力、誠實、不嗔怒、棄絕、心境平和、不挑剔別人的錯誤、富同情心、不貪婪、慷慨、謙遜、決心堅定不移、有魄力、寬大、堅毅、潔淨、無羨無妒、不貪慕虛榮——這些超然品質,巴茹阿特之後呀,屬於天賦神聖本性的聖人。驕傲、自大、嗔怒、自負、苛刻、無知——這些品質屬於邪惡本性,菩瑞塔之子呀!超然的品質帶來解脫,邪惡的品質造成束縛。般度之子呀!不必憂心忡忡,因為你生下來就有神聖的品質……有三扇門導向地獄,就是色慾、憤怒、貪婪。每一個理智的人都要放棄之,因為這三個大敵只會引誘靈魂墮落……一個人應通過聖經的規範,了解什麼是責任、什麼不是責任。了解了這些規範和守則後,就得身體力行,逐漸提升自己。”
第十七章(信仰的分類)
黑天講述了信仰的三種類型。黑天說:“體困靈魂按照所處的三種不同的自然形態,信仰也劃分三種:善良的、情慾的、愚昧的……在善良形態的人崇拜半神人;在情慾形態的人崇拜惡魔;在愚昧形態的人崇拜鬼魂和精靈……一切生物所吃的食物也根據物質自然之形態分為三類。祭祀犧牲、苦行、布施也如此……軀體的苦行包括:崇拜主、敬奉梵、靈性導師,尊敬象父母一樣的尊長。潔淨、樸素、獨身、不用暴力也是軀體的苦行。言語苦行包括說真話,說有益的話,並且不說冒犯別人的話。一個人也該定時背誦《吠陀經》”。
第十八章(結論——完美的棄絕)
黑天叫阿朱那捨棄一切達摩,僅僅聽從黑天才是最完美的生命,最終成功說服阿朱那參戰。黑天說:“祭祀犧牲、布施、贖罪苦修等活動不應放棄,反應進行。實際上,祭祀犧牲、布施、贖罪苦修甚至會淨化偉大的靈魂。這一切活動進行時應不祈求結果。菩瑞塔之子呀!進行時應視之為責任。這就是我最後的意見……快樂來自感官與感官對象的接觸,開始時好象甘露,最後卻象毒藥;這種快樂據說屬於情慾形態……心意平和、自我控制、苦修、純淨無垢、容忍、誠實、智慧、知識、對宗教虔誠--這些都是梵賴以工作的品質……主是一切生物的源頭,而且遍存萬有。一面履行責任、一面崇拜主,就達到完美的境界……只有通過奉獻服務,人才能真正認識上帝。通過這種奉獻,全然知覺上帝,就能進入神的國度……放棄所有宗教,只要皈依我。我會把你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不要害怕。”

要義評價

印度哲學家薩瓦帕利·拉達克里希南認為《博伽梵歌》最重要的要義是第十一章55節“為我做工的人、為我生存的人、敬拜我的人,不被束縛,遠離一切生物的敵人,接近我,啊,潘達瓦”。其他要義還有第十章第8-11節“我是靈性和物質世界的根源。一切皆由我流生。完全認識這一點的智者,為我作奉獻服務,全心全意地崇拜我。純粹的奉獻者常想著我,他們的生命皈依我。他們得到極大的滿足和喜樂,互相啟迪,談話也提及我。誰恆常以愛心奉獻我、崇拜我,我便給他真正的智慧,讓他能走近我。我居於他的心中,由於惻憫之情,以知識的明燈,摧毀那無知的黑暗。”

注釋研究

在研究方面,商羯羅羅摩奴闍等學者為此詩篇曾作不少注釋;此外,格爾貝(R.Garbe)與斯凱德(O. Schrader)兩人的業績亦不容忽視。格爾貝曾將它譯為德文,並且區分出一神教的薄伽梵(Bhagavata)與泛神論等二種系統,較著重於原典批判;斯凱德則以在喀什米爾發現的異本與通行本作比較,論述兩者的異同、優劣。又,1808年加爾各答曾出版梵文原典,1822年W. A. von Schlegel也曾出版拉丁文譯本。此外,英美法德各國皆有譯本。日譯本有高楠順次郎譯本及直四郎譯本。漢譯本有若干種。大陸有徐梵澄譯本(文言文)、張保勝譯本(白話文)二種,此外有國際基士拿知覺協會所印行的註譯本,及台灣程兆熊譯本。大陸版皆名為《博伽梵歌》,基士拿知覺協會本名為《博伽梵歌》;而台灣程兆熊譯本則名為《博伽梵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