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蕤,拼音:ruí 注音:ㄖㄨㄟˊ
簡體部首:艹,部外筆畫:12,總筆畫:15
繁體部首:艸,部外筆畫:12,總筆畫:18
五筆86:AETG
五筆98:AGEG
倉頡:TMOM
鄭碼:EGMC
筆順編號:122135333431121
四角號碼:44231
UniCode:CJK
漢字釋義
〈形〉
(形聲。上形,下聲。本義:草木花下垂)同本義 [drooping]。
〈名〉
(1) 衣服帳幔或其他物體上的懸垂飾物 [tassel]。
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
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花 [flower]。
爭抱寒柯看玉蕤。——蘇軾《南鄉子》
(3) 花蕊 [pistil(雌);stamen(雄)]。
此酒乃以百花之蕤,萬木之汁,加以麟髓鳳乳釀成。——《紅樓夢》
引證注釋
草木枝葉下垂貌。漢
東方朔 《
七諫·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
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南朝 梁 江洪 《詠薔薇》:“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唐
柳宗元 《袁家渴記》:“搖颺葳蕤,與時推移。”唐
張九齡《感遇》:“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
羽毛飾物貌。《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下摩蘭蕙,上拂羽蓋;錯翡翠之葳蕤,繆繞玉綏。” 顏師古 註:“葳蕤,羽飾貌。”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虹旌迢遞,翠華葳蕤。”宋 沉遘 《贈李審言》詩:“使節葳蕤出 漢 宮,我方受瑞守 江 東。”
華美貌;艷麗貌。《
玉台新詠·古詩》:“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文選·左思》:“敷蘂葳蕤,落英飄颻。” 張銑 註:“葳蕤,花鮮好貌。”唐
劉禹錫 《觀舞柘枝》詩之一:“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綺墀。”
柔弱貌。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葳蕤自守,幸白璧之無瑕;縲絏苦爭,喜錦衾之可覆。”清 和邦額 《
夜譚隨錄·章佖》:“兒家小娘子葳蕤之質,年十六,孤處無依,欲求人家蘭玉而伉儷之。”
萎頓貌。《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紛綸葳蕤,堙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也。” 司馬貞 索隱引 胡廣 曰:“葳蕤,委頓也。”明 王錂 《春蕪記·感嘆》:“休得葳蕤低揭,心愁意慵。”清 憂患餘生 《鄰女語》:“我的父親何等激昂,難道我就是這樣的葳蕤不成?”
古代一種首飾。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步搖﹞往時男女皆可飾,男冠如曲纓葳蕤之類。”唐 鮑溶 《李夫人歌》:“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將期環佩身。”宋
司馬光 《樞密院開啟聖節道場排當詞·作語》:“印紱相鮮金錯落,佩環交映玉葳蕤。”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蕤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2
《唐韻》《集韻》《韻會》𠀤儒佳切,音甤。《說文》草木華垂貌。《陸機·文賦》播芳蕤之馥馥。
又冠蕤。《禮·雜記》緇布冠不蕤。《疏》緇布冠,古法不蕤。今特雲不蕤者,以後代有蕤,此以凶事故不蕤。
又蕤賔,五月律。《周語》蕤賔。《注》蕤,委蕤,柔貌也。《前漢·律曆志》蕤,繼也。
又萎蕤,藥名。見萎字注。
又旗名,鹵簿中有之。《唐人詩》望見葳蕤舉翠華。 《集韻》省作苼。
方言集匯
◎ 粵語:jeoi4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 yui4 [海陸豐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台灣四縣腔] wi1 [梅州腔] sui1閩南腔:rui
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