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面圪坨

蕎面圪坨

蕎面圪坨是陝西定邊、靖邊的特色風味小吃。將蕎面加水和好,用拳頭踩堅擀成三公分厚的面片,切成小指頭大小的方丁丁,逐個用大拇指向立腳點推動成圪坨狀,入鍋煮熟後澆上羊肉臊子湯,再加上調料即成堅軟潤滑,湯鮮味美的地方風味美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蕎面圪坨
  • 主要食材蕎面,羊肉臊子
  • 分類:陝西定邊、靖邊的風味小吃
  • 口味:湯鮮味美
製作,民間特色,

製作

蕎面圪坨
蕎面加水和好,用拳頭踩堅擀成三公分厚的面片,切成小指頭大小的方丁丁,逐個用大拇指向立腳點推動成圪坨狀,入鍋煮熟後澆上羊肉臊子湯,再加上調料即成堅軟潤滑,湯鮮味美的地方風味美食。

民間特色

農村人農閒時,或下雨天不出工時,婆姨們總是想法改善一下生活,犒勞一下勞累了一陣子的男人,自己也換換口味。於是,吃蕎面圪坨也就成了首選。圪坨名字的來歷不詳,很可能是說它有個窩,才形象地叫它圪坨吧,而關中一帶則叫它麻食子,不知是何種含義。 蕎面見水就粘,不好和,粘盆粘手的,但一和好又性散,和的硬了就散了。所以,面要和的不軟不硬,才好搓圪坨。蕎面剛和好看起來體積很大,但一做熟就不再增大了,於是就有“喜死媳婦,氣死婆婆”的民間說法,說的是媳婦把面和好一看這么多,挺高興的,而煮熟後還是那么多,婆婆則認為是媳婦偷吃了,所以生氣不高興。看來蕎面還在家庭婆媳不和的事上扮演了不很光彩的角色,對蕎面來說,雖是有點冤枉,也是由它自己的特性造成的,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和好的蕎面稍微形一下就能搓圪坨了。先把面搓成指頭粗細的條,再用一隻手在條上揪下一點面,用拇指尖在另一隻手掌上一搓,就搓成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卷狀物。細法的婆姨們搓出來的圪坨個小,均勻,形美,很受同村婆姨們的羨慕。市場上有買機器加工出來的圪坨,也有不是蕎面的,但總不如手工搓出來的好吃。
圪坨好吃,還要看哨子。夏天的農村也沒有別的東西,就是山藥丁丁,金針之類,如果在冬天,做了豆腐,殺了羊,那哨子就要好得多了,羊肉哨子蕎面圪坨,也算是日常家居的上等好茶飯了,待個客了也還算有檔次的。白面多了,待客也就不用蕎面圪坨了,但人們吃膩了白面大米,做個一半頓蕎面圪坨吃也算是換個口味,吃個稀罕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